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46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4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吐谷浑王慕利延闻魏克凉州,大惧,帅众西遁,逾沙漠。魏主以其兄慕璝有擒赫连定之功,遣使抚谕之。慕利延乃还故地。
    氐王杨难当将兵数万寇魏上邽,秦州人多应之。东平吕罗汉说镇将拓跋意头曰:“难当众盛,今不出战,示之以弱,众情离沮[离沮:涣散。],不可守也。”意头遣罗汉将精骑千余出冲难当陈[陈:同“阵”,军阵。],所向披靡,杀其左右骑八人,难当大惊。会魏主以玺书[玺书:加盖御玺的诏书。]责让难当,难当引还仇池。
    南丰太妃司马氏卒,故营阳王[营阳王:宋少帝刘义符。]之后也。
    赵广、张寻等复谋反,伏诛。
    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听说北魏攻占凉州,非常恐惧,率领部众向西逃去,越过了沙漠。北魏主拓跋焘因为慕容慕利延的哥哥慕容慕璝有擒获赫连定的功劳,派使者安抚晓谕他。慕容慕利延于是返回故地。
    氐王杨难当率兵几万人进犯北魏的上邽,秦州有很多人响应他。东平人吕罗汉劝说北魏镇将拓跋意头说:“杨难当势力正盛,现在不出城迎战,向敌人示弱,军队士气涣散,城池将无法守住。”拓跋意头派吕罗汉率领精锐骑兵一千多人出城冲击杨难当的军阵,所到之处敌人全部倒下,杀死杨难当的护卫骑兵八人,杨难当非常震惊。正逢北魏主送来加盖御玺的诏书斥责杨难当,杨难当于是率众返回仇池。
    刘宋南丰太妃司马氏去世,她是已故营阳王刘义符的王后。
    被招抚的刘宋叛民首领赵广、张寻等人再次谋划反叛,伏法被杀。
    
    十七年(庚辰,公元440年)
    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寇魏酒泉,元絜轻之,出城与语。壬子,无讳执絜以围酒泉。
    二月,魏假通直常侍邢颖来聘。
    三月,沮渠无讳拔酒泉。
    夏四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庚辰,沮渠无讳寇魏张掖,秃发保周屯删丹。丙戌,魏主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督诸将讨之。
    司徒义康专总朝权。上羸疾积年,心劳辄发,屡至危殆。义康尽心营奉,药石非口所亲尝不进,或连夕不寐,内外众事皆专决施行。性好吏职,纠剔[纠剔:督责处理。]文案,莫不精尽。上由是多委以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方伯:指刺史。]以下,并令义康选用。生杀大事,或以录命[录命:录尚书事的名义。]断之。势倾远近,朝野辐凑[辐凑:围绕。也作“辐辏”。]。每旦府门常有车数百乘,义康倾身引接,未尝懈倦。复能强记,耳目所经,终身不忘。好于稠人广席[稠人广席:大庭广众。],标题[标题:标注题记。]所忆以示聪明。士之干练者,多被意遇[意遇:知遇,赏识。]。尝谓刘湛曰:“王敬弘、王球之属,竟何所堪!坐取富贵,复那可解!”然素无学术,不识大体,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己府,府僚无施及忤旨者乃斥为台官[台官:指朝廷的官员。]。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心而行,曾无猜防。私置僮六千余人,不以言台。四方献馈,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者供御。上尝冬月啖甘[甘:柑橘。],叹其形味并劣。义康曰:“今年甘殊有佳者。”遣人还东府取甘,大供御者三寸。
    
    十七年(庚辰,公元440年)
    春季正月己酉日,逃亡至敦煌的前北凉沙州刺史沮渠无讳进犯北魏占领的酒泉,北魏弋阳公元絜轻敌,出城和沮渠无讳谈话。壬子日,沮渠无讳擒获元絜后围攻酒泉。
    二月,北魏代理通直常侍邢颖到刘宋朝廷访问。
    三月,沮渠无讳攻下酒泉。
    夏季四月戊午朔日,出现日食。
    庚辰日,沮渠无讳进犯北魏占领的张掖,已背叛北魏的张掖守将秃发保周屯驻在删丹。丙戌日,北魏主拓跋焘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督率众将领征讨沮渠无讳。
    刘宋司徒刘义康独揽朝政大权。文帝刘义隆连年体弱多病,稍微操劳就会旧病复发,多次病危。刘义康尽心侍奉,药物不是自己亲口尝过的绝不让文帝服用,有时一连几夜不睡觉,朝廷内外的各种事务都由他一人裁决施行。他本性喜好办理公务,督责处理公文,没有一件事不精细妥善。文帝因此把很多大事都委托给他处理,凡是刘义康奏请之事,没有不被批准的。刺史以下官吏,文帝都授权刘义康选拔任用。生杀赏罚的大事,有时刘义康以录尚书事的名义裁断。他权倾远近,朝野上下都围绕在他周围。每天早晨司徒府前常有车数百辆,刘义康亲自接待,从不怠慢。他还有很强的记忆力,一经耳闻目睹,终身不会忘记。他喜好在大庭广众之下,提起并记下回忆中的事情来显示聪明。精明能干的士人,大多受到他的赏识。刘义康曾对刘湛说:“王敬弘、王球之类的人,有什么能力!坐享荣华富贵,真让人难以理解!”然而他向来没有学问,不懂得顾全大局,朝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被他请进自己的府里,没有才能或者违抗旨意的幕僚则被贬到朝中任职。他自认为兄弟是至亲,就不再严格遵守君臣礼节,经常任性行事,从没有猜疑和防范。他私养奴仆六千多人,没有报告朝廷。各地进献贡物,都把上等品送给刘义康,而把次等的供文帝使用。文帝曾在一年冬天吃柑橘,感叹外形和味道都很差。刘义康说:“今年的柑橘也有好的。”他就派人到府中取来柑橘,比进贡文帝的大三寸。
    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有隙,湛欲倚义康之重以倾之。义康权势已盛,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浸不能平。湛初入朝,上恩礼甚厚。湛善论治道,谙前代故事,叙致铨[铨:评判,辨析。]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即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晚节[晚节:指最后的时期。]驱煽义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尝谓所亲曰:“刘班[刘班:刘湛小名班虎。]方自西还,吾与语,常视日早晚,虑其将去。比入,吾亦视日早晚,苦其不去。”
    殷景仁密言于上曰:“相王[相王:担任宰辅而封王的大臣。]权重,非社稷计,宜少加裁抑。”上阴然之。
    领军将军刘湛和仆射殷景仁有矛盾,刘湛想要倚靠刘义康的势力排斥殷景仁。刘义康的势力非常强大,刘湛越来越推崇他,使他不再持守臣子的礼节,文帝心中越来越不满意。刘湛刚入朝为官时,文帝对他礼遇十分优厚。刘湛善于谈论治国之道,熟悉前朝旧事,叙述精当而辨析透彻,使听的人忘记了疲劳。每次进入云龙门,车夫就解开车驾,刘湛的侍从和仪仗队随意散去,不到傍晚不出来,都以此为常态。等到后来刘湛唆使煽动刘义康,文帝虽然在心里疏远他却在礼节上不改于从前,曾对亲信说:“刘班刚从西方归来时,我和他谈话,经常看时间的早晚,担心他太早离去。最近他入宫,我也看时间的早晚,为他不早些离去而苦恼。”
    殷景仁暗中向文帝进言说:“相王刘义康权势太重,不是国家的长远打算,应该对他稍微加以限制。”文帝心里很赞同。
    司徒左长史刘斌,湛之宗也;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履,谧之孙也;及主簿刘敬文、祭酒鲁郡孔胤秀皆以倾谄[倾谄:阿谀谄媚。]有宠于义康,见上多疾,皆谓“宫车一日晏驾,宜立长君”。上尝疾笃,使义康具顾命[顾命:帝王的临终遗命。]诏。义康还省,流涕以告湛及景仁。湛曰:“天下艰难,讵[讵:难道。]是幼主所御!”义康、景仁并不答。而胤秀等辄[辄:专擅,独断。]就尚书议曹索晋咸康[咸康:晋成帝年号。]末立康帝[康帝:晋成帝同母弟。]旧事,义康不知也。及上疾瘳[瘳:病愈。],微闻[微闻:隐约听说。]之。而斌等密谋,欲使大业终归义康,遂邀结朋党,伺察禁省,有不与己同者,必百方构陷之,又采拾景仁短长[短长:短处,缺点。],或虚造异同以告湛。自是主、相之势分矣。
    义康欲以刘斌为丹杨尹,言次,启上陈其家贫。言未卒,上曰:“以为吴郡。”后会稽太守羊玄保求还,义康又欲以斌代之,启上曰:“羊玄保求还,不审以谁为会稽?”上时未有所拟,仓猝曰:“我已用王鸿。”自去年秋,上不复往东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