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4-12 10:33:43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0:33:43,全文字数:13915。

张靖雯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基于多年来与西北地区汽车产业相生相伴,依托15 年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校企合作,适应当前开发区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打造“智能汽车+汽车制造”专业生态,突出新能源汽车,拓展智能网联。与戴姆勒、巴斯夫等德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人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2 种职业培养路径,因材施教,全面实施1+X 证书制度,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重点培养专业群复合型、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由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四个专业组成。依托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联合戴姆勒中国铸星教育基地、西部首家比亚迪产业学院等国内新能源汽车知名企业,在企业设置高级学徒和研习生岗位,协同培养创新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动力电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汽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具备生产研发、成果转化、实践育人、社会培训等多种功能,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四四三二”型教师团队、推进“三教”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为西北地区高端汽车智能制造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 实施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以完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为目标,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画好治理体系建设蓝图,布局完整的高校治理结构,改革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性、办学活力和办学质量,立志成为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改革创新的探路者[1]。

1.1 健全一章一制九会,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

健全并落实“一章”,强化依章办学,不断健全以各项管理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化规章制度体系。贯彻“一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现代化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九会”,充分发挥各理事会对学校运行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咨询、指导、监管作用,学术委员会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作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选用工作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重要事项的审议、评议、指导和咨询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对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部署、决策、实施和监督作用,督导评价委员会对教育教学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作用,安全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谋划、指导和监督实施作用,发挥好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学校治理与改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会组织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建设上的主体作用。

1.2 深化实施五项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统筹建设好教学、管理、服务队伍,优化岗位设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师职务评审与聘任体系,实施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深化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实行教师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实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创新,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方案,对核心岗位、高层次创新人才、骨干教师和有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应加大倾斜力度,探索在教学科研等关键岗位试点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形式[2]。深化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育质量文化,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良性发展机制。

1.3 改革管理组织方式,创新管理体系

适应专业群特点及建设规律,探索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群、教学团队”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互补、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专业群与二级学院相协调,赋予责任建设学院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科研管理、教师评聘、经费管理等自主权,下沉管理重心。组建以专业为单位、以专业群为服务面的课程教学团队,推进模块化教学,赋予教学团队在教学科研、课程改革、经费使用等各方面的管理权;创新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基于团队协作的目标管理与动态绩效考核模式。构建“产业-学校-协同创新平台-研究机构”四元耦合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以产业需要建协同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需要建研究机构、以企业项目建柔性团队[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为积极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挑战,校企融合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成为驱动企业进步和协同育人的强力引擎。支持西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受益者,使学校成为校企融合技术创新的创造者。

2 实施标准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把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作为各项标准建设的首要标准。将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拥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三种精神、具备“双师型”教师要求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标准,着力打造“四四三二”教师队伍,培育一批能力过硬、引领改革的专业(群)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

2.1 贯彻第一标准要求,打造四四三二教师队伍

以“和谐身心,快乐工作”为基本理念,高标准建好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发挥其“教学服务、教师发展”职能。应对新时代高职师资队伍发展形势要求,以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制订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着力打造以“四四三二”为发展目标的教师队伍。按照国际职业教育高标准、企业前沿技术技能领域新要求、教育教学改革新部署,分专业(群)制订个性化教师发展规划和教学能力建设方案。实施学校教师三级能力建设标准,初级标准应具备基本的 双师 素质、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中级标准应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和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能够适应“X”培训要求和技能大赛指导能力;高级标准应具备较强技术服务能力,能够负责专业建设,开发教学与课程标准,可胜任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

2.2 实施四项建设计划,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根据师资结构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每学年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保障教师6 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落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0%,力争建成全国百所“双师型”教师培育实践基地之一。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建立新教师见习期和企业实践期制度,分批次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研修,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特聘专家、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持续提供项目和资金扶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专业带头人;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聘计划”,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聘用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建立完善的企业兼职教师库。落实1+X 证书制度,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展专业教师全员培训,并根据各专业教师特长组建

提醒您: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在线阅读地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