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72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7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癸酉日,刘宋朝廷诏令赈济抚恤遭受敌人伤害的郡县百姓,免除赋税和物资的征集。
    甲戌日,刘宋朝廷将太尉刘义恭降职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戊寅日,北魏主拓跋焘率军渡过黄河。
    辛巳日,刘宋朝廷将镇军将军武陵王刘骏降职为北中郎将。
    壬午日,文帝前往瓜步。这一天,全国解除戒严。
    初,魏中书学生卢度世,玄之子也,坐崔浩事亡命匿高阳郑罴家。吏囚罴子,掠治之。罴戒其子曰:“君子杀身成仁[杀身成仁:献出生命成就仁义。],虽死不可言。”其子奉父命,吏以火爇[爇:烧灼。]其体,终不言而死。及魏主临江,上遣殿上将军黄延年使于魏,魏主问曰:“卢度世亡命,已应至彼。”延年曰:“都下[都下:京城。]不闻有度世也。”魏主乃赦度世及其族逃亡籍没者。度世自出,魏主以为中书侍郎。度世为其弟娶郑罴妹以报德。
    三月乙酉,帝还宫。
    己亥,魏主还平城,饮至[饮至:军队返回后设宴庆功。]告庙[告庙:祭告宗庙。],以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
    当初,北魏中书学生卢度世,卢玄的儿子,因崔浩事件获罪逃走躲藏在高阳人郑罴家中。官吏将郑罴的儿子囚禁,严刑拷打他。郑罴告诫他的儿子说:“君子献出生命成就仁义,即使被打死也不能说出来。”郑罴的儿子遵奉父亲的命令,官吏们用火烧灼他的身体,他最终因为没有招供而被折磨死。等到北魏主拓跋焘抵达长江边,刘宋文帝刘义隆派遣殿上将军黄延年出使北魏,北魏主问道:“卢度世逃走了,应该已经到你们那里了。”黄延年说:“京城里没有听说过卢度世这个人。”北魏主于是下令赦免卢度世及其逃亡在外和被抄没家产的族人,卢度世才自己出来,北魏主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卢度世为他的弟弟求娶郑罴的妹妹来报答恩情。
    三月乙酉日,文帝回到宫中。
    己亥日,北魏主回到平城,设宴庆功祭告宗庙,又把投降的五万多户人家分别安置在京畿附近。
    初,魏主过彭城,遣人语城中曰:“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及期,江夏王义恭议欲芟麦翦苗[芟麦翦苗:割除麦苗。],移民堡聚。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曰:“虏不能复来,既自可保。如其更至,此议亦不可立。百姓闭在内城,饥馑日久,方春之月,野采自资。一入堡聚,饿死立至。民知必死,何可制邪!虏若必来,芟麦无晚。”四坐默然,莫之敢对。长史张畅曰:“孝孙之议,实有可寻[可寻:可行。]。”镇军府典签董元嗣侍武陵王骏之侧,进曰:“王录事议不可夺。”别驾王子夏曰:“此论诚然。”畅敛版[敛版:官员奏事时端起手版靠近自己的身体,以示恭敬。]白[白:禀告。]骏曰:“下官欲命孝孙弹子夏。”骏曰:“王别驾有何事邪?”畅曰:“芟麦移民,可谓大议,一方安危,事系于此。子夏亲为州端[州端:指别驾一职。],曾无同异,及闻元嗣之言,则欢笑酬答。阿意左右,何以事君!”子夏、元嗣皆大惭,义恭之议遂寝[寝:搁置。]。
    当初,北魏主拓跋焘经过彭城,派人告诉城中守军说:“我们粮食吃完将要回去,等到麦熟时再来。”等到麦熟时,江夏王刘义恭建议割除麦苗,把民众转移到城堡里。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说:“敌人不会再来,我们可以保全自己。如果他们又来了,这一建议也不可行。百姓被关在城内,忍饥挨饿也已很久了,正值春季,他们完全可以到野外采集蔬果来充饥。一旦进入城堡,很快就会饿死。民众知道自己会被饿死,我们又怎么能控制住他们呢!如果敌人一定会来,到时候再收割麦子也不晚。”在座的人都沉默不语,没有人敢回应。长史张畅说:“王孝孙的建议,确实可行。”镇军府典签董元嗣站立在武陵王刘骏的身边,进言说:“王录事的建议不可更改。”别驾王子夏说:“这一论述实在有道理。”张畅端起手版禀告刘骏说:“我想要让王孝孙弹劾王子夏。”刘骏问:“王别驾出什么事了?”张畅说:“收割麦子转移民众,可以说是重要的决策,一个地方的安危,都与此有关。王子夏身为州别驾,还从未发表过意见,听到董元嗣发言,就露出笑容表示赞成。这种阿谀奉迎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您呢!”王子夏、董元嗣都非常惭愧,刘义恭的建议于是被搁置了。
    初,鲁宗之奔魏,其子轨为魏荆州刺史、襄阳公,镇长社。常思南归,以昔杀刘康祖及徐湛之父,故不敢来。轨卒,子爽袭父官爵。爽少有武干,与弟秀皆有宠于魏主。既而兄弟各有罪,魏主诘责之。爽、秀惧诛,从魏主自瓜步还,至湖陆,请曰:“奴与南有仇,每兵来,常恐祸及坟墓。乞共迎丧还葬平城。”魏主许之。爽至长社,杀魏戍兵数百人,帅部曲[部曲: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及愿从者千余家奔汝南。夏四月,爽遣秀诣寿阳,奉书于南平王铄以请降。上闻之,大喜,以爽为司州刺史,镇义阳,秀为颍川太守,余弟侄并授官爵,赏赐甚厚。魏人毁其坟墓。徐湛之以为庙算[庙算:朝廷的谋划。]远图,特所奖纳,不敢苟申私怨,乞屏居田里,不许。
    当初,鲁宗之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鲁轨担任北魏的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他经常想回到南方,只是因为当年杀死刘康祖以及徐湛之的父亲,所以不敢回来。鲁轨死后,他的儿子鲁爽承袭了父亲的官职和爵位。鲁爽年少时就有武略才干,和他的弟弟鲁秀都深受北魏主拓跋焘的宠信。不久后兄弟二人都犯法获罪,北魏主责问他们。鲁爽、鲁秀害怕被诛杀,在跟随北魏主从瓜步返回,来到湖陆时,向北魏主请求说:“奴才和南方有仇,每次大军南下,我们都害怕灾祸殃及祖先的坟墓。我们乞求迎奉祖先的灵柩到平城安葬。”北魏主答应了。鲁爽到长社后,杀死几百名北魏守军,率领部曲以及愿意跟随自己的人共一千多家投奔汝南。夏季四月,鲁爽派鲁秀前往寿阳,送信给南平王刘铄请求投降。刘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后,非常高兴,任命鲁爽为司州刺史,镇守义阳,鲁秀为颍川太守,其他弟弟和侄子也一并授予官职爵位,赏赐非常丰厚。北魏军捣毁鲁爽家族的坟墓。徐湛之认为朝廷的谋划十分长远,对他们特别嘉奖优待,所以自己也不敢计较个人仇怨,乞求退居乡里,朝廷没有批准。
    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聚众号齐王。梁邹戍主崔勋之诣州,五月乙酉,顺则乘虚袭梁邹城。又有沙门自称司马百年,亦聚众号安定王以应之。
    壬寅,魏大赦。
    己巳,以江夏王义恭领南兖州刺史,徙镇盱眙,增督十二州诸军事。
    戊申,以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仆射、护军将军。尚之以湛之国戚,任遇[任遇:信任和重用。]隆重,每事推之。诏湛之与尚之并受辞诉[辞诉:诉讼。]。尚之虽为令,而朝事悉归湛之。
    六月壬戌,魏改元正平。
    魏主命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更定律令,多所增损,凡三百九十一条。
    刘宋青州平民司马顺则自称是晋朝皇族近亲,聚众号称齐王。梁邹守将崔勋之前去州府办事,五月乙酉日,司马顺则趁防守空虚袭击梁邹城。又有一个僧人自称司马百年,也聚众号称安定王来响应司马顺则。
    壬寅日,北魏实行大赦。
    己巳日,刘宋朝廷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刺史,把治所迁到盱眙,加授都督十二州诸军事头衔。
    戊申日,刘宋朝廷任命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仆射、护军将军。何尚之因为徐湛之是皇亲国戚,深受信任和重用,每件事都推给徐湛之处理。朝廷诏令徐湛之与何尚之共同受理诉讼。何尚之虽然身为尚书令,但是朝中事务全由徐湛之决断。
    六月壬戌日,北魏改年号为正平。
    北魏主拓跋焘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修改法律条文,有大量补充和删减,共有三百九十一条。
    魏太子晃监国,颇信任左右,又营园田,收其利。高允谏曰:“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今殿下国之储贰[储贰:储君,太子。],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酤贩市廛,与民争利,谤声流布,不可追掩。夫天下者,殿下之天下,富有四海,何求而无,乃与贩夫贩妇竞此尺寸之利乎!昔虢之将亡,神赐之土田。汉灵帝私立府藏,皆有颠覆之祸。前鉴若此,甚可畏也。武王爱周[周: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邵[邵:召公奭,周武王的弟弟。]、齐[齐:齐太公吕尚,西周开国功臣。]、毕[毕:毕公高,周武王的弟弟。],所以王天下。殷纣爱飞廉[飞廉:商纣王宠臣,秦、赵两国的共同祖先。]、恶来[恶来:飞廉之子。],所以丧其国。今东宫俊乂[俊乂:才德出众的人。]不少,顷来侍御左右者,恐非在朝之选。愿殿下斥去佞邪,亲近忠良。所在田园,分给贫下,贩卖之物,以时收散。如此,则休声[休声:美好的声誉。]日至,谤议可除矣。”不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