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74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7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夏五月丙申,诏曰:“虐虏穷凶,著于自昔[自昔:过去,从前。]。未劳资斧[资斧:利斧,代指惩罚。],已伏天诛。拯溺荡秽,今其会也。可符[符:授予兵符,下令出兵。]骠骑、司空二府,各部分所统,东西应接。归义建绩者,随劳酬奖。”于是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等向碻磝,鲁爽、鲁秀、程天祚将荆州甲士四万出许、洛,雍州刺史臧质帅所领趣潼关。永,茂度[茂度:张裕的字。]之子也。沈庆之固谏北伐,上以其异议,不使行。
    庚午日,刘宋文帝刘义隆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辛卯日,北魏在金陵安葬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为世祖。
    文帝听说北魏世祖去世,再次谋划北伐,鲁爽等人也劝他出兵。文帝征求群臣的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水、泗水流域的几个州遭受兵乱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何偃,何尚之的儿子。
    夏季五月丙申日,刘宋朝廷下诏书说:“残暴的敌人穷凶极恶,在过去就恶名昭著。不劳烦朝廷动用利斧,他就已经遭到上天的惩罚了。拯救溺水的人而荡涤污秽之物,现在正是好时机。可以命令骠骑、司空二府出兵,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东西呼应。对于起义归顺立功的人,按照他的功劳给予酬劳和奖赏。”于是文帝派抚军将军萧思话督率冀州刺史张永等人向碻磝进军,派鲁爽、鲁秀、程天祚率领荆州士兵四万人向许昌、洛阳进军,派雍州刺史臧质率领麾下部众向潼关进军。张永,张裕的儿子。沈庆之竭力劝阻北征,文帝因为他与自己持有不同意见,不派他率军出征。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脱:倘若。]诸城固守,非旬月[旬月:十天到一个月,指短期内。]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声实:声威和实际攻势。]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挥,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百:百倍。]其怀。若能成功,清一[清一:统一天下。]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上又使员外散骑侍郎琅邪徐爰随军向碻磝,衔中旨授诸将方略,临时宣示。
    青州刺史刘兴祖进言,他认为:“黄河以南受困于饥荒,野外掠夺不到任何食物。倘若各城池的敌军坚守,就不是短期内能够攻下的。大军滞留在城外,转运粮食物资也很困难。要随机应变利用时势,务必速战速决。现在伪朝统帅刚死,又是酷暑时节,国内相互猜忌,没有闲暇派兵远征。我认为应该长驱直入中山,占据这里的险要关隘。冀州以北地区,民众的生活还比较富裕,加上麦子已经成熟,借此供应我们的军队是很容易的事情,希望归顺的人,一定会起来响应。倘若中原动荡,黄河以南地区,自然就会土崩瓦解。我请求调发青州、冀州的七千名士兵,派将领统率他们,径直攻入敌人的心腹地带。如果先锋军克敌制胜,张永以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军队也应该同时渡过黄河,让我们的声威和攻势同步高涨,并且在当地设立州府,安抚新近归顺的民众,向西拒守太行山,向北阻隔军都,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调度,根据功勋的大小加官授爵,由于敬畏朝廷的威严和感激朝廷的宠爱,人们就会加倍感怀恩泽。如果能够获得成功,天下统一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没有取得胜利,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我已经催促部下整装待发,只等朝廷下命令了。”文帝只是想夺回黄河以南的土地,也没有采纳刘兴祖的建议。文帝又派员外散骑侍郎琅邪人徐爰随军向碻磝进发,他按照朝廷的旨意把作战方略授予众将领,在适当的时候宣布。
    尚书令何尚之以老请置仕[置仕:官员年老请求退休。也作“致仕”。],退居方山。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既而诏书敦谕者数四,六月戊申朔,尚之复起视事。御史中丞袁淑录自古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之。
    秋七月,张永等至碻磝,引兵围之。
    壬辰,徙汝阴王浑为武昌王,淮阳王彧为湘东王。
    初,潘淑妃生始兴王濬。元皇后性妒,以淑妃有宠于上,恚恨而殂,淑妃专总内政。由是太子劭深恶淑妃及濬。濬惧为将来之祸,乃曲意事劭,劭更与之善。
    吴兴巫严道育,自言能辟谷[辟谷:不食五谷,道家的一种修行之术。]服食[服食:指服食药物。],役使鬼物,因东阳公主婢王鹦鹉出入主家。道育谓主曰:“神将有符赐主。”主夜卧,见流光若萤,飞入书笥[笥:竹匣。],开视,得二青珠。由是主与劭、濬皆信惑之。劭、濬并多过失,数为上所诘责。使道育祈请,欲令过不上闻。道育曰:“我已为上天陈请,必不泄露。”劭等敬事之,号曰“天师”。其后遂与道育、鹦鹉及东阳主奴陈天与、黄门陈庆国共为巫蛊[巫蛊:用巫术诅咒别人。],琢玉为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劭补天与为队主[队主:侍卫队长。]。
    尚书令何尚之因为年老请求辞职,去方山隐居。议论的人都认为何尚之不能坚守他的信念。不久朝廷多次颁布劝勉晓谕的诏书,六月戊申朔日,何尚之再次被起用处理政务。御史中丞袁淑为此搜集自古以来有事迹而不能确知姓名的隐士编辑成《真隐传》来嘲笑何尚之。
    秋季七月,张永等人到达碻磝,率兵包围这座城。
    壬辰日,刘宋朝廷改封汝阴王刘浑为武昌王,淮阳王刘彧为湘东王。
    当初,潘淑妃生下始兴王刘濬。元皇后生性嫉妒,因为潘淑妃很受文帝刘义隆的宠幸,怨恨而死,潘淑妃总管后宫事务。因此太子刘劭对潘淑妃和刘濬都深为痛恨。刘濬害怕将来招致祸患,于是委曲求全事奉刘劭,刘劭也改变态度对他友善起来。
    吴兴巫师严道育,自称能不吃五谷而服食药物,还能役使鬼神,通过东阳公主的婢女王璎鹉而得以出入公主家。严道育对公主说:“神灵将有符兆赐给公主。”公主夜晚躺在床上,见到一道流光像萤火一样,飞进装书的竹匣里,打开竹匣一看,找到两颗青色宝珠。因此公主与刘劭、刘濬都对严道育深信不疑。刘劭、刘濬都犯下很多错误,屡次受到文帝的责问。二人请严道育祈求鬼神,想要让文帝听不到他们犯错误的消息。严道育说:“我已经替你们向上天陈述,消息一定不会再泄露了。”刘劭等人恭敬地事奉严道育,称其为“天师”。从此以后他们和严道育、王鹦鹉以及东阳公主的家奴陈天与、黄门陈庆国一同用巫术诅咒别人,用玉石雕刻文帝的样子,埋在含章殿前。刘劭增补陈天与担任东宫侍卫的队长。
    东阳主卒,鹦鹉应出嫁,劭、濬恐语泄,濬府佐吴兴沈怀远,素为濬所厚,以鹦鹉嫁之为妾。
    上闻天与领队,以让劭曰:“汝所用队主副,并是奴邪?”劭惧,以书告濬。濬复书曰:“彼人若所为不已,正可促其余命,或是大庆之渐耳。”劭、濬相与往来书疏,常谓上为“彼人”,或曰“其人”,谓江夏王义恭为“佞人”。
    鹦鹉先与天与私通,既适怀远,恐事泄,白劭使密杀之。陈庆国惧,曰:“巫蛊事,惟我与天与宣传往来。今天与死,我其危哉!”乃具以其事白上。上大惊,即遣收鹦鹉,封籍[封籍:查抄资产并登记在册。]其家,得劭、濬书数百纸,皆咒诅巫蛊之言。又得所埋玉人,命有司穷治其事。道育亡命,捕之不获。
    东阳公主去世,王鹦鹉应该出嫁,刘劭、刘濬担心她把事情泄露出去,刘濬府中佐吏吴兴人沈怀远,向来深受刘濬的厚待,刘濬就把王鹦鹉嫁给他为妾。
    文帝刘义隆听说陈天与担任侍卫队长,责怪刘劭说:“你所选用的正副队长,为什么都是家奴?”刘劭感到害怕,就写信告知刘濬。刘濬回信说:“那个人如果一直问个不停,正好可以赶快了结他的余生,或许这是大喜的日子渐渐来临了。”刘劭、刘濬相互往来的书信中,经常称文帝为“那个人”,或者说“这个人”,称江夏王刘义恭为“奸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