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饮食故事(二则)

时间:2023-04-12 01:22:12

饮食故事(二则)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22:12,全文字数:12413。

〔泰国〕索·帕莱内 著

黄静仪 译

“吃”的起源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九日,朋友打电话来邀我去邦普拉区吃午饭,我婉拒了。因为水已经涨到家门口了,说不定会像上周六那样淹进家来。如果我出了门,谁来看家呢?何况吃饭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每天随便对付即可。我也曾像山林隐士一样,以野菜充饥。现在洪水泛滥,食玉炊桂,野菜也成了珍稀之物,餐桌上的食物便换成豆子罐头和面包,还不知能撑几天。

想想远古时代,人类在森林里生活,虽然不懂生火做饭,只会挖野芋采野果子吃,但日子不也过得好好的,无忧无虑。后来人口不断增加,僧多粥少,争夺食物的问题摆在眼前。人们无法再像原始人那样,过得随心所欲了。

以前,华人见面,相互问候总是说“吃饭了吗”,这是因为他们还带着中国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口众多,粮食不足,所以才这样问。后来华人从商,他们就换了一种说法,一般会问“生意好吗”。生意非常重要,经营得好,就吃得好,反之,就食不果腹。

总之,华人把饮食看得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以食为天。一旦有人喊道:“开饭啦!”干活的人即刻放下手里的活儿,赶紧坐到饭桌边,容不得丝毫的磨蹭拖拉。华人吃饭的时候,就像武打影片演的那样,全神贯注,埋头大吃,谁反应慢了,或像浪漫爱情故事片那样,边聊边吃,那就吃亏了。绅士们或者那些穷讲究饮食礼仪的人,如果跟华人劳工一同吃饭,十有八九捞不着。从中国史书中我们看到,古代中国人迎来送往、经营事务、逢迎权贵的时候,一定会设宴款待。将士们打了胜仗班师回朝后,国王也会用美酒佳肴犒劳他们。

人类为何需要饮食,而且还非常重视?你可能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心想,进食不就是为了活着!我们是人,不是神仙。神仙们锦衣玉食,无须劳碌。人人想死后升天堂做神仙,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过上不再为生计奔波的生活。若继续追问,假如人类饮食是为了活着,那么又是谁教会人类饮食的?问到这里,可能有人不耐烦了,认为我太过追根究底。请少安毋躁,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饮食起源的故事,你会体悟出人类因“吃”而诞生。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南美洲的圭亚那人认为,人类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天上的神族,幸福无忧。他们不像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过着艰辛的日子。天上的神仙也像我们人间一样,各有各的职位和身份,比如有的是国会议员,有的是京都议员,有的是分区议员。有位神仙,不是什么议员,大概就是个巡视员。有一天,他出门巡视考察,低着头边走边看,突然发现天层的地板有个洞。这位神仙很好奇,想知道这洞到底通向何处。他找来藤条,结成梯子,顺着藤梯往下爬,直至落到地面。

这位神仙发现了这个新大陆,心中甚是惊喜。他见地界的动物种类繁多,与天界大相径庭,试着捕捉一些来品尝,感觉齿颊生香,回味无穷。他不想独自在富足的地界享乐,于是顺着藤梯爬回天界。他敲锣打鼓,大肆宣传,号召大家跟他一起下去享用美味佳肴。天界的神仙们不知是否因清茶淡饭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一听到这个消息,竟然垂涎三尺,全部蜂拥至洞口,一个接一个顺着藤梯爬到地面。轮到最后一个神仙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在天界,这位神仙身材最为肥硕,他总是步履蹒跚,走路跟不上别人,因此这回他照样落在队伍的最后。只见他哼哧哼哧地想要钻出洞,却因洞口窄,身子被卡住了,无法动弹。当先下来的那批神仙吃得饱饱的准备折回天界时,发现洞口被这位胖子堵住了。无奈之下,这些神仙们只好留在凡界,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人类世界。

我们泰文化中也有类似上面所讲的神仙下凡觅食的故事。读过《三界论》的人会有印象,该作最后讲到梵天创世的故事。

起初,梵天神们通体发光,所到之处,亮亮堂堂,无需灯火照明。他们的出行非常方便,想到哪里便飞到哪里,不需任何交通工具。然而,时来运转,乐极生悲。当时的大地经历了烈火、洪水和狂风劫难后开始复苏,蘑菇般的泥团遍地生长,蕹菜似的泥藤四处蔓延。这些地表的泥团、藤蔓散发出极其诱人的香气,弥漫天界。历经劫难的梵天神们禁不住诱惑,纷纷下凡,拾起香土,大快朵颐。

谁能料到,梵天神们日复一日甘之如饴的香土,慢慢地侵蚀着他们的身体。原本梵天神们全身发光,但吃了香土后,身上的光芒便逐渐消失,最后变成肉体凡胎,成了人类。大地随之陷入一片漆黑。刚刚转变为人的梵天神们惊恐万分,因为他们不曾遭遇过黑暗。于是,他们祈求光明,后来便有了太阳和月亮,人类因此得以生活和劳作。

我所讲的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人类的诞生乃起源于“吃”。实际上,西方人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跟“吃”脱不了干系,他们正是偷吃了耶和华的禁果,才被耶和华赶出了伊甸园的。后来二人变成了人类的祖先。

???羲舳??鞒缎戳苏庑??蟾攀且蛭?獬『樗?偷梦伊?裎拗鳌⑺夹鞣痹樱??氲侥浅』倜鹗澜绲拇蠛樗?约八?止?螅?澜缈瘴抟蝗恕P颐庥谀训蔫筇焐衩窍路裁偈吵酝粒?缓蟊阌辛巳死嗟纳窕啊?/p>

令人心烦的是,水灾过后,我上哪儿找香土和藤蔓?估计野菜还会贵咧!写于洪水泛滥、蕹菜所剩无几之际。就这样吧,请多包涵。

椰壳故事

一九八四年出夏节的那一天,我去斯里兰卡参加当地的文化节。东道主把我安排在嘉乐费斯酒店入住。这家酒店是当地最古老的酒店,建于一八六四年。酒店的确老旧,房间里的衣柜门掉了一扇,窗门也摇摇晃晃,看来很好地保留了古风。环境倒是清静惬意,海风徐徐。饮食故事(二则)

专门提起这家酒店,是因为有天晚上酒店安排了一顿具有当地特色的晚餐,那样的待遇并不多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所用的食物盛器是用椰壳制作的。他们把椰壳从中间破开,打磨光亮,其中较小的一片做成椰壳碗的垫子,正好配套。众所周知,斯里兰卡是一个盛产椰子的国家,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椰子树,还有堆放着橙黄色椰子的商贩摊子。椰子多了,当地人自然拿椰壳来做文章,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纪念品,销售给外国游客。我想买几个带回泰国,但想想颇为尴尬,我们泰国不也盛产椰子吗?!

我们泰人传统观念中,忌讳把椰壳当碗盛食物,因为以前乡下人用椰壳碗装剩饭剩菜给狗吃。人们要招呼狗来吃的时候,就会敲敲椰壳碗,而狗就知道开饭了。于是我们就有了俗语“衔着椰壳碗出生”,相当于骂人是狗娘养的。通常说来,用椰壳装东西的人都是低等人或穷人,他们没有什么财物。我们还经常听到讽刺人的话,“得让他拿着椰壳碗去要饭,他才知道厉害”。

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读过一则寓言故事,名字大概叫《镶金的椰壳碗》。故事讲道,有个很穷的男子,被人雇佣干农活。开饭的时候,主人家就用椰壳装饭菜给他。他就用椰壳做的勺子吃饭。这个男子干活积极卖力,疲惫气馁的时候,就把椰壳碗和勺子拿出来看,看过后又有了干劲。结果不久,这个男子成了富翁,他便把椰壳碗勺拿去镶金,留作纪念。

实际上,椰壳在泰国人的生活中,并非因上面说的负面含义而失去积极的作用。过去在农村地区,人们会用椰壳做成量器如舀米勺,称为“挞喃”。制作“挞喃”时,一般选取个头不大的椰壳,不把椰壳从中破开,在椰壳原生洞口的基础上适当凿大些,目的是使其能够更方便地装进谷物。泰人把那些个头较大的椰壳称为“格箩”,把它们制作成盛放香烛、干辣椒

提醒您:因为《饮食故事(二则)》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饮食故事(二则)》在线阅读地址:饮食故事(二则)

12
上一篇:转圈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