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希腊文化史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希腊文化史

爱琴文化

书籍名:《希腊文化史》    作者:刘增泉
推荐阅读:希腊文化史txt下载 希腊文化史笔趣阁 希腊文化史顶点 希腊文化史快眼 希腊文化史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希腊文化史》爱琴文化,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公元前1000年左右,爱琴海地区的希腊人开始接受来自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埃及传过来的文明。其中以克里特岛(Crete)的文明最为光彩。根据现代考古学者发掘的古物证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初期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而其书写的工具却是泥板,这就是爱琴文化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文化糅合而成的具体表现。

爱琴文化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约至公元前1700—前1400年间,其文化发展至最高境界,现代欧美史家称之为米诺斯文明。米诺斯(Minos)乃是传说中一位在克里特岛上建国的国王名字,现代史学家就借用这一名字称呼爱琴文化。

在爱琴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日中,爱琴人随着航海经商移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在现在的阿尔戈斯湾(Argos)建立了迈锡尼(Mycenae)、提云斯(Tiryns)等城市,而将爱琴文化带上了希腊大陆。

约当爱琴文化经由迈锡尼、提云斯等城市,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上传播的时候,半岛的北面却有许多野蛮的游牧民族向南移动,南移的游牧民族与北传的爱琴文化相接触,在历史上就展开了新的一页,这也是希腊历史的开端。

爱琴文化

新石器时期最早在爱琴群岛的定居活动发生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Cnossus),依碳十四的推断,大约是公元前6100年,来此之前他们就已知制陶的技术,不久开始用火烧砖建屋,他们的房舍有碳、石的地基,砖墙、矮灌木加泥的屋顶;食品以专用的炕和圆顶的容器加热,并以小型手磨和砂浆碾磨谷物。他们储备大量的黑曜石,可能来自米洛斯(Melos),这种熔岩可加工成锋利的刃,是制作工具的重要材料。他们还以泥土和石块制作不分性别的小雕像。目前仍不清楚其起源,似乎与希腊大陆的文化并无关联,因此并非来自小亚细亚。火烧砖被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改用黏土砖,或许因气候较不潮湿的缘故。在早期新石器时代于公元前5100年结束之前,他们建造更大的房子,通常有两间房和圆石铺的院子,有更多的小雕像和矛头被发现。接下来新石器时代二期最明显的发展就是城镇出现较整齐的规划,可从墙壁的朝向看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墙壁朝向与早期相同,但末期成片的房屋、石子铺的院落、巨大的炉灶都进入相当高的阶段,无论希腊大陆或克里特岛其他地方都难与之匹敌,那些地方的定居活动开始得晚且规模很小,基克拉泽斯(Cyclades)也直到新石器时代末才有人居住,且数量极少。克诺索斯的独特地位可以解释之后米诺斯文化的特点,以及为何米诺斯文化并非由来自小亚细亚的青铜器时代移民创造,而是源于克诺索斯的新石器时代民族。

移民退潮揭开了早期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序幕,他们定居基克拉泽斯和克里特岛中部及东部,制作的陶器显示他们来自小亚细亚,与早期移民融合,由挖出的人类骨骼可看出他们头长脸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五英尺两英寸,女子平均身高四英尺十一英寸。新移民选择较温暖的海边,并很快放弃带来的室内用炉灶,成片的房间组成较大的房屋,与新石器时代的房屋一样,他们将死者葬在由两间房组成的墓穴中,内室可通外室,这种自公元前3000年流传至公元前1400年的房屋和墓穴形式少有改变,唯一例外是菲斯托斯(Phaestus)地区。米诺斯文化之得名起因于希腊人知道克里特岛有一个著名的“米诺斯”,而早期青铜器时代定居克里特岛的居民便被称为最早的米诺斯人。

菲斯托斯平原上则出现不同的民族,他们将死者葬在直径四十英尺,茅草房顶的圆形建筑中,每一个建筑中埋有数百具骨骼,这些建筑可能是家族或部落的墓穴。由于他们与相当晚的利比亚马巴利亚人(mabaliae)相似,因此这些闯入者或许来自非洲海岸,无论如何,其文化并未影响米诺斯文化。

黄铜在早期青铜器时代第二阶段被广泛用于制作三角形匕首、锯、装饰品及宣誓用双斧,这是米诺斯文化的一个特色。此时有种植橄榄的痕迹,人们开始进口长角牛。黄金、象牙等珠宝和印章,以及宝石的花瓶显示来自埃及的影响,而且在早期青铜器时代的第三阶段被加强。

基克拉泽斯的早期青铜器时代移民发展出一种独特但与其他地区有关联的文化,其村庄的房屋较米诺斯原始,将死者放入石棺中埋葬,西罗斯(Scyros)地方则将死者埋葬于墓穴中。这些基克拉泽斯居民以大理石和石头制作的瓶子和小雕像(主要是女性),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技巧,米洛斯的黑曜石被带到爱琴盆地的各角落。身为航海民族,他们以铅制成船只的模型,在造型独特的陶器上雕刻船。基克拉泽斯人在米诺斯文化时期的生活,除了克里特民族扩张的影响,似乎并未受到扰乱。塞浦路斯(Cyprus)早在公元前2300年开采铜矿,又因处于爱琴海与东方的中介位置,因而变得更为重要,考古挖掘发现大量期青铜器时代巴比伦商人用来标示商品的圆形印章。

公元前2000—前1600年是米诺斯文化的黄金时期,它开始于公元前2000—前1750年,权力中心由克里特岛东部移到中部,特别是北部沿海,基西拉(Cythera)出现一个拓殖地,显示贸易向西、向北发展。同时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在米诺斯文化后期出现端倪:皇宫建筑、克诺索斯与菲斯托斯平原之间设有驻军保护的道路系统、山顶和洞穴中的庙宇、青铜器冶炼(黄铜和锡的合金)、更加锋利的剑、男人佩带的束腰小包和腰带,以及象形的书写方式。克诺索斯和菲斯托斯在公元前1900—前1700年发展出更高的文化,它非常独特,也显出此两岛的巨大影响力。其手工艺技术自当时埃及第十二王朝得到灵感,但他们的壁画和陶器在处理埃及图画的自然主义以及象形文字的演进时,表现出相当强的独立性和独创性。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600年发生两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后都有新移民来到岛屿北部,地点都位于克诺索斯附近。

克诺索斯、菲斯托斯和马林(Mallin)的宫殿在两次地震之间进行大规模重建。战争的武器获得改良,更锋利的宝剑长度可达三英尺,具有嵌入柄内的尖端,青铜器的矛头以锤子加工成型,并以环形物固定,以防倾斜。象形文字被线形文字(Linear Script)取代并广泛使用,称为“甲种线形文字”(Linear A),很可能是一个音节表,它们以墨水写在陶器、兽皮、纸草、棕榈叶和树皮上,也被刻在泥板和印章上。字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象形文字,其他的来源则无从知晓。书写的顺序由左至右,众多符号中只有代表数字的符号得以识别,它们显示当时使用十进位制:一个直立的线代表一,一个点(后来变成一个横线)代表十,圆圈代表一百,一个圆圈加上四个伸出的线代表一千,一个分数以“”表示。菲斯托斯发现一块同时期的泥板,其上有另一种与米诺斯文字无关而难以解译的文字,该组字母显示使用者是一个好战的航海民族,因此其上有一艘船、一张亚洲式样的弓、一顶羽毛头盔和一个圆形盾牌,这种文字或许来自爱琴群岛或小亚细亚沿岸。米诺斯线形文字与菲斯托斯泥板的文字皆不属于希腊的语言范畴,但很可能属于希腊文化前的地中海语种。

克里特岛于公元前1700—前1600年,与叙利亚海岸的比布路斯(Byblos)、尤加里特(Ugarit)和基克拉泽斯贸易,基克拉泽斯的米洛斯是交换市场,米诺斯商品由该处销往希腊大陆及爱琴群岛其他地区,克里特岛成为爱琴地区的文化中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西域余闻 西洋上古史 0~3岁宝宝潜能开发 猫武士二部曲:新的预言1午夜追踪 新的预言5:黄昏战争 新的预言4:星光指路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真菌改变人类文明史 这就是茅台:千亿企业成长逻辑 增税VS减支:财政困境下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