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91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9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孝武帝在宫中不遵守礼法,临幸女子不分亲疏、尊卑,丑闻流传到民间,没有人不知道。刘诞宽厚而有礼,又在诛灭太子刘劭、丞相刘义宣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人们私下在心中拥戴他。刘诞招募了很多有才能勇力的人,收藏精良的甲胄和锐利的兵器,孝武帝因此对他既害怕又猜忌,不希望他留在朝中任职,就外派他去镇守京口,还是嫌恶他会威胁京城,又把他远调到广陵。孝武帝把刘延孙视为心腹大臣,派他镇守京口来防备刘诞。
    北魏主将要去东部巡视,冬季十月,诏令太宰常英在辽西黄山兴建行宫。
    十二月丁亥日,孝武帝改封顺阳王刘休范为桂阳王。
    
    二年(戊戌,公元458年)
    春正月丙午朔,魏设酒禁,酿、酤[酤:卖酒。]、饮者皆斩之;吉凶之会,听开禁,有程日。魏主以士民多因酒致斗及议国政,故禁之。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及州、镇,或微服[微服:改换平民服饰。]杂乱于府寺间,以求百官过失,有司穷治,讯掠[讯掠:审问拷打。]取服。百官赃满二丈者皆斩。又增律七十九章。
    乙卯,魏主如广宁温泉宫,遂巡平州。庚午,至黄山宫。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戊寅,南如信都,畋于广川。
    乙酉,以金紫光禄大夫褚湛之为尚书左仆射。
    丙戌,建平宣简王宏以疾解尚书令。三月丁未,卒。
    
    二年(戊戌,公元458年)
    春季正月丙午朔日,北魏下达禁酒令,酿造、贩卖、饮用的人都要斩首;有吉凶之礼时,允许解禁,但有日期限制。北魏主拓跋濬因为官员和民众经常因为饮酒导致打斗以及议论国家政事,所以下达禁酒令。北魏增设内外候官,监察各曹以及州、镇,有时还换上平民的衣服混杂在官署附近,来察访百官的失职之处,有关部门将会严厉查处,通过审问拷打使其屈服。百官收受赃物达到二丈丝帛的都要斩首。又增加七十九章法律条文。
    乙卯日,北魏主前往广宁温泉宫,顺便巡视平州。庚午日,他抵达黄山宫。二月丙子日,他登上碣石山,观看茫茫大海。戊寅日,他又南下前往信都,在广川狩猎。
    乙酉日,刘宋朝廷任命金紫光禄大夫褚湛之为尚书左仆射。
    丙戌日,刘宋建平宣简王刘宏因为生病被解除尚书令的职务。三月丁未日,刘宏病逝。
    丙辰,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倾巧:狡诈。],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太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驯致:逐步完成。],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激讦:激烈直率地揭发别人的过错。]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丙辰日,北魏高宗拓跋濬返回平城,兴建太华殿。这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狡诈,劝说文成帝拓跋濬大规模兴修宫殿。中书侍郎高允进谏说:“太祖开始建立都城,将要建造宫室时,一定会利用农闲征用民力。况且国家已经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够用来举行朝会,西堂、温室足够用于宴饮和休息,紫楼足够用来登高远眺。即使要扩建宫室,也应该逐步完成,不能仓猝动工。现在估计服役人数将会达到两万人,用老弱的人供应饭食,还要增加一倍,约定半年可以完工。一个农夫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何况是四万人所产生的费用,是能够计算出来的吗!这是陛下所应该留心的事情。”文成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高允喜欢直言进谏,朝廷有不得当的事情,他总是请求进见,文成帝经常屏退身边的侍从和他单独商谈。有时从早到晚交谈,有时一连几天都不出来,群臣都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有时高允言辞激烈,文成帝听不下去,命令近侍把他搀扶出去,然而始终对他很信任。当时有人上书激烈直率地批评朝政,文成帝看完以后,对群臣说:“君主、父亲是一样的。父亲有过错,儿子为什么不写下来当众劝谏他呢?而私下在内室劝谏,这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吗!至于事奉君主,又何尝不是这样!君主有过失,不能当面陈述,却要上奏表公开劝谏,想要使君主的短处昭彰在外,显示他自己的正直,这难道是忠臣应该做的事情吗!像高允这样的人,才是忠臣。我有过错,他没有一次不是当面指出的,甚至有些话是我难以接受的,高允都没有回避。我知道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人却不知道,难道这不是忠诚吗!”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
    时魏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以自给。司徒陆丽言于帝曰:“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妻子不立。”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乃言其贫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缊袍:旧丝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和高允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都做了大官,被封为侯,部下官至刺史、二千石的也有几十上百人了,可是高允担任著作郎二十七年从没升迁。文成帝拓跋濬对群臣说:“你们虽然每天手持弓弩刀剑站在我身旁,只是白白地站着罢了,从没有一句话匡正我的过失。只是在看到我心情喜悦时,请求赏赐一官半爵,现在你们都没有功劳却位居王公之列。高允执笔辅佐治理国家几十年了,贡献不小,现在只不过是个郎官,你们不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任命高允为中书令。
    当时北魏百官没有俸禄,高允经常让他的儿子们上山砍柴以供家用。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然蒙受陛下的恩宠,但是他家境贫寒,妻子儿女没有生活来源。”文成帝说:“您为什么不早说?现在他被我重用,才告诉我他家境贫寒吗!”当天,文成帝来到高允家中,见到只有几间草房,家里人盖布被,穿旧丝袍,厨房里只有一些盐和青菜罢了。文成帝叹息,赏赐给高允家五百匹绢帛,一千斛粟米,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坚决辞让,文成帝不同意。文成帝器重高允,经常称他为令公而不直呼姓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卓子康:卓茂,东汉开国功臣。]、刘文饶[刘文饶:刘宽,东汉大臣。]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不之信:倒装,即“不信之”。]。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吶吶:言辞迟钝。也作“讷讷”。]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崔司徒:崔浩。]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矫矫:刚强的样子。]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股栗:吓得大腿发抖。],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神耸:担惊受怕。],此非所谓矫矫者乎!宗爱方用事,威振四海。尝召百官于都坐[都坐:大臣议事的地方。也作“都座”。],王公已下皆趋[趋:小步快走,以示恭敬。]庭望拜,高子独升阶长揖[长揖:拱手鞠躬行礼。]。由此观之,汲长孺[汲长孺:汲黯,西汉大臣。]可以卧见卫青[卫青:西汉名将,汉武帝宠臣。],何抗礼[抗礼:行对等的礼节。]之有!此非所谓风节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