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65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6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六月己亥日,北魏下诏诛杀清河崔氏中与崔浩同宗且不论血缘关系远近的所有人,以及和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一并诛灭全族,其他人都只诛杀本人。崔浩被关在囚车里,押送到平城南郊,有几十个卫士在他头上撒尿,崔浩发出嗷嗷呼叫,传遍整条道路。宗钦在行刑前叹息说:“高允大概是圣人吧!”
    他日,太子让允曰:“人亦当知机。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每念之,使人心悸[心悸:指心中害怕。]。”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崔浩孤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至于书朝廷起居,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违:过错。]。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太子动容[动容:显现出受到感动的神情。]称叹。允退,谓人曰:“我不奉东宫指导者,恐负翟黑子故也。”
    初,冀州刺史崔赜、武城男崔模,与浩同宗而别族[别族:从原来的家族中分离出去。],浩常轻侮之,由是不睦。及浩诛,二家独得免。赜,逞之子也。
    过了几天,太子责备高允说:“人也应当懂得见机行事。我想要替您开脱死罪,事情已经有了开端,可是您始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激怒皇帝到这种程度。每次我想起这件事,都让我心中害怕。”高允说:“史官,是要记载君主的善恶,为了劝诫后人,所以君主对此有些畏惧和忌讳,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崔浩辜负皇恩,用个人欲望淹没了他的廉洁,用主观好恶遮蔽了他的公正,这是崔浩的责任。至于书写皇帝的日常生活,谈论国家的政治得失,这是史官的大致工作,并没有太多过错。我和崔浩实际上在做同样的工作,生死荣辱,在道义不应该有区别。承蒙殿下使我再生的恩德,如果违背良心得以幸免,不是我所愿意的。”太子深受感动而赞叹不已。高允退下后,对人说:“我不按照太子的引导去做,就是怕辜负了翟黑子。”
    当时,冀州刺史崔赜、武城男爵崔模,和崔浩同宗却从家族中分出去了,崔浩经常轻慢侮辱他们,因此关系一直不和睦。等到崔浩被诛杀,清河崔氏只有这两家得以幸免。崔赜,崔逞的儿子。
    辛丑,魏主北巡阴山。魏主既诛崔浩而悔之,会北部尚书李孝伯病笃,或传已卒,魏主悼之曰:“李宣城[李宣城:李孝伯封号宣城公。]可惜!”既而曰:“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孝伯,顺之从父弟[从父弟:从弟,堂弟。]也。自浩之诛,军国谋议皆出孝伯,宠眷[宠眷:受到帝王的宠信。]亚于浩。
    初,车师大帅车伊洛世服于魏,魏拜伊洛平西将军,封前部王。伊洛将入朝,沮渠无讳断其路,伊洛屡与无讳战,破之。无讳卒,弟安周夺其子乾寿兵,伊洛遣人说乾寿,乾寿遂帅其民五百余家奔魏。伊洛又说李宝弟钦等五十余人下之,皆送于魏。伊洛西击焉耆,留其子歇守城。沮渠安周引柔然兵间道袭之,攻拔其城。歇走就伊洛,共收余众,保焉耆镇,遣使上书于魏主,言:“为沮渠氏所攻,首尾八年,百姓饥穷,无以自存。臣今弃国出奔,得免者仅三分之一,已至焉耆东境,乞垂赈救!”魏主诏开焉耆仓以赈之。
    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所逼,上表求入保越巂。上许之。慕利延竟不至。
    辛丑日,北魏主拓跋焘北上巡视阴山。北魏主诛杀崔浩之后就后悔了,正逢北部尚书李孝伯病情严重,有人传言他已经去世了。北魏主哀悼他说:“李宣城令人惋惜!”不久他又说:“我说错了,应该是崔司徒令人惋惜,李宣城令人哀痛!”李孝伯,李顺的堂弟。自从崔浩被诛杀,军国大事的谋划都出自李孝伯,他所受到的宠信仅次于崔浩。
    当初,车师大帅车伊洛世代臣服于北魏,北魏任命车伊洛为平西将军,封为前部王。车伊洛将要入宫朝觐,拒守高昌的沮渠无讳阻断去路,车伊洛多次和沮渠无讳交战,将其击败。不久,沮渠无讳去世了,他的弟弟沮渠安周夺走沮渠无讳之子沮渠乾寿的兵权,车伊洛派人劝说沮渠乾寿,沮渠乾寿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五百多户投奔北魏。车伊洛又成功劝说李宝的弟弟李钦等五十多人,把他们都送到北魏。车伊洛向西攻打焉耆,留下他的儿子车歇镇守车师城。沮渠安周率领柔然兵抄小路袭击他们,攻下车师城。车歇逃到车伊洛那里,父子收拢残余部众,镇守焉耆,派使者上书北魏主,说:“我们被沮渠氏所攻打,前后已经八年了,百姓饥饿困窘,无法养活自己。我现在放弃国土逃奔在外,幸免于一死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一,已经到达焉耆东部边界,请求予以救济。”北魏主诏令打开焉耆粮仓来赈济车师将士。
    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被北魏所逼迫,向刘宋文帝上奏表请求进入越巂自保。皇上批准了。慕容慕利延最终没有到那里。
    上欲伐魏,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等并劝之。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一周:指一整年。],沮[沮:挫伤。]向义之心,不可。”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六军:指天子统领的军队。]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上曰:“王师再屈,别自有由,道济养寇[养寇:对敌人姑息纵容。]自资,彦之中涂疾动。虏所恃者唯马。今夏水浩汗[浩汗:水势盛大的样子。],河道流通,泛舟北下,碻磝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克此二城,馆谷[馆谷:占领某地后就地取食。]吊民[吊民:安抚民众。],虎牢、洛阳,自然不固。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庆之又固陈不可。上使徐湛之、江湛难[难:辩难。]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太子劭及护军将军萧思话亦谏,上皆不从。
    刘宋文帝想要攻打北魏,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等人都赞成他。左军将军刘康祖认为已经到了下半年,请求等到明年再出兵。皇上说:“北方民众深受胡虏暴政的折磨,义军不断兴起。我们停兵一年,就会让义军向慕道义的心意受挫,不能这样做。”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进谏说:“我们是步兵而他们是骑兵,在实力上不能和他们相抗衡。檀道济两次出兵都没有取胜,到彦之也失败而回。现在我估计王玄谟等人,不会超过前面两位将领,大军的气势,也不如以前了,恐怕会使王师再次受辱。”皇上说:“王师两次受挫,另有其原因,檀道济纵容贼寇来增加自己的资本,到彦之在征途中病情加重。胡虏所依仗的只有马。今年夏天雨水丰沛,河道畅通无阻,乘船北上,碻磝的敌军一定会逃走,驻守滑台的小股敌人,也会轻易打败。攻克这两座城,就地取食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无法坚守。等到初冬时节,我们攻占的城池已经相互连接,胡虏的战马越过黄河,就会被我们擒获。”沈庆之又坚持陈述不能北伐的观点。皇上派徐湛之、江湛和他辩论。沈庆之说:“治理国家就像管理家族一样,耕田的事应该问奴仆,纺织的事应该问婢女。陛下现在想要讨伐一个国家,却和白面书生们谋划,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呢?”皇上大笑。太子刘劭和护军将军萧思话也劝谏,皇上都不采纳。
    魏主闻上将北伐,复与上书曰:“彼此和好日久,而彼志无厌,诱我边民。今春南巡,聊[聊:略微,顺便。]省我民,驱之便还。今闻彼欲自来,设[设:纵使,即便。]能至中山及桑乾川,随意而行,来亦不迎,去亦不送。若厌其区宇[区宇:境域,国家。]者,可来平城居,我亦往扬州,相与易也。彼年已五十[年已五十:刘宋文帝刘义隆当时四十三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与我鲜卑生长马上者果如何哉?更无余物可以相与,今送猎马十二匹并毡、药等物。彼来道远,马力不足,可乘。或不服水土,药可自疗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