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

歌唱的灵魂

书籍名:《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    作者:加博·塞普雷吉
推荐阅读: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txt下载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笔趣阁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顶点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快眼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歌唱的灵魂,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全神贯注于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超前于自己的意识,而不是与自身时刻保持感知。例如,当我们沉浸在一场正在进行的口头谈判或就要执行的某个身体动作时,我们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意识,或者指导我们行动的微妙的身体感觉和冲动。我们需要受到更强烈的影响,或者遇到重大的变故,便能注意到自己内心实际情感的丰富。

如果一种音乐的存在触动了我们,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它就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感受——这一意识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强调过。“所有真正的音乐创作,”马塞尔告诉我们,“都是在一种被重度分裂甚至是撕裂的个体——也就是时间中的人——内部运作的调解。”[214]我们可以将这种调解的经历比作与我们所爱的人相遇或收到令人痛心的消息。我们会觉察到内心的喜悦或悲伤,而这种觉察提供了一个可能,让我们认识到并更新我们内心的冲动或欲望。无论听到的音调和质量如何,音乐都可以提供一个可能,让我们大多数人拥有的内心的丰富和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体存在的实质重新焕发出来。

当被烦恼和痛苦所困扰,甚至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试着去音乐厅,或者待在家里听音乐。通过这个方式,我们暂时搁置了我们的忧虑和痛苦。例如,当我们聆听舒伯特B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缓慢乐章时,我们会感到世界充满了和谐与和平,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也许能觉得自己的疾病已经痊愈了。一个独奏者,一个室内乐合唱团,一个合唱团或一个管弦乐队可能会使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发生瞬间的转变。我们可能会满意地意识到,尽管音乐的性质是瞬息万变的,但它建立了一个时间秩序:音乐家将连续的声音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和连贯的整体。即使我们缺乏音乐理论的基本指导,我们也能感觉到声音的升降、主题的问答、乐句的对比与连续、和弦的和谐与不和谐、张力与解决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互关系。当我们把各种短暂的元素统一起来,当我们在声音的感官现实之外思考形式时,内在的秩序就被发现了。我们不仅在被动倾听的状态下感知到一种连贯的模式,而且还实现了一种建设性的内心活动,可以说,我们与音乐家一起创造了音乐形式。欧内斯特·卡西尔(Ernest Cassirer)说得对,在听巴赫的赋格曲或莫扎特的协奏曲时,我们不仅仅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为了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它的“创作”。卡西尔写道:“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就不可能理解或感受该作品。”[215]这个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实现自我的一个组合过程,即使我们几乎不知道其过程如何,也会有所意识。

因此,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混乱、武断、不完整、不可预测、无序和短暂的方面,在音乐中,我们能够找到并热切地享受它内在的秩序,这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正如阿多诺所说:“现实的暂停和内心的重构似乎是在预兆着:一切都好。”[216]有了这种“转变的特质”,音乐的存在是快乐和安慰的源泉,因为它提供了达到新的境界的可能性——在这个境界中,秩序压倒了混乱,凝聚超越了分裂。

正如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曾经写的那样,我们的幸福可能源于我们接受“时间的恐慌感”的能力,这在我们当下的世界是很难做到的。抽出时间一起听音乐或唱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减轻这种恐慌感的方式”。[217]当我们生活在下面这种状态中时,就很容易感到恐慌:我们会在紧张地忙于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时失去对现实的控制。我们无法在当前的利益和未来的关注之间保持有益的距离。后者对前者的干涉是如此仓促,而且带着排他性的要求,以至于我们不能再关注整个目前的局势。减轻我们的恐慌感意味着放弃所有对未来的掌控,这样当下的经历就会重新获得它自己的价值,我们就会充分而快乐地感受当下所提供的一切。

那么,当我们从令人不安的时钟嘀嗒声中解脱出来,不再焦躁担忧时,要如何体验音乐的存在呢?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存在被感知为一种特殊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过去的领悟和未来的担忧逐渐消失,我们只感知到一连串展开的声音。这种音乐的现实不再是实现未来目标的垫脚石;它在自身毫无缘由和目的的存在中表明了自己的存在。要充分欣赏音乐的存在,我们需要屏住呼吸,摒弃一切非音乐的想法、意象和忧虑,这些很容易削弱我们的接受能力,分散我们对当下的注意力。在一篇妙趣横生的文章中,E.M.福斯特列出了一些明显而微妙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出人意料地使人无法专心倾听。他认为,活跃的音乐创作确实能迫使我们始终如一地专注于一首曲子,甚至熟悉作曲家的“技巧”。[218]演唱或演奏一件乐器有助于我们全神贯注于当下,并感知一个主题是如何以不同的基调被提出、转换和重新引入的,以及为什么各主题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如果我们成功地与音乐融为一体,就像我们被邀请参与一次令人振奋的体验,或者被理解为收到一份慷慨的礼物,只要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就能收到这份礼物。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体会过在听完音乐会时想自己很荣幸能经历一场非同寻常的艺术邂逅,并收获一份罕见而珍贵的音乐礼物。我们还认为音乐是一种更深层次意义的标志,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也许我们在这份音乐礼物中找到了针对我们对和平、和谐的向往的某种回应,以及对我们缺点和痛苦的一种救赎。我怀疑大多数表演者也认为音乐是一种礼物,认为自己是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纽带。他们觉得,作为个体,他们的任务是将呈现音乐的行为和呈现音乐本身的意义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将音乐的精髓呈现在观众面前。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会记得他们和音乐杰作的第一次灵魂接触,唤起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们要么决定学会某件演奏乐器,要么加入合唱团,或者成了现场音乐会的忠实听众。他们领悟到,如果没有音乐作品,他们的生活品质会逊色得多。他们早期的音乐经历对于唤醒和加强他们生活中对音乐的持久热爱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改变生活的音乐体验这一主题将我带到了音乐教育的话题上。保罗·瓦莱里(Paul Valéry)有一句关于教学的经典论断:“为了教给别人某样东西,我们首先必须激发他对这种知识的需求。”老师怎么才能触发这种需求呢?这种需求从何而来?就音乐而言,它肯定不是来自音乐老师或家长。孩子要么有这种内在的需求,要么没有。教一个不懂音乐的孩子理解和热爱音乐是不可能的。有可能的是表达对一部音乐作品的真诚热情,并在听完之后,让孩子注意到它的一些特点。同样可能的是创造深刻的初次音乐体验,让年轻人意识到他们潜在的需求,并诱导他们通过听、唱乐曲或演奏乐器来满足需求。老师还能够呈现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借此促使孩子们意识到简单和复杂旋律之间的区别,意识到在面对有意义的作品时感受到的喜悦程度,或者他们令人振奋的音乐体验。因此,他们能够对触动自己心灵的作曲做出热情的反应。一个好的音乐老师会激发和刺激孩子们的内在需求,同时鼓励他们发展价值观;他还会帮助他们培养沟通和确认好恶的能力。[219]

孩子们最终可能会成为活跃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可能会在空闲时间加入合唱团或演奏一种乐器。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或演唱杰苏阿尔多(Gesualdo)的奏鸣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这种鉴赏力能够始终如一地辨别和稳定地协调音乐印象。它还提供了关于音乐结构的微妙成分的初步指导,并创造了对我早先所说的作曲家世界的熟悉感。它经常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专业音乐家可能忘记或忽视的音乐表演的某些方面。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指出:“业余音乐家的角色是坚持风格、精神,音乐才能高于任何技术成就。”[220]我认为业余音乐家也乐于重新发现音乐的娱乐特质。无论他们是单独创作音乐,还是在一个小型乐团中创作,他们都是按照字面意思演奏音乐的。他们从完美、便捷的表演中解脱出来,为了演奏的乐趣而演奏。他们似乎欣赏所有音乐表达的主要成分:音调,他们的冲动和活力,引发和弦、旋律和节奏之间的创造性相互作用——一种对话,凭借突然的灵感,依靠声音和手的可用性和自发性,为音乐带来微妙的装饰和轻微的偏差。如果一首歌演唱得很轻松,歌手们就会暂时摆脱焦虑、压力和内心的紧张情绪。所有唱诗班成员都知道,歌声能够有序地释放各种情绪,让身体平静和放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 鲁邦的女儿 财务自由新思维: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决策思维 信念共同体:法和经济学的新方法 意志力陷阱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 别丧了,一点也不酷 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