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第3章

书籍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txt下载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笔趣阁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顶点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快眼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第3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Rubens

《奥地利的安妮》

鲁本斯

朦胧如烟的金发、绿宝石般的碧眼、略微突出的下唇和稍稍下垂的鼻子……她广为人知的并不只有美貌,还有她不幸到极点的遭遇。



《奥地利的安妮》

鲁本斯


1622年,油画,普拉多美术馆,129cm×106cm



在三个火枪手保护之下的美女


亨利四世遇刺后,摄政的玛丽·德·美第奇改走亲西班牙路线,推进了王室擅长的双重联姻。

她决定让长女伊丽莎白(西班牙名伊莎贝拉)嫁给腓力四世,让路易十三迎娶腓力的姐姐安娜(在法国被称作奥地利的安妮)。不过,当时4个人都还只是7—10岁的少男少女。实际上,奥地利的安妮踏上法国的土地是在4年后,那时她14岁,与路易十三同龄。

之所以叫奥地利的安妮,是因为她虽然是西班牙的公主,但是血统几乎完全来自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

这一点我们在鲁本斯所画的这幅肖像中也可以看出。朦胧如烟的金发、绿宝石般的碧眼和通透白皙的皮肤表明她来自北方,略微突出的下唇和稍稍下垂的鼻子很有哈布斯堡家族的特点。虽然有些小缺点,但是作为王后,如此的美貌已经算是稀有了。不过她广为人知的并不只有美貌,还有她不幸到极点的遭遇。所以在大仲马的痛快冒险小说《三个火枪手》(1844年)中,达达尼昂等人才会舍命救她。


路易十三(尚帕涅绘)


画中的安妮21岁,坐在带有百合花饰的缎帐下面,证明她已成为波旁家的一员。她右手拿着一支皮手筒,脖子处有奢华的蕾丝立领,戴着价值超过10万里弗尔的大颗珍珠项链。但是她看上却一点儿都不年轻,也没有很幸福的样子。这也难怪,她在前一年刚刚经历了第二次流产。她内心充满着不安,担心自己是否再也不能生育。丈夫路易十三对她,不,应该说是对所有女人都很冷淡,为了传宗接代才勉为其难地与她上床,而她竟然还流产了。路易十三非常生气,从此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临幸她。

对远嫁异国的王后而言,国王是她唯一的依靠。但她被国王疏远,又没能生下儿子,从故乡带来的侍从也都回国了,因此只剩下无尽的孤独。安妮夜夜哭泣的传闻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不过,长得漂亮肯定是有好处。虽然国王只对同性感兴趣,无法欣赏安妮那充满女人味儿的优雅,但在其他男人眼里,遭受不当的待遇却默默忍耐的王后是愈发美丽的,开始有人对她表示同情和赞赏(这与其貌不扬的玛丽·德·美第奇的情形是多么不同!)。

就这样,她的艰难处境逐渐缓解。



定情项链


这时——本肖像画完成后的第三年——发生了被写进《三个火枪手》中的著名的恋爱事件。

英国王子、后来的查理一世与亨利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玛丽亚的婚事正在筹备当中,查理非正式地(或许他也想提前一睹未来新娘的芳容)访问巴黎,欣赏宫廷演出。当时随行的亲信是号称“全英国最帅的男人”的白金汉公爵。这个发迹于贵族阶级的美男子无所畏惧,竟对在舞台上扮演女神的王后安妮一见钟情,甚至还表白了。

这还没完。第三年,白金汉公爵前来迎接亨利埃塔·玛丽亚去做查理一世的王后,此时奥地利的安妮比以前更美了。他开始向她热烈地求婚:花园里,两人短暂地单独相处,随后王后惊叫,人们闯进卧室,看到公爵跪地求爱……


白金汉公爵(鲁本斯绘,约1625年)


证词各式各样。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是,当时在场的,准确地说是应当在场而未在场的女官们受到了路易的惩罚。即使没有爱,还是会嫉妒。不难想象作为丈夫的路易心中的不满。

在《三个火枪手》中,围绕这时安妮作为定情信物送给白金汉公爵的钻石项链,描写了国王的宠臣黎塞留的诡计和火枪手们在两国之间的活动。白金汉公爵后来因为这段不被允许的恋情被杀了。现实中也是,公爵在几年后遇刺,只不过这与恋爱无关,而是与宗教战争有关。


宰相黎塞留(尚帕涅绘,1637年)


安妮的弟弟腓力四世(委拉斯开兹,1656年)


短暂的恋爱对象突然离世,安妮是否为此流过眼泪呢?她已经27岁了,依然和国王做着假面夫妻。



另一个爱的秘密


在大仲马的小说中,黎塞留被塑造成了阴险的反派角色,但是对路易十三和法国而言,他的存在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侥幸。作为红衣主教和宰相,现实中的独裁者黎塞留并没有贪图一己私利,而是为弘扬法国的国威不遗余力。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他,就没有波旁王朝君主专制的安宁。

黎塞留为了强化王权,对大贵族进行牵制,并采取了富国强兵以及反天主教政策,不过他最重视的还是阻止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扩张。宿敌哈布斯堡当时称霸半个欧洲,已经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所以在三十年战争中,法国站在了新教一边,最终与奥地利、西班牙两大哈布斯堡家族展开了漫长的战争(历时二十多年)。


马萨林(米格纳尔德绘,1661年)


安妮出生在西班牙,她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她希望能结束丈夫和亲弟弟(腓力四世)之间的战争,于是在给故乡的信中暗藏了有关法军的情报。信被黎塞留扣了下来——也就是说他一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王后——她不得不在国王和宰相的面前解释、道歉。这样的屈辱加剧了她对黎塞留的憎恨。

几乎同一时期(安妮30多岁),一个意大利人作为教皇特使从罗马来到法国,并取得了黎塞留的信任。黎塞留行事谨慎,不苟言笑,所有人都害怕他。但是新来的特使却刚好和他相反,前者天性开朗,和颜悦色,有“诳人”的本事(所以罗马教皇让他做外交工作),又有政治敏感度。他,马萨林,才是上天创造的理想的宰相接班人。后来马萨林归化法国,和黎塞留一样成为红衣主教,和黎塞留一样作为实质上的宰相,不负众望。

——王后安妮和马萨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彼此吸引的呢?是在四目交汇的瞬间一见钟情,还是在很久之后,在路易十三去世后,两个异邦人在同心协力主持政务的过程中日久生情的呢?

没有人否认他们二人相爱,甚至有有力的证言称他们晚年秘密结婚。然而他们的恋情从何时开始至今仍是个谜。或许是因为事关路易太阳王的身世,会踩到地雷吧。



奇迹之子诞生


1638年春,王后怀孕的消息惊动了全国。

距离结婚已经过去了23年,距离最后一次流产也过了17年,这是令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重大新闻。当然,这个消息在宫廷里早已传遍(进入稳定期,不再有流产的担忧之后才正式公布),人们都在悄悄议论孩子的父亲是否真的是路易。特别是王位第一继承人,路易的弟弟加斯东,因为如果路易十三一直没有子嗣,他就是下一任国王(他后来因企图叛乱被囚禁)。他对将要出生的王子的血统提出异议,大肆散播带着恶意的谣言。

那么,在推算的怀孕时间,前一年的12月,安妮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呢?实际上那一整个月,国王夫妇都在圣日耳曼昂莱度过,而马萨林还远在意大利。


圣日耳曼昂莱城堡


不在场证明成立?

不好说。如果是在推理小说里,这恐怕是犯人刻意的安排。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偷偷往来也并非难事。因此,还有这样一种可能——马萨林令安妮意外怀孕后,与黎塞留商议。黎塞留为顾全大局,把怀孕一事隐藏下来,说服路易再试一次,把夫妻二人送到了圣日耳曼昂莱……

这并不完全是荒唐的无稽之谈。究竟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突然就怀孕了呢?毕竟,路易可是把繁难的政务都交给黎塞留去打理,不上战场的时间里都在打猎。他在小村庄凡尔赛建起一座狩猎行宫(后来变成了凡尔赛宫),和年轻男子们流连忘返。


年幼的路易十四(埃格蒙特绘)


尽管如此,只要国王承认就可以了。当时又没有DNA(脱氧核糖核酸)鉴定,不管真相如何,孩子的诞生都值得庆贺。

第一道难关已经过了。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生下来的就是男孩儿,只能说安妮甚至是法国的运气真是太好了。9月,“奇迹之子”路易十四呱呱坠地。

37岁的母亲对这个孩子的疼爱有口皆碑。她毫不吝惜地倾注母爱,还亲自教他宫廷礼仪——毕竟她出身的西班牙王室,是全欧洲对礼仪要求最为严格的。一般来说,异国的王后如果没有生下子嗣,在国王驾崩后就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国家,安妮多半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但是现在,她终于第一次真正地成为法国王后。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荣耀,她毫不犹豫地把婆家波旁家族摆在娘家哈布斯堡家族的前面。

奥地利的安妮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固然有她的女性魅力的功劳,但更多的是因为这种母性。她给予儿子的不是盲目的爱,而是贤明的爱。她引导他,把他培养成了伟大的国王,儿子也用深深的爱回报她。

幸运还在继续。两年后,安妮又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已经没有人再去追究是谁的孩子。她大获全胜。



渡过危机的安静的爱


王位继承人诞生了,自己也找到了接班人马萨林,黎塞留似乎了却了心事,不久便病逝了。短短半年之后,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的路易十三也因为结核病去世。路易十四尚且年幼,42岁的安妮登上了摄政之位。

每逢政权交替之际,政策都会发生变动。安妮对黎塞留的憎恨是众所周知的,所以黎塞留手下的人都做好了被驱逐的心理准备。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马萨林担任顾问,又是新国王的老师,不过就算有他的忠告,安妮要做到这一点也绝不简单。

安妮在宫廷里长期被排除在主流之外,或许是旁观者清,她的慧眼见过无数的阴谋和背叛。婆婆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因为和儿子争夺实权被囚禁起来,弟弟加斯东为争夺王位发动叛乱而被囚禁,这些都引起安妮深思。她最后得出结论,应该继续走黎塞留的王权强化路线。


投石党之乱


从历史上看来(当然只是从波旁王朝发展史的角度),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黎塞留死后不久,大贵族又开始为争夺权力活动起来,爆发了投石党之乱。有一段时间,宫廷甚至被逼得不得不撤离巴黎,但在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就比较顺利了。不仅国内平定,而且凭借马萨林漂亮的外交手腕,以对法国极为有利的条件终结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因此路易十四也将从西班牙迎娶新娘)。

奥地利的安妮还懂得急流勇退。她在儿子年幼时全力支持,等到他成人开始新政之后,就再也不插嘴,过着以慈善事业和祈祷为主的平静日子。这让人联想起她的曾祖父查理五世把一切都交给儿子腓力二世,在修道院隐居的干脆态度。

另外她在守寡之后,尽管不再化妆,却依然保持着洁白细腻的皮肤,美貌也未曾衰减。在那个女人15岁结婚,30岁就过了最好年纪的时代(在日本,将军妻妾过了30岁就不再侍寝),她年近40岁才生第一胎,还一直光彩照人,无疑是因为幸福。她用忍耐和知性挨过了前半生的苦日子,收获了后半生的荣耀。

儿子成器,法国日渐强盛,身边有恋人陪伴。她之所以能收获幸福,或许正是因为她有爱的能力,而且能够把爱坚持到底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