下书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事变”的底气

书籍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作者:李浩白
推荐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txt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笔趣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顶点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快眼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事变”的底气,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少帝曹芳前往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之墓,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及其兄弟皆随驾同行。

不料,他们前脚刚出京门,司马懿父子后脚就发动了事变,以永宁宫郭太后的名义发出懿旨,封闭了各个城门,火速占据了武库,分发各类武器给自己的亲信部属。同时,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之权,控制了原由曹爽所亲领的禁军营地;令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之权,控制了原由曹爽之弟曹羲所领的中军营地。然后,司马懿派人追奏于曹芳,谴责曹爽“有无君之心”,罢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兵权,“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奏毕,他携太尉蒋济率兵亲临洛水浮桥,以应万一。

曹爽兄弟闻变,如遭雷击,在惊疑失措之中,相信了司马懿的免罪承诺,不顾桓范、鲁芝、杨综等亲信和僚属的劝阻,选择了束手降服,乖乖认输。不久,他们连同自己的党羽,全被司马氏劾以大逆不道之罪而诛杀,俱夷三族。

司马懿父子从此独揽朝纲、权倾天下,再也无人掣肘,迈上了亡魏成晋的霸业之路。

不少人士认为司马家一夕之间“剑走偏锋”夺权成功,似乎胜得太过轻易,而曹爽兄弟则完全是被司马氏“忽悠”住了,所以才会自取其败。宋代史学家叶适就发出了惊诧之问:

嘉平之役,极是异事。曹氏造基立业,虽无两汉本根之固,然自操至此已五六十年,民志久定;司马懿再世受遗,信非忠贞,何遂盗夺!而况虚位无权,势同单庶,一旦人主在外,闭门截桥,截取事柄,与反何殊?此至愚者所不敢为,懿号有智,而披猖妄作,自取族灭,然竟以胜,一异也。(摘自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七《魏志》)

但是我们纵观史籍,周览本末,认真剖析,就会发现:行事素以“稳、准、狠”见长的司马懿父子发动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变,实际上是有着周密的筹备和坚实的底气的。所以,他们才一击必中、一招制敌,迫使曹爽一派束手认输、无力反击。

第一,从正统法理的比较优势上讲,司马懿比曹爽稍胜一筹。粗粗一看,曹爽手中握有少帝曹芳这张“王牌”,可以“奉天子以讨不臣”,似乎占了上风。然而,司马懿本身是先帝钦定的顾命辅政大臣,有“清君侧、除奸佞”的天然职责和权力依据,再加上司马懿手头拿到了永宁宫郭太后全力支持他所作所为的凤诏,能够“挟太后而抗天子”。而且,郭太后确实是遭遇过曹爽仗势欺凌的。《晋书·五行志》记载:

魏齐王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连年地震,是其应也。

这些事实其时已为天下士民所共见,曹爽的“无君之心”昭然若揭,郭氏和曹爽矛盾已然公开化。所以,司马懿取得郭太后凤诏以“便宜行事”,根本不是胁迫而来,相反正是郭太后自愿授权而为之。那么,曹爽挟少帝以反抗,又有多少人不是认为他竟把少帝当作傀儡了呢?这样的“挟天子以讨司马氏”,曹爽集团从起先一出手就落了下乘,也不会具有多大的政治感召力。

第二,从中枢群臣的支持度上看,司马氏是远超曹爽一派的。由于曹爽先前重用何晏、邓飏、李胜等浮华空谈派,乱改旧典、滥兴秕政,且又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早已为朝廷的大多数公卿大夫所不满。例如,大将军府长史孙礼本是由魏明帝亲下遗诏留在曹爽身边辅佐他的,但曹爽嫌他“亮直不挠”,不便于自己独断专行,竟违背先帝遗诏将他外放了出去。又如少府卿王观掌管内府宝库,曹爽一派贪得无厌、多有干求,且又忌惮王观守法不从,于是把他调任太仆,借机中饱私囊。曹爽一派种种作为,堪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引起众怒,连孙礼都公开请求司马懿站出来“主持公道”、制衡于他。故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时,自太尉蒋济、司徒高柔等人以下大多数重臣宿士都站到了他这一边。而曹爽那边,却只有一个大司农桓范出于乡里旧谊而遁出城来帮他,其势何等之孤!

第三,以四方州镇之军方势力的实际情况而预估,曹爽一派亦是孤掌难鸣,不足以与“出将入相、故吏遍布”的司马懿相对抗。《资治通鉴》里写道,桓范“劝(曹)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似乎是一条妙计。然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形来分析,曹爽若是真以天子之诏征发四方州镇之兵相助,恐怕是“一厢情愿”、难有响应。其时四方州镇大将的名单是这样的:执掌西翼大军的是征西将军夏侯玄;执掌南部诸军的是征南将军王昶;执掌东翼大军的是征东将军王凌;执掌北部诸军的是征北将军程喜,其下属的并州刺史是孙礼、冀州刺史是裴徽、幽州刺史是毌丘俭。

在明面上,曹爽唯一可以倚用的助力,只有夏侯玄一人,因为他俩有表亲之好、手足之旧。但夏侯玄身边却有一位司马氏的旧部、前将军郭淮—他在雍凉二州威望极高、人脉极广,而且与司马懿关系匪浅。在正始年间曹爽一派擅自发起的征蜀之役中,郭淮多有异议并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强烈的抵制,是曹爽一党的对立派无疑。《三国志·魏书·郭淮传》记载: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夏侯玄伐蜀,(郭)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

其中“辄拔军出”四个字,将郭淮的“不合作”态度毕露无遗。夏侯玄有他掣肘,又怎能调动得了关中兵马东来支援?

征南将军王昶,则是司马懿实打实的“死党”。他目前的一切地位和建树,几乎都是司马懿一手栽培而出的。《三国志·魏书·王昶传》里记载: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以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宣王以(王)昶应选。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

倘若司马懿的“清君侧”之令一下,王昶必会如影随形、闻声而动,北上相助。他在襄阳发兵,比任何一方州镇都能更快地抵达洛阳或许昌。

征东将军王凌,出于太原王氏一脉,与司马朗、司马懿有故旧之交,而又门户背景相同,应该也是倾向于支持司马懿的。况且,他与曹爽的关系十分僵化,曹爽曾经起用过乡里旧交文钦来制衡他。《三国志·魏书·文钦传》记载:

(文钦)后复以淮南东门将,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王凌奏钦贪残,不宜抚边,求免官治罪,由是征钦还。曹爽以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逾前。

所以,王凌对曹爽肯定是心怀怨忌,在这一场“高平陵事变”中是不可能站到他同一阵线的,而文钦想帮曹爽抗御司马氏,却也始终飞不过王凌这一关啊!

至于程喜、孙礼、裴徽、毌丘俭四人,均是地处偏远,手头兵马较为稀少,在这场博弈之局中无足轻重、缓不应急。程喜的门户背景与政治立场在史书中显得模糊,在此可以不论。但孙礼、裴徽、毌丘俭三人,在高平陵事变当中的“站队”倒可以浅议一下。孙礼本身就和曹爽积怨已深,曾经向司马懿当面强烈请求他出来“主持公道”、制约曹爽。所以,他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是绝对支持的。而裴徽与司马氏同属名门世族集团,各种利益关系和政治诉求基本趋同,且裴氏一族又与司马家关系甚佳。裴徽的侄儿裴秀后来成为司马氏最密切的心腹之一。毌丘俭则在征燕之役中当过司马懿的部属,对司马懿自是拱服。故而,他俩于“高平陵事变”中的立场至少是中立不倚的,但决不会主动支持曹爽。三位刺史的政治态度既是如此,身为征北将军的程喜自然也被掣肘和影响,导致他最有可能的选择是游移观望。曹爽从他这里,依然借不到半分力道。

这样分析下来,曹爽兄弟在四方州镇当中可谓是孤立无援,又怎敢采取桓范的建议去“自讨苦吃”“自费力气”?

第四,从双方所拥有的嫡系人才资源来比较,司马氏比曹爽一派更是胜出许多。司马氏这边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抛开司马懿、司马孚和诸位并肩同行的元老重臣们之巨大影响力不论,司马懿的嗣子司马师身任中护军,“雅有风采,沈毅多大略”,一夕之间召集三千死士赴难而作,连何晏都称赞他“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其次子司马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极有人脉,曾经担任过征蜀将军,有处变不惊之武略;其侄儿司马望曾任平阳郡太守,“宽厚有父风”,而行军打仗则“威化明肃”……这些司马氏的壮年新秀,绝非曹爽兄弟这一批不亲庶务的“纨绔子弟”所能相比的。他们手头虽有一个“智囊”桓范,但又如何敌得过司马家这边“父明子贤、羽翼丰满、群英荟萃”?

第五,从实战斗争的手段上看,司马氏已然掌握先机,随时可以“收网”,令曹爽一派措手不及。曹爽兄弟此刻仅有屯田兵数千人作为侍卫,战斗力较弱。而司马懿已经控制住洛水浮桥,手中又有数万禁军步骑,行动如风,迅捷如电。曹爽一旦有所异动,司马父子必会雷霆出击、疾驰而至—届时,曹爽他们还未赶到许昌,已被司马氏父子包抄在手、无处遁逃!更何况司马氏又扣住了曹爽一派的三族亲戚作为人质施以要挟,所以曹爽他们很难突破这层层牵绊而决裂反击!他们只要露出丝毫犹豫,就是司马氏的绝佳战机。

从这五个方面而言,曹爽兄弟确实是被司马懿父子压制得死死的,所以他们冥思苦想了整整一个夜晚后才认输投降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曹爽兄弟如果奋起一搏,胜负犹未可知。而曹爽只是贪恋“栈豆”才自寻死路的。实际上,政治斗争具有“你死我活”的残酷性,曹爽又不是初涉宦海的政治新人,怎么会不清楚这一点呢?他在几年前,以太傅之位架空司马懿、以征蜀之役谋取大名、逼迫郭太后迁入永宁宫、毁坏中垒中坚营以削弱司马师的势力,拳拳有力,招招见血,显出了他的决断和魄力。在高平陵事变中,他的智力和胆魄又未下降;依常理而论,他倘若觉得自己还能拼出一线胜机,就决不会束手降服的。

只不过,司马懿父子布局周密、处处扎实,真的是令曹爽兄弟感到无隙可乘,所以他们才会就地投降。当局之人以切身之利害而做此决断,总比我们这些局外之人应该更来得明晰切实一些。换了你我和曹爽易地而处,你认为你会有第二个选择吗?后来的王凌不也是落到了和曹爽一模一样的境地了吗?他又是如何选择的?这还需要明说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