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初平、兴平年间世族集团的“独大”

书籍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作者:李浩白
推荐阅读: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txt下载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笔趣阁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顶点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快眼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初平、兴平年间世族集团的“独大”,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汉灵帝暴亡而至汉少帝刘辩即位的短短数十天内,外戚集团、名门世族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权力斗争进入了“你死我活、不择手段”的白热化阶段。

以国舅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袁隗叔侄(包括袁绍、袁术)、杨彪、王允为代表的名门世族集团实现紧密的政治联盟,甚至招来外将董卓、丁原等人,意欲内外合力以铲除宦官集团。不料,宦官集团借用狙击暗杀的方式,先发制人,反而一举将何进刺死于内廷。袁绍、袁术、王允、吴匡等人遂以替何进报仇为名率兵闯入宫中大开杀戒,屠戮所有的宦官。

(袁)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然后得免。(死)者二千余人。

而宦官集团的首领张让、段圭等人亦被王允派来的部将闵贡逼得全部投河而死。

张让、段圭等人临死前释放了被他们胁持出宫的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只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遗言:

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宦官集团虽然作恶多端,但它终究是汉室皇权的一道重要藩屏。宦官们其实只是皇权的延伸。因为外廷负责具体政务的卿士尚书们和名门世族、外戚重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汉帝难以依靠他们从内部彼此制衡;只有宦官单身无后,又出自寒门,汉帝才能倚用他们对抗外戚和权臣。

汉末许多名门世族利用政治特权收纳隐户,大量地逃税漏税,令汉廷财政十分紧张。汉帝也只有派出宦官以“买官钱”的名义从卿士大夫们身上“损有余而补国库之不足”。这些“脏活儿”,都是宦官集团替汉帝做下的,所以他们才被外戚集团和名门世族集团共同厌恶而除之。当然,不少宦官滥用了皇权,狐假虎威、贪污腐化、中饱私囊,也应当受到惩处。但他们整个集团被不问青红皂白地斩尽杀绝,却令汉室皇权“三分缺一”,弱化了许多。

更要命的是,在这场混乱中,何进的弟弟何苗又遭到了西凉武人集团首领董卓、董旻兄弟唆使何进的部曲吴匡等人趁乱诛杀。

董卓一派入京夺得大权后,更是反客为主、雷霆出击,鸩杀何太后,废除何太后之子刘辩的天子之位,改立单身无外戚的陈留王刘协为新帝,将以何氏一族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一网打尽。

吴匡等素怨(何)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同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士吏能为报仇乎?”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摘自《后汉书·何进传》)

至此,汉室原有的权力支柱又去其一,只剩下名门世族集团在朝野内外“一枝独大”。这就是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的政治权力格局变化情况。

以袁绍、杨彪、王允等为代表的名门世族集团正欲重振朝纲、有所作为,却未料到自己在这场混战中竟是白白地替他人做了“嫁衣”—西凉武人集团居然趁乱进来横插一刀,窃取了胜利果实,夺走了朝中大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名门世族集团自然不甘受制,袁绍、袁术等逃往外面招集义军奋起讨董,杨彪、王允等则留在洛阳佯装顺从而实怀伺机狙击之念以对付董卓。

其实,跳出当时的历史格局来看,外戚和宦官两个皇权的附庸已然灰飞烟灭,只剩下西凉武人集团挡在了名门世族集团的前面。只要扫除了西凉武人集团,名门世族便能真正掌握皇权而左右时局。

名门世族集团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西凉武人集团首领董卓中了王允、吕布的“内应连环计”,遇刺身亡。一线曙光映照在了汉室君臣的心坎上。

然而,中原地域的名门世族集团在这时却暗暗发生了分化:一是以杨彪、王允、荀爽叔侄(包括荀彧和荀攸、钟繇)等人为代表的拥汉匡复派。他们不计私利,一心只以匡复汉室为己任。一是以袁绍、袁术、刘焉父子、刘表等为代表的叛汉自立派。他们坐拥兵马,暗怀异志,企图乱中谋利,取刘汉而代之。当董卓被刺死之时,袁绍、袁术身为讨董联军的盟主,却袖手旁观,并不及时入关援助汉室,而是与其他诸侯争权夺地、自相内讧。

于是,王允等人因孤立无援而被西凉武人集团的激进派反扑而亡。汉室小朝廷再次落入李傕、郭汜、张济等西凉武人首领手中,权威扫地,忧以度日。一直熬了两三年,汉献帝刘协才在拥汉派世族集团的多方谋划下逃离了长安,来到洛阳暂时栖身。

以钟繇、荀彧为首的颍川系世族内外呼应、左右运作,说服汉献帝再一次接受庶族集团首领曹操的资助,并迁都入许县,置身于曹操势力的保护之下,改年号为“建安”,希望从此获得安宁祥和之局面。

综观这一时期中原名士大夫们的立身行事之风格,例如杨彪、荀爽、何颙、王允等人物,均是“德重于才”。杨彪公开顶撞董卓而毫无惧色、何颙奋不顾身以除巨寇之患、王允苦心孤诣而安汉室之乱,这些事例无不彰显了他们高尚的德行。

然而,杨彪徒显风骨而不能制暴,何颙谋泄却以忧而亡、王允狙杀董卓而无法抚服余寇以善后,这也说明了他们确实不同程度地缺乏治国理乱之真才。要让历史的巨轮转入建设性的轨道,只能是“数风流人物,还看后来者”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