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第十四章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的兴起

书籍名:《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第十四章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的兴起,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学科起步的历史背景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处于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前沿地带。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殖民主义的不同形态与战后的去殖民化、内战和冷战背景下的两岸分隔与和解、海外华人的离散与反离散等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历史在曲折和颠踬中前行。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这一被忽视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一系列政策主张。与1950年和1958年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相比,这个版本跨越紧张的对垒,开启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新篇章。

这一文告标志着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随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横亘在台湾海峡的藩篱被打破,至1987年11月,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得到终结。由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开始,发展至今已形成全方位的两岸交流格局。并非巧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是在1979年的第一天。中美建交为中国与世界的全面交流开启了大门,在带动中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往。

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起步,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1979年4月《花城》创刊号上,曾敏之发表《港澳与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呼吁学界关注港澳和海外华人的汉语文学创作,倡导文学面向海外、促进交流,以呼应中国的开放与改革大政。回望历史,此时距1936年胡风编译《山灵——朝鲜台湾短篇集》、1945年范泉发表《论台湾文学》,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

引人注目的是,1979年的大陆期刊上开始刊发台港澳与海外华人的文学创作。1979年3月起,《上海文学》陆续发表聂华苓的《爱国奖券——台湾轶事》、於梨华的《涵芳的故事》等小说。1979年6月,《当代》创刊号上发表了白先勇的名作《永远的尹雪艳》,之后陆续刊发杨青矗的《低等人》、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儿?》、阮朗(唐人)的《玛丽亚最后一次旅行》等小说。《收获》在该年第5期上,重磅推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聂华苓的《台北—阁楼》、於梨华的《傅家的儿女们》。《作品》也发表了白先勇的《思旧赋》、陶然的《法庭上》等小说。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台湾小说选》和《台湾散文选》,主要收录台湾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葆莘编的《台湾作家小说选集》(四册),选收了1926—1981年有代表性的台湾中短篇小说。

对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也开始起步。本学科的第一批学者跨过沉寂的三十年,以拓荒者的心态走进冷战的禁区。最初以介绍性文章为主,如《聂华苓二三事》等。自1982年暨南大学主办首届台港文学讨论会起,该领域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传统。

随着研究的深化,诞生了本学科的第一批成果。白少帆等主编的《现代台湾文学史》于1987年出版,具有拓荒性的意义。古继堂的《台湾小说发展史》《台湾新诗发展史》于1989年出版,属于文类的专史研究。袁良骏的《白先勇小说艺术论》于1991年出版,是较早的作家专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