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曹叡在位时期:世族集团的“异峰突起”

书籍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作者:李浩白
推荐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txt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笔趣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顶点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快眼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曹叡在位时期:世族集团的“异峰突起”,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魏朝太和元年,二十余岁的曹叡以少主登基之初,为了笼络名门世族集团,他对朝中所有的卿士大夫全部晋爵一等,原为关中侯、关内侯者升为亭侯,原为亭侯者升为乡侯,原为乡侯者升为县侯,原为县侯者皆增邑。这种“普天同庆、利益共享”的做法,证明了魏室皇权有时候不得不依靠讨好名门世族集团才能维护其统治地位。

曹叡年纪虽少,却继承了其祖父曹操的法家衣钵,“特留意于法理”,乃“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摘自《三国志·魏书·刘晔传》)。他素以振兴皇权为己任,遂对三大辅臣分而制之:一是让曹真出镇关中,专职对付蜀汉;二是让司马懿接任其亲家翁夏侯尚的征南将军之职,以骠骑将军之位执掌南部诸军之统率权;三是只留下为人行事温文平和的陈群在身边效劳。如此之安排,可以让曹叡“临机自断、少受掣肘”。

唯一的缺憾是他把一部分兵权分割给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从军型名士集团,打破了“非曹氏、夏侯氏而不得掌兵”的祖制。但曹叡也实在是迫不得已—曹氏内部军事人才匮乏,只有倚重于外朝的名门世族集团为之分忧解难。

司马懿拿到兵权,是中原名门世族集团趋于壮大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司马懿拿到兵权后毫无纰漏、连战连胜,驱诸葛瑾、平定孟达、抗敌陆逊,鲜有败迹,更是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名门世族集团在朝廷权力格局中的分量和比重,同时也使得魏室皇权被进一步削弱。

在此期间,各大名门世族的“官二代”们纷纷冒出头来,“修浮华,合虚誉”,互相交结为朋党,以浚通其入仕为官之捷径。夏侯玄、司马师等人号为“四聪”,诸葛诞、邓飏等人号为“八达”,中书监刘放之子刘熙、中书令孙资之子孙密、选曹尚书卫臻之子卫烈等人号为“三豫”。他们代表着名门世族集团的新秀力量正在兴起。

曹叡不愿他们坐大成势,遂暗中授意让司徒董昭从外廷上奏弹劾他们,从而酿成了“太和浮华案”。司马师、刘熙、孙密、卫烈等“官二代”或贬或免,给名门世族集团造成了不小的打压。

但名门世族集团对此暂时隐忍下来,伺机待发。曹叡竭力扶持董昭、刘晔、秦朗等亲魏派人士,以此制衡名门世族集团,然而均无大效。

这一时期的名门世族集团中骨干分子的政治独立性大大增强了,犹胜于魏文帝曹丕之世。《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里写道:

(曹叡)车驾尝卒至尚书门,(陈)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返。其亮直如此。

尚书令陈矫竟能以“职有所专,君不得干”的理由挡退曹叡,令其无颜而返,可见当时的名门世族集团对魏室皇权的制约达到何等强悍的地步!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里也提到,曹叡操纵中书省制衡外廷众臣之际,依然有名门世族集团中的强硬派对魏室皇权的“长臂滥伸”不满不服:

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辛)毗不与往来。

后来在选定谁任尚书仆射这个关键职位上,“精勤旧吏”出身的王思和“忠亮计略胜人”的辛毗同为候选人。曹叡出于巩固皇权的需要,本着“取其效力,不贵虚名”的原则,鉴于辛毗“性刚而专”,他若在尚书仆射职位上更加令自己行诏不便,遂最终选择了王思。但即使如此,曹叡也不得不用“贴身宿卫之要职”卫尉一官来安抚辛毗和他背后的名门世族集团强硬派。

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辛)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暗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

在外廷,以兵权和军功为依托,司马氏家族迅猛崛起、一日千里,赫然已成为继颍川荀门之后中原世族集团的新一代“盟主”。尤其是司马懿于关中耗死蜀相诸葛亮之后,其声望完全达到了顶点。

曹叡对此十分忧虑。他冥思苦想出来的对策却是:“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收回了司马懿的大将军职务,准备留给自己的宗亲子弟。他这一近乎粗暴的做法,恰恰在司马氏父子心底埋下了深深的“隐刺”。

天不假年,暴疾突至,三十五岁的曹叡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临终前考虑到以夏侯献、秦朗、曹肇等宗室旁系贵族为主干,由燕王曹宇牵头,组成一个顾命辅政班子。在他的这个谋划中,名门世族集团完全被排斥在外。

然而,潜力极大、积势已成的名门世族集团岂会就此屈服?其“内线”刘放、孙资站了出来,以名门世族集团为后台,与曹叡暗暗“过招”。他俩打着“维护魏室长治久安”的旗号,向曹叡发出的第一招是抬出“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的金牌遗诏,一举逼退了曹宇;第二招是点明了“委祖考之业,付二三凡士”,直接否定了夏侯献、秦朗等辅政候选人的治事能力;第三招是拿出“外内壅隔、社稷危殆”的威胁之辞来震慑曹叡。

曹叡迫不得已,只好按刘放、孙资之言修改了顾命辅政遗诏:以曹真之嗣子曹爽为大将军及首辅大臣,以太尉司马懿为次辅大臣,由他二人辅弼少帝曹芳。

表面上,在魏廷的最高权力格局中,宗室势力和名门世族集团是平分秋色的。实际上,曹爽的才能、资历、声望,远远不及司马懿。所以,权力的天平是严重倾斜于司马氏这一边的。而这一点,终将成为后来朝局剧变的“导火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