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司马昭集团在战役中“亮点纷呈”

书籍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作者:李浩白
推荐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txt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笔趣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顶点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快眼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司马昭集团在战役中“亮点纷呈”,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寿春之役初起,司马昭虽然在宏观层面做出了“围城而下”“不战而胜”的决策,但他手下大多数部将在执行这一宏观战略时还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战中处理得比较灵活机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便是司马氏集团的干将王基。

王基是最先赶到寿春城下布局设围的魏将。他身处战场第一线,对战事的主动权把握得比较到位。司马昭当时率领大军还远在项城,担心王基因兵力不足而为诸葛诞、文钦、唐咨、全端等人所挫,遂下诏让他“敛军坚垒”“不可轻易交锋”。王基根据实地情况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在敛军固守的同时,一边也在加紧收揽城外的各个战略要塞,始终不让敌军有隙可乘。

到了吴将朱异率着大军驰到安丰城之际,司马昭并不清楚东吴到底派了多少援军前来交锋。为了稳妥起见,他又诏王基率部放弃营垒、转据北山以藏锋。王基却认为:

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

决定继续留守诸处要塞,并上奏给司马昭。

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摘自《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司马昭采纳了他的建议,放手任他所为。这一次,他俩都赌对了:东吴果然只派了这三万吴军前来续援(文钦、唐咨、全端等人是第一批东吴援军),孙等大部人马根本没有上岸尾随。司马昭进据丘头,所率二十六万大军各有所统,分部围守,牢牢地套住了寿春城,然后终于可以从容自若地实施他的“围而后下、不战而胜”的大战略了。

在寿春包围战的过程中,魏军强硬派首领石苞、王基等人多次请求强攻猛打。司马昭都一一拒绝了,他给出的答复是:

(诸葛)诞之逆谋,非一朝一夕也,聚粮完守,外结吴人,自谓足据淮南。(文)钦既同恶相济,必不便走。今若急攻之,损游军之力。外寇卒至,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摘自《晋书·文帝纪》)

在定下这一套计谋之后,司马昭一方面仍令王基、陈骞等固守营垒,以防诸葛诞、文钦、全端等纵兵突围;另一方面则令石苞、州泰、胡烈等骁将率轻骑奇兵在外围专攻吴国的援军。

《晋书·文帝纪》记载:

吴将朱异帅兵万余人,留辎重于都陆,轻兵至黎浆。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御之,异退。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袭都陆,焚其粮运。苞、泰复进击异,大破之。异之余卒馁甚,食葛叶而遁,吴人杀(朱)异。

《三国志·吴书·孙传》写得更加详细。

(孙)复遣(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于都陆。异屯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等募勇敢六千人,于屯西六里为浮桥夜渡,筑偃月垒。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军却退就高。异复作车箱围趋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不从,孙斩之于镬里。

孙自己懦弱无能,却“委罪朱异,擅杀功臣”,造成吴军内部人心大乱、士气低落,也意味着东吴再无余力与司马氏集团硬抗。

朱异被杀的消息传入司马昭耳中,他立即极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寿春之役大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并做出了正确研判:

(朱)异不得至寿春,非其罪也,而吴人杀之,适以谢寿春而坚(诸葛)诞意,使其犹望救耳。若其不尔,彼当突围,决一旦之命。或谓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他变。料贼之情,不出此三者。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摘自《晋书·文帝纪》)

为了迷惑寿春城中的敌军,司马昭“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摘自《晋书·文帝纪》)。

与此同时,司马昭的谋士钟会也施展“反间计”,促使寿春城中的敌军从自身内部分化瓦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

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诸葛)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指司马昭)。(钟)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

而诸葛诞的部将蒋班、焦彝等人也看透吴军“外救不至,众无所恃”,只能是坐困愁城、白白等死,随即叛变而出,投降了司马昭。

诸葛诞、文钦等人终于意识到再拖下去只有被活活困死,决定奋死一搏,于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

这一次突围失败后,诸葛诞和文钦、唐咨等更加窘困。文钦劝说诸葛诞为了节省军粮而将他的手下北方将士全部遣送出城,只留下来援吴军一齐死守城池。诸葛诞怎会舍得自剪羽翼?于是与文钦嫌隙日深,一怒之下杀了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二人不得已只有逃出城来,归降了司马昭。

因为文鸯当年在毌丘俭之乱中惊吓过司马昭的兄长司马师并使其目裂而亡,司马氏幕府中人尽皆建议司马昭将他二人诛除以复仇。司马昭却抛下私怨,决定利用文鸯二人的归降来示信于敌军,达到“瓦解敌之军心”的目的。《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记载:

大将军(指司马昭)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城内喜且扰,又日饥困,诞、咨等智力穷。

到了此时刻,司马昭明白此战最终对决的关头已然到来。他亲临一线指挥作战,“见城上持弓者不发,谓诸将曰:‘可攻矣’”。于是,魏军四面进兵,同时鼓噪登城,寿春城内城外竟是无人反抗。

诸葛诞窘急至极,没料到自己居然落得如此孤立,偷偷丢下唐咨等吴将,单身乘马,与自己的侍卫队企图从小城门突围而逃。在半途中,他却遭司马昭幕府之司马胡奋率军截杀,夷其三族。而唐咨等人亦只有弃械而降。

至此,寿春一役,司马昭及其部属群策群力,谋无不中,大获全胜。他以二十六万之众彻底击溃二十余万之敌,历时近九个月,战争范围波及魏、蜀、吴三国,终于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最大的战绩,堪称光武重生、曹操再世。

他在这场战役中用兵如神,以王基、陈骞打“攻坚战”,以石苞、州泰打“游击战”,以钟会打“文宣战”,以文鸯兄弟打“心理战”,各种妙计层出不穷、应变无方,展现了后三国时期缤纷多彩的高超战争艺术,值得后世引以为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