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第六章 从本土走向世界的中国史诗学

书籍名:《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第六章 从本土走向世界的中国史诗学,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成立以来,民间文学研究便关涉其中,至今已近70年,各方面的学术成果丰厚。而晚近25年间的科研活动、学术思潮、话语关系的复杂变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前45年的总体面貌,尤其是20世纪西方民俗学“三大理论”(口头程式理论、演述理论及民族志诗学)[1]的渐次引入和本土化实践,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带来了知识生产的创造性活力,出现了若干新的气象。伴随着新一代学者的成长和渐趋成熟,学术的格局、理路、方法、追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民族文学研究的族别视角和区域视野,以及基于民间文学文类划界的研究,例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叙事诗、歌谣等文类的专门探讨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史诗研究当属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广。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以史诗研究的观念突破为发端、以口头诗学为基本理念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引领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范式转换。因此,我们不妨以“机构—学科”为视角,就史诗研究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治理进行考察,结合世纪之交的学术反思、学术观念的革新、理论方法论的拓展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来勾勒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大致轨辙和学科建设的若干相面。

但说到史诗研究在国内的有序展开,还不得不简短地交代一下学科化之肇端。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史诗的发掘、搜集、记录、整理和出版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间几经沉浮,大致厘清了各民族史诗的主要文本及其流布状况。[2]但成规模、有阵势的史诗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这种“延宕”的终结多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2012年更名为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于1980年成立伊始就将长期缺乏系统观照的史诗这一“超级文类”设定为重点研究方向有密切关联。

党和国家历来就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史诗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先后将相关科研工作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六五”“七五”“八五”重点规划项目。199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又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列为“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管理项目,“中国史诗学”也先后成为所、院两级规制的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因此,自民文所创建以来,少数民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就一直是学科创设、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3]

在21世纪的学科建设进程中,民文所致力于推进以“资料库/媒资库/档案库”为学术资源依托,以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为信息增长点,以中国民族文学网为传播交流平台的整体发展计划。这一实施于2000年的“资料库/基地/网络”三位一体方略,为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实践和制度化建设提供了前瞻性视野和持续性治理的长线发展路线图。今天看来,这一顶层设计的提出和坚持取得了预期效果,相关举措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事业和口头传统研究的在地化实践也起到了主导性的学科规制作用。

以上简略的描述,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史诗研究何以在并不算长的几十年间发展成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提供大致的学科制度化背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