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第4章

书籍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txt下载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笔趣阁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顶点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快眼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第4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Rigaud

《路易十四》

里戈

傲岸的面庞与奢华的服装、绚烂的宝石比起来也毫不逊色。真正的王中之王是何等风范,在这幅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路易十四》

里戈


1701年,油画,卢浮宫博物馆,279cm×190cm



王中之王


这个姿势似曾相识。

右手拄着权杖,右肘向观众这边撑着,体重落在右腿上,左腿看似随意地伸在前面。这样好看的姿势,是习惯了受周围人注视的人所特有的。还有那居高临下的眼神。

——没错,和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凡·戴克所画的英国国王的站姿(参见第2章)一模一样。那幅《查理一世行猎图》已经被卖到法国,宫廷画家里戈想必也可以参考。不过画中出现的道具不同,威慑感不能相提并论。

看啊,这位扬言“朕即国家”的路易太阳王是多么高傲,简直就是妄自尊大的代名词。看他那傲岸的面庞,与奢华的服装、绚烂的宝石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作为一幅政治宣传画,画的人和被画的人都很用力。专制主义鼎盛时期欧洲第一强国的真正的王中之王,是何等风范,又必须是何等风范,在这幅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已成为“伟大的世纪”的象征之作。

本作尤其难得的是,在创作时,国王亲自作为模特儿,在画家面前站了很久(一般情况下,王侯贵族只让画家画好脸部的草图,后面就把衣服挂在木框上,或者让替身穿上,由画家来画)。作品完成之后,路易十四非常满意。原本这幅画是准备赠呈西班牙宫廷的,但路易改变了想法,把它留在了自己身边。

当时路易63岁,将法国推上欧洲霸主位置的荣耀赫赫地笼罩着他的全身。虽然身材偏矮使他自卑,但借助乱蓬蓬的假发和系有红色丝带的高跟鞋,足以让他显高20厘米。他年轻时受过芭蕾训练的双腿(在那个时代,腿部曲线美是属于男人的)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形状。虽然他的牙齿差不多都掉光了,不过只要把嘴闭上就没有人知道。

既然衣服能显示一个人的地位、阶级、财产,就尽管在人物身上加各种各样的装饰来炫耀权势吧。“伟大的世纪”也是流行夸张假发的时代,是王室在衣服和装饰品上的支出几乎可以导致国家破产的时代,也是男性时尚凌驾女性时尚的时代。

画中的太阳王腰间插着嵌有宝石的王者之剑,脚上穿着由财政大臣柯尔贝尔设立的皇家工厂谨制的丝袜,脖子上围着最高级的蕾丝领巾(领带的祖先),身上披着在典礼时用的厚重的披风。披风从肩膀那里故意翻起来,是为了让人看到昂贵的白鼬毛皮里子。表面是蓝色天鹅绒底,上面用金线绣着百合花。百合从12世纪开始就是波旁王室的标志——选择百合花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形状像权杖,而且花的香味可以驱蛇——所以椅背、放王冠的垫子、桌布都用了同样的布料和花纹。


马上的幼年路易十四(乌伟绘,1648年)


除此之外,国王身上还有用眼睛看不到的装饰。那就是香水。

凯瑟琳·德·美第奇从意大利带来的香水,如今已经成了法国宫廷人的必需品。因为医生异口同声地说洗澡有害(他们认为水中的毒素会渗入体内),所以人们一年才洗几次澡。而且他们洗内衣的次数也极少,如果不猛喷香水,就无法消除体臭。

很遗憾,豪华绚烂与清洁卫生并没有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奇迹之子”


这事姑且不说,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很久以前。尽管从这幅画中很难想象,不过太阳王也是有过童年时代的。

奥地利的安妮在年近40岁时生下的“奇迹之子”,与同样被称为“奇迹之子”最终却断送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不同,前者有着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奇迹的运势和能量。

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丰盈的母爱,这对王室子弟来说是很罕见的。虽然喂奶的是奶妈,但是安妮很疼爱这个迟来的孩子,一有时间就频繁地去儿子的房间。投石党之乱爆发,暴徒逼近少年国王的卧室时,安妮也拼命保护路易。

知道什么是爱的人,也能给予爱。安妮终其一生都和路易十四保持着良好的母子关系,这也给宫廷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毕竟在先王的时代,母亲和儿子各自成立派系,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败北的母亲两次被逐出城堡,最终客死逃亡之地。

另外,比关心政治更加关心狩猎的父王路易十三早早地去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幸运。代替父亲的马萨林(说不定是真正的父亲……)在路易能够独当一面之前始终作为宰相守护着王权,他教给了新国王现实主义的政治手段。换句话说,也就是政治的冷酷无情——与杀死查理一世的罪魁祸首克伦威尔结盟便是其中一例。

当时,查理的遗孀亨利埃塔·玛丽亚(路易的姑姑)投靠在法国宫廷。按理说,他完全可以照顾她的感受,对英国采取强硬政策。然而马萨林并没有让情感或面子影响他做决定,这个决定最终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将法国引向了胜利。

路易跟随马萨林学习帝王学,11岁就开始上战场(他后来对战争乐此不疲,想必从这个时候就埋下了种子)。此外他还学会了在公开场合保持适当的言行举止,对自己是受命于天的“被选中的人”的认识越来越根深蒂固。

马萨林死的时机也恰到好处。1661年,路易23岁,正是自立的好时候,教父完成了使命,安静地离开了人世。马萨林留给年轻而干劲十足的国王的,是通过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比利牛斯条约》带来的欧洲和平(虽然只是一时),以及通过镇压“投石党之乱”而进一步加强的王权。

“自然”也帮了路易的忙。亲政统治的前半段时间,气候一直比较温和,农业生产有所增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法国都是农业大国——经济趋于稳定,民众对国王很满意。

开端是极好的。路易十四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宰相制(据说是听从了马萨林的遗言)。从此以后,国王亲自兼任宰相,不让王族和大贵族插手国政,任人唯能(商人之子柯尔贝尔就是这样受到提拔的),而且把大臣都降格为执行王命的行政官员,以免他们掌握过大的权力。年轻的国王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制”。


柯尔贝尔(勒费弗尔绘)



战争与荣耀的岁月


有趣的是,路易十四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有学养。在少年时代,他因为投石党之乱逃出巴黎,没能沉下心来学习拉丁语等必要知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他是读书无用论的坚定支持者。

另外,他非常爱打仗,就连鞋跟上都要找人画上小幅的战争画。他亲自发动了四次大战——“遗产战争”(1667—1668)、“法荷战争”(1672—1678)、“大同盟战争”(1689—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在他亲政54年的时间里,法国有32年都处在战争状态,但是他没有军事才能却是公认的。许多胜仗并不是他亲自指挥,而是名将奋战的结果。他会在打败仗的时候一边撤退一边宣告胜利,还会毫不客气地把臣下的功劳据为己有。直到晚年,他才开始后悔自己过于沉溺战争。


战场上的路易十四


这么说他是个昏君?绝非如此。深得马萨林熏陶的路易发挥了他出色的记忆力和敏锐的直觉,在外交谈判中展现出他不易对付的一面。在与两大哈布斯堡家族的霸权争夺中,他收买小国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在与各国交涉的过程中八面玲珑,令敌人都不得不佩服。


扮成太阳神阿波罗的路易十四


他在国内政策方面采取重商主义,到治世中期为止,各项政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加上实质上相当于宰相之职的财务、军事负责人柯尔贝尔的手腕,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皇家工厂,通过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通过出口以蓄积大量的外汇,创设征兵制以强化军队,最终连海军也名列欧洲第一(西班牙和英国的衰落已不言自明)。



被模仿的法国文化


同时,路易还花费了大量精力来将自己神格化。“我最大的热情是对荣耀的爱”——路易30岁时这样写道。这爱无疑持续了一生,当然不仅仅是自我表现或者自我陶醉。他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全能性广为人知,从而谋求国内的向心力,同时也是一种有力的对外宣传。这些宣传彻底而巧妙,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他也成了艺术的大资助人。当时的王侯贵族必须能歌善舞,路易本人年轻时就曾经打扮成太阳神阿波罗,在宫廷舞台上舞蹈(太阳王的绰号便由此而来)。在路易的文化振兴政策下,许多艺术院和科学院诞生了,法国文化迎来了鼎盛期。这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论国家大小,王侯贵族个个都想成为路易十四。他们把自己的宫廷修建成小型的凡尔赛宫,雇用法国人,学习法语,效仿法国的礼仪。


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赫莲基姆湖宫


半个多世纪以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前去拜访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得知以腓特烈大帝为首的宫廷成员在平日里全都讲法语,惊呼:“这里是法国。只有士兵和马才讲德语!”足见法国才是文化中心的想法为多少人所共有。

腓特烈大帝的宿敌玛丽亚·特利莎也用法语写信。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用拉丁语写论文,而用法语写一般性的著作。再往后推半个世纪,俄国作家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的乡下贵族的日常中也出现了受雇的法国人和用法语写情书的女主人公,仿佛理所当然一般。

时代进一步往后推,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出于对太阳王的景仰,兴建了布局、结构、样式都与凡尔赛宫一模一样的小型版宫殿赫莲基姆湖宫。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还有志贺直哉这样的名人认真地呼吁将法语(而不是英语)作为公用语以取代日语(这可能是战败所导致的暂时性错乱)。至于法国时装的潮流,更是一直持续至今。



凡尔赛宫与神格化完成


法国文化的优势无论怎么说都离不开凡尔赛宫的贡献。

这座华丽的城堡犹如献给阿波罗的神殿一般,说它是太阳王统治的集大成者也不为过。或许因为在童年时代植下了对巴黎的恐惧,路易开始在别的地方寻找新宫殿的候选地。他找到了父王的狩猎行宫所在的凡尔赛。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方向20公里,是一片沼泽,交通水利都不便利,也可能越是条件恶劣,越能激起他征服自然的欲望,他开始一门心思地建设新宫殿。

修建工程从1668年,路易30岁时开始,一直持续了30多年,其间无数工人死伤。路易没有等工程竣工,便于1682年迁都。此后直到法国革命,凡尔赛宫一直是法国王宫。


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


关于凡尔赛宫的热闹,我们放到下一章再讲,不过这座宫殿有着比作为社交场所更加重要的元素。在此之前,王室每个季节、每次活动都要巡回各地(行宫),在住进凡尔赛宫之后,国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反而是大贵族们——就像江户时代的参勤交代[1]一样——把领地交给家臣,搬到凡尔赛宫来住。通过缩短与国王的距离,拉大与自己领地的距离,成功地将他们的叛乱扼杀在萌芽时期。王权越来越坚如磐石。

有这样一则逸事,大致是说路易十四询问臣下的年龄,臣下毕恭毕敬地答道:“全凭陛下决定,您说几岁就几岁。”以一知万。这充分反映了那时对露骨的阿谀奉承欣然接受的宫廷文化。

但是另一方面,国王受到了更多人的注目,一天24小时,几乎没有私人时间。他必须时刻保持着太阳王的形象,像太阳一样处在世界的中心,光芒万丈,有时甚至要将对手烧成灰烬。凡尔赛宫就是一个舞台,而路易十四就是这个舞台上永不谢幕的主角。

这说起来容易,要么是特别中意这个角色,要么是下定了非比寻常的决心,要么就是感觉异常迟钝,否则无法做到。请再看一下这幅肖像画。只是一件披风就有相当的重量,却让人一点儿都察觉不出来。画中人多半是把自己当作神一样活着,就是这么回事。


[1] 参勤交代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根据此项制度,各藩大名每年都要有一段时间在江户辅佐幕府将军。这项制度成为幕府监督大名(特别是外样大名)的重要手段。——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