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

第28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第28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卢损至福州,闽主称疾不见,命弟继恭主之。遗其礼部员外郎郑元弼奉继恭表随损入贡。闽主不礼于损,有士人林省邹私谓损曰:“吾主不事其君,不爱其亲,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邻,不礼其宾,其能久乎!余将僧服而北逃,会相见于上国 [上国: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耳。”
    南唐主下诏书,命令百官讨论把徐、李二姓的先祖合并祭祀的礼节。辛卯日,宋齐丘等议定将义祖徐温的灵位安置在第七室的东边。南唐主命令把唐高祖的灵位安置在西室,唐太宗居其次,再其次为义祖徐温,都作为永不迁移之主。群臣说:“义祖只是一个诸侯,不应该与高祖、太宗同享祭祀,请在太庙正殿的后面另外修一座庙来祭祀他。”南唐主说:“我从小就寄身在义祖家中,如果不是过去义祖给吴国立下了大功,我又怎能开创现在的中兴大业呢?”群臣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南唐主想要认唐高祖的儿子吴王李恪为自己这一世系的先祖,有人说:“李恪是被诛杀而死的,不如认郑王李元懿为先祖。”南唐主就命令有关部门考察二王的子孙后代,由于吴王的孙子李祎有功,李祎的儿子李岘又当过宰相,于是认吴王为先祖,说是自李岘之后,经历了五代而到了南唐主的父亲李荣。他们的名字,大多是有关部门杜撰出来的。南唐主又因为从唐朝建立到如今,已经传了十九个皇帝,经历了三百年,而从吴王到自己的世系才经历了十代,所以怀疑十代太少。相关部门说:“三十年为一代,陛下出生于唐僖宗文德年间,到现在已经五十年了。”于是,便依从了他们。
    卢损到了福州,闽主王昶称病不予接见,命令他的弟弟王继恭做主招待晋使。派遣他的礼部员外郎郑元弼携带王继恭的表章随卢损入朝进贡。闽主不礼遇卢损,有一个士人名叫林省邹,私下对卢损说:“我的国主不事奉他的君主,不爱护他的亲人,不体恤他的民众,不崇敬他的神灵,不敦睦他的邻国,不礼遇他的宾客,这样还能维持长久吗!我将会穿着僧侣的衣服向北逃走,以后会同您在朝廷相见。”
    三月庚戌,唐主追尊吴王恪为定宗孝静皇帝,自曾祖以下皆追尊庙号及谥。
    己未,诏归德节度使刘知远、忠武节度使杜重威并加同平章事。知远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于外戚,无大功,耻与之同制。制下数日,杜门四表辞不受。帝怒,谓赵莹曰:“重威朕之妹夫,知远虽有功,何得坚拒制命!可落军权,令归私第!”莹拜请曰:“陛下昔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为唐兵十余万所攻,危于朝露,非知远心如铁石,岂能成大业!奈何以小过弃之,窃恐此语外闻,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帝意乃解,命端明殿学士和凝诣知远第谕旨,知远惶恐,起受命。
    灵州戌将王彦忠据怀远城叛,上遣供奉官齐延祚往招谕之。彦忠降,延祚杀之。上怒曰:“朕践阼以来,未尝失信于人,彦忠已输仗出迎,延祚何得擅杀之!”除延祚名,重杖配流,议者犹以为延祚不应免死。
    三月庚戌日,南唐主追尊吴王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从曾祖以下都追尊庙号与谥号。
    己未日,皇帝下诏,任命归德节度使刘知远、忠武节度使杜重威同为同平章事。刘知远自认为有辅佐皇帝创立基业的功劳,而杜重威的发达只是依靠外戚关系,没有立下什么大功,所以把与他同时接受制令加官视为耻辱。制书颁布了好几天,他一直关闭家门,四次上表辞让不受。皇帝非常生气,对赵莹说:“杜重威是我的妹夫,虽然刘知远立下大功,怎么可以再三拒绝接受制命!应该解除他的军权,让他回家!”赵莹跪拜请求说:“陛下以前在晋阳的时候,士兵不超过五千名,被十几万唐兵围攻,情势危险,就像早上的露水眼看就要消失一样,当时如果不是刘知远意志坚定,心如铁石,又怎能成就今天的大业!为什么只因为一点小过错就遗弃他!我私下担心这句话如果传出去,不足以显示作为人君的宽宏大度。”皇帝的怒气才稍微缓解了,命令端明殿学士和凝到刘知远家中传达皇帝的旨意,刘知远感到恐惧,就出来接受制令。
    灵州的戍卫将领王彦忠占据怀远城叛变,皇帝派遣供奉官齐延祚前往晓谕他投降。王彦忠投降了,齐延祚却把他杀了。皇帝非常生气,说道:“我即位登基以来,从来没有失信于人,王彦忠已经缴出兵器,出城投降,齐延祚怎么可以擅自斩杀他!”于是革除了齐延祚的官职,重杖责打之后流放到边远地方,议论的人仍然觉得不应该免除齐延祚的死刑。
    辛酉,册回鹘可汗仁美为奉化可汗。
    夏四月,唐江王徐知证等请亦姓李,不许。
    辛巳,唐主祀南郊。癸未,大赦。
    梁太祖以来,军国大政,天子多与崇政、枢密使议,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讲典故,治文事而已。帝惩唐明宗之世安重诲专横,故即位之初,但命桑维翰兼枢密使。及刘处让为枢密使,奏对多不称旨,会处让遭母丧,甲申,废枢密院,以印付中书,院事皆委宰相分判。以副使张从恩为宣徽使,直学士、仓部郎中司徒诩、工部郎中颜衎并罢守本官。然勋臣近习不知大体,习于故事,每欲复之。
    帝以唐之大臣除名在两京者皆贫悴,复以李专美为赞善大夫,丙戌,以韩昭胤为兵部尚书,马胤孙为太子宾客,房暠为右骁卫大将军,并致仕。
    辛酉日,后晋朝廷册封回鹘可汗仁美为奉化可汗。
    夏季四月,南唐江王徐知证等人也请求改姓李,南唐主李昪没有准许。
    辛巳日,南唐主在南郊祭祀天神。癸未日,大赦境内。
    自从后梁太祖朱温以来,军队和国家的大事,天子多与崇政使、枢密使商议,宰相只不过接受既定的命令,颁布、执行敕令,解释典故,办理文书罢了。皇帝借鉴后唐明宗时期安重诲专断、蛮横的教训,所以在即位之初,只任用桑维翰兼任枢密使。等到刘处让担任枢密使时,奏事应答大多不符合皇帝的旨意,恰逢刘处让因为母亲去世而守丧,甲申日,废除枢密院,把枢密院的印信交给中书省,枢密院的事务全部委托宰相们分别处理。任命枢密副使张从恩担任宣徽使,直学士、仓部郎中司徒诩,工部郎中颜衎都罢免兼职,只担任本官。然而勋旧大臣与皇帝的亲近大臣都不识大体,习惯于旧有体制,总是想要恢复它。
    皇帝因为后唐的大臣被罢免官职后仍然留在东、西两京的都十分贫穷困苦,就重新任命李专美担任赞善大夫,丙戌日,任命韩昭胤担任兵部尚书,马胤孙担任太子宾客,房暠担任右骁卫大将军,一起辞官回家。
    闽主忌其叔父前建州刺史延武、户部尚书延望才名,巫者林兴与延武有怨,托鬼神语云“延武、延望将为变。”闽主不复诘,使兴帅壮士就第杀之,并其五子。
    闽主用陈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政无大小,皆林兴传宝皇命决之。
    戊申,加楚王希范天策上将军,赐印,听开府置官属。
    辛亥,唐徙吉王景遂为寿王,立寿阳公景达为宣城王。
    乙卯,唐镇海节度使兼中书令梁怀王徐知谔卒。
    唐人迁让皇之族于泰州,号永宁宫,防卫甚严。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疾,罢归永宁宫。乙丑,以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为康化节度使。琏固辞,请终丧,从之。
    唐主将立齐王璟为太子,固辞。乃以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升扬二州牧。
    闽主王昶忌妒他的叔父前建州刺史王延武、户部尚书王延望的才华和名气,巫人林兴与王延武有怨仇,借口鬼神的话,说“王延武与王延望将会作乱。”闽主听说后没有去核查,就让林兴率领强壮的士兵在他们的家中把他们杀死,连他们的五个儿子也一并杀死。
    闽主听信陈守元的建议,在宫中修建三清殿,用数千斤黄金铸造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整日整夜地作乐,焚香祷告、祭祀,乞求神丹。大小政事一律由林兴传达宝皇的命令来裁决。
    戊申日,后晋朝廷加封楚王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颁赐印信,听任他设置官府,安置属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赢家的诅咒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