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第三章 王允不“允”:志大才疏的救时宰相

书籍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作者:李浩白
推荐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txt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笔趣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顶点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快眼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第三章 王允不“允”:志大才疏的救时宰相,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董卓的猝然陨落,是完全出乎天下士民之预料的。他坐拥二十万西凉劲卒,麾下又有徐荣、李傕、张济等一大堆猛将,关东十余路诸侯组成的联军也难以匹敌。

然而,一夕之间,他便被吕布一戟刺于车下,成了汉末政坛上最大的一颗“流星”!

促成这一事件发生的“幕后推手”,正是当朝司徒兼尚书令王允。王允出身并州豪门,“世仕州郡为冠盖”,又得名士郭林宗之“王佐才”的佳评,是汉末杰出的名士大夫。

他本是汉末朝中名门世族集团的政治代言人,在少帝刘辩期间,他和袁绍、袁术联手,以河南尹之权调遣部尉闵贡逼死了张让、铲除了宦党。那时的王允,意气风发,杀伐果断,确然显出王佐之逸才。

后来董卓入京掌权,王允自是不甘屈居于这边将枭雄之下,但己方又力不如人,只得“矫情屈意”,表面上伪奉董卓为尊,暗伺其隙而图之。在这韬光养晦的“演技”方面,后世的著名“影帝”司马懿也要以他为楷模。他在董卓面前表现得太恭顺太诚敬,“每相承附”,唯唯诺诺,令雄猜成性的董卓也“不生乖疑”,将“朝政大小,悉委之于(王)允”。如此的深谋潜伏之术,司马懿之流亦当引为比肩。

其实,隐忍伺机而暗杀董卓,此前曾有许多名士精英做过:曹操以献刀之名刺杀过,失败了;郑泰和荀攸也暗中绸缪过,被发觉了,终无所成,甚至何颙还被董卓系狱忧惧而死!董卓为人“粗猛”而又“有谋”,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最后,这桩震天动地的大事,只有王允做成了:他施展连环计,潜结董卓的心腹大将吕布为内应,终于乘董卓不备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杀了他。大汉的至高权柄,终于又从边将枭雄那里回到了以王允为首的名门世族集团手中。

这一经典案例,在数十年后被吴国的孙峻完全复制了过来。那一年,孙峻在少帝孙亮的支持下,以顾命次辅佐大臣的身份,刺杀了顾命首辅大臣诸葛恪,然后紧紧抓住军权,从而稳固了自己的权位,镇住了吴国的政局。他的“暗杀式斩首行动”算是完全成功,并取得了长远实效的。

返而观之,当年王允对董卓的这一场暗杀呢?王允暗杀董卓成功之后的状况又如何了呢?

王允在对董卓一击得手之后,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再有当初的精明缜密了。《后汉书》是这样描写他的:

(董)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他若真正具有救时匡难之才,就应该明白杀死董卓仅仅是拨乱反正、重塑汉室皇权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几件大事要做到位,才能使汉室真正转危为安:一是安抚住“群龙无首”的西凉武人集团,令其无株连之忧,同时将它纳入汉室的直属部队;二是以归附汉室的西凉武人集团为依托,震慑关东各路军阀,消除袁绍、袁术等人的不逞之志,还天下一个安宁;三是重塑东汉政局的势力平衡,以名门世族集团为主体来捍卫汉室。

而实际上,王允在第一招应对上就搞砸了。要安抚住“群龙无首”的西凉武人集团,他切实而具体的方法只能是与皇甫嵩、徐荣、董承、段煨等西凉武人集团中的“拥汉派”精诚合作、共赴时艰。可惜,他对凉州人氏的极端疏离心理,使他拒绝做出这一关键性的布置措施,对董卓的余党“不赦不理、不抚不问”,任由西凉武人集团在人人自危的状态中走向激烈的对抗和“反噬”。从这一点上讲,王允的政治成熟度实在远远不及后世崛起的司马懿。司马懿以狙击突袭的手段除掉了曹爽兄弟,却能及时对曹爽集团的中下级成员示以宽宏大度,重用鲁芝、杨综等骨干分子以安定其余曹氏部曲之异心,于是把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做得是无风无波而又毫无后患,确实要比王允高明得太多了。

由此可见,王允虽取名为“允”,但施政行事哪有“平允”之衡准、“公允”之器量?谚语有“爱屋及乌”之说,他反过来却是“恨乌及屋”,不分青红皂白,连皇甫嵩这样的耿耿忠臣,只因出身凉州也被他闲置不用!他这一偏狭孤陋之举,可谓误人误国、遗祸无穷!

从此,乱兵四起、烽火熊熊,王允刺杀董卓后换来的短暂和平局面,也就化为了“昙花一现”。

同时,滥杀名士蔡邕,更是坐实了他“偏狭孤陋”的病根。南朝人士殷芸在《小说》里写道:

初,司徒王允数与蔡邕会议,允词常屈,由是衔邕。及允诛董卓,并收邕,众人争之,不能得。

蔡邕,一介文士而已,就有董卓私遇之叹,况已知罪求饶,贬之即可,何足挂齿?也许,王允诛杀蔡邕,是向天下士民公开示威:你看,连董卓都不敢招惹的名士鸿儒,我王允都敢一刀砍下!今后朝中,谁不服我?

但他终是大大的失策了:后世的曹操杀孔融以立威,反而使自己失去了包括颍川荀氏在内的不少名门世族之支持;司马昭杀嵇康以树权,更是给自己“乐善好士”的金字招牌抹了个污黑!更何况此时此刻的王允手中权柄之集中和强大,尚还远远不如曹操、司马昭?!他滥杀蔡邕,只能引起同僚们的侧目而视与割席断袍。

当时,太尉马日磾向王允求救蔡邕而不得,退而叹曰:

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他一语成谶,不到两个月,王允便身死于西凉乱兵之手。

著名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言:

(王允)智尽于密谋,而量不足以包英雄而驯扰之,加以骄逸,而忘无穷之隐祸,其周章失纪而死于逆臣,不能免矣。

这段犀利之语,堪称王允毕生作为之定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