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

时间:2023-04-12 10:32:43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0:32:43,全文字数:15358。

郭战龙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策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到指导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加强高校学习思政教育改革变得尤为紧迫。汽车文化课程有着良好的思政育人功能,老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全面改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质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维政治文化教育,从而实现文化育人、专门教书育人的目标。

1 汽车文化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作为汽车类专业骨干课程,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实,涉及汽车发展的历史、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维修保养、著名的汽车公司的简介方面,由史到技、汽车文化教学的多层面开展,如品牌,是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入学前,对于汽车和汽车文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认识比较感性不是成体系地储备知识。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思潮使得学生理解的汽车文化内容鱼龙混杂,莫衷一是,这更要求高职院校汽车文化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基于这一背景,高职院校开展汽车文化“课程思政”具有如下意义:首先,汽车文化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能在相互融合之中共同起到“以文化人也”之正面效果;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汽车文化课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知识、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发展学生建立健全品格,价值观念,较好地融入团队,与社会接轨。最后,在汽车文化作为汽车类专业骨干课程时推广“课程思政”,可以较大限度地解决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政治教育“缺位”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这正是“课程思政”改革应有之意。

2 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于汽车专业自身认同感较低

高校学生自身定位模糊,对汽车行业理解太肤浅且认可度较低。在这一阶段中,人的价值观已经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高校学生虚荣心随之增强,他们对世界观、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理解渐趋模糊,多数学汽车的大一学生只为获得毕业证书,用这种方法,将来自己上班时就能更顺畅,却没有重视自己思想道德的发展。同时通过考察表明,新生们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和发展知之甚少,很大一部分同学这门课程,是想将来能成功就业,对于汽车专业认同度较低。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通常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讲解,而课后习题又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这虽能让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有较深把握,却无法很好地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多数学生因学习课堂枯燥单一,所学理论知识较多,致使其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对教师举办的实践活动亦无法主动参与。当教师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其学习效率,同时也要重视其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也要重视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设计过程,还要切实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3 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策略

3.1 充实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

第一,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连续五年在世界汽车产销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特别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更使众多汽车品牌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人士的热捧。教师可借助国内各汽车企业发展历史和所属汽车品牌真实故事,为学生进行解读,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发扬我们国家精神力量。也可借助与新技术有关的例如,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上汽集团发布了“叶子概念车”,加强高校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其积极参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项活动,为了我们国家的文明与和谐、富强民主社会出绵薄之力,推动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第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大幅度提升汽车拥有量,目前,我国交通设施尚在发展阶段,人们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法律意识不强,致使重大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在对重大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探讨时发现,积极倡导交通安全法则,落实安全出行,引导高校学生主动服从交通安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让同学们能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促使其形成知法守法意识,提高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第三,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是促进国家向心力发展的首要来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建国初期一汽,二汽汽车制造企业,在艰难地发展过程中,叙述了第一代汽车工业的开拓者饶斌,孟少农、陈祖涛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为汽车专业高教育创立与促进献出毕生的感人事迹,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鼓励大学生勇敢承担起继往开来,迎接挑战的责任、振兴中华,肩负历史使命,履行好新时代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

3.2 健全工作机制

第一,健全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直接领导机制。在学生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主渠道作用,建立求真务实,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党委要定期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研讨班学习,学校“十四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内容中,要充分体现学校思政教育整体规划。学校对于思政课的建设要进行超前研究,超前部署,超前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首先确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深化“三教”改革会议、课程建设规划、讨论了教学条件建设及其他主要问题,对“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有效推力。

第二,改进和完善领导班子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制度。校党委书记、校长领导下的思想政治专题研讨会或者现场办公会的经常性会议,破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难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年为全校师生讲授思想政治课(形势政策课)。校领导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经常性工作,各联系一至二名思政课专任教师,经常和接触的老师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及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学校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负责人)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进入课堂,为全院教师和学生定期上思政课(讲座)。“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

第三,强化保障。根据学校实际,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有关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决定、部署与要求牢牢抓住思政课这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重要位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优先给予资助,着力扶持思政课教师参与师资培训和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学校公共资源配备时,优先满足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并尽量给它配各种软,硬件条件。

3.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科学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从当前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拟订专任教师队伍的中、长期建设计划,基于“六个要”要求,培养优秀教师,进行“老带

提醒您:因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在线阅读地址:“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