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14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1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秋季七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镇南将军乞伏吉毗等向南袭击黑水羌族部落酋长丘担,取得大胜。
    八月,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过世,安葬在嘉平陵,庙号世祖;夏太子赫连昌登基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承光。
    刘宋王弘因为最初没有参与废黜少帝、拥戴文帝的政变,所以不接受司空一职的任命;整整一年不断上奏辞让,文帝刘义隆这才下诏批准。乙酉日,文帝任命王弘担任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冬季十月,黑水羌族部落酋长丘担率领他的部众归降西秦,西秦任命丘担为归善将军;任命折冲将军乞伏信帝为平羌校尉,来镇压安抚归顺的黑水羌族部落。
    癸卯,魏主大伐柔然,五道并进。长孙翰等从东道出黑漠,廷尉卿长孙道生等出白、黑二漠之间,魏主从中道,东平公娥清出栗园,奚斤等从西道出尔寒山。诸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赍十五日粮,度漠击之。柔然部落大惊,绝迹北走。
    十一月,以武都世子玄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初,会稽孔宁子为帝镇西谘议参军,及即位,以宁子为步兵校尉;与侍中王华并有富贵之愿,疾徐羡之、傅亮专权,日夜构之于帝。会谢晦二女当适彭城王义康、新野侯义宾,遣其妻曹氏及长子世休送女至建康。帝欲诛羡之、亮,并发兵讨晦,声言当伐魏,又言拜京陵[京陵:即兴宁陵,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治行装舰。亮与晦书曰:“薄伐河朔,事犹未已,朝野之虑,忧惧者多。”又言:“朝士多谏北征,上当遣外监万幼宗往相谘访。”时朝廷处分异常,其谋颇泄。
    癸卯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大举讨伐柔然汗国,兵分五路,同时进军。司徒长孙翰等从东路进军黑漠,廷尉卿长孙道生等进军白漠、黑漠之间,拓跋焘亲自率军从中道进入,东平公娥清出兵栗园,奚斤等从西道进军尔寒山。各路军队到达漠南以后,舍弃辎重,改为轻骑兵,每人携带十五天的干粮,深入大漠进攻。柔然各部落震惊失措,全部向北逃走。
    十一月,朝廷任命武都惠文王杨盛的世子杨玄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起初,刘宋会稽人孔宁子是文帝刘义隆的镇西谘议参军,等到文帝即位以后,任命孔宁子担任步兵校尉;孔宁子与侍中王华都有追求荣华富贵的志向,嫉妒徐羡之、傅亮等独揽大权,因此日夜在文帝面前诋毁他们。恰逢谢晦的两个女儿将要分别嫁给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于是派他的妻子曹氏和长子谢世休护送女儿到达建康。文帝想要诛杀徐羡之、傅亮,并且发兵讨伐谢晦,于是宣称要讨伐北魏,又声称前往京口的兴宁陵祭拜祖母孝懿皇后,整理行装,搬到战舰上。傅亮给谢晦写信说:“朝廷不久就要发兵讨伐黄河以北,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朝廷内外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对此深感忧虑和畏惧。”又写道:“朝中多数官员都劝谏皇上北征,皇上将要派遣外监万幼宗前往荆州向你咨询。”当时朝廷的举动不同寻常,文帝的谋划颇有泄漏。
    
    三年(丙寅,公元426年)
    春正月,谢晦弟黄门侍郎㬭驰使告晦,晦犹谓不然,以傅亮书示谘议参军何承天曰:“计幼宗一二日必至。傅公虑我好事,故先遣此书。”承天曰:“外间所闻,咸谓西讨已定,幼宗岂有上理!”晦尚谓虚妄,使承天豫立答诏启草,言伐虏宜须明年。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寻阳人书,言“朝廷将有大处分,其事已审”,使其辅国府中兵参军乐冏封以示晦。晦问承天曰:“若果尔,卿令我云何?”对曰:“蒙将军殊顾,常思报德。事变至矣,何敢隐情!然明日戒严,动用军法,区区所怀,惧不得尽。”晦惧曰:“卿岂欲我自裁邪?”承天曰:“尚未至此。以王者之重,举天下以攻一州,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全,上计也。其次,以腹心将兵屯义阳,将军自帅大众战于夏口;若败,即趋义阳以出北境,其次也。”晦良久曰:“荆州用武之地,兵粮易给,聊且[聊且:姑且,暂且。]决战,走复何晚!”乃使承天造立表檄;又与卫军谘议参军琅邪颜卲谋举兵,卲饮药而死。
    
    三年(丙寅,公元426年)
    春季正月,谢晦的弟弟黄门侍郎谢㬭派人飞驰警戒谢晦,但谢晦仍认为不至于此,并出示傅亮的信给谘议参军何承天看,说:“预计万幼宗一两天之内就会到达,傅亮担心我招惹是非,因此先送来此信。”何承天说:“我在外面听说,都传说向西征讨我们的计划已经制定,万幼宗哪里有到这里来的理由!”谢晦仍然认为谣言虚妄不足为信,就命何承天先行起草答复诏书的奏章,建议朝廷如果讨伐北魏,最好推迟到明年。江夏内史程道惠收到一封寻阳方面送来的信,说“朝廷将有大规模的非常之举,事情已经审定了”,便派辅国府中兵参军乐冏把信封好秘密送给谢晦。谢晦向何承天问道:“倘若真有不测,你认为我应该如何应付?”何承天说:“我承蒙将军您的特殊照顾,时常想回报您的恩惠。现今事情已有变动,怎么敢隐瞒实情!但是一旦明天下令戒严,动辄用军法制裁,我心中想说的话,恐怕不能全部说出来。”谢晦惊惧地问道:“你难道想让我自尽吗?”何承天说:“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凭借帝王的尊严与全国的兵力去攻打一个州,实力强弱悬殊,民心逆顺不同,您离开国境保全性命,是上策。其次,派心腹将领驻守义阳,将军您亲自统率大军与敌人在夏口决战;如果战败,可以取道义阳从北边出境,投靠北魏,这是中策。”谢晦沉吟很久才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容易救济,姑且先来一次对决,打输了再走也不迟!”于是命令何承天撰写檄文;又与卫军谘议参军琅邪人颜卲谋划起兵,颜卲服毒自杀。
    晦立幡戒严,谓司马庾登之曰:“今当自下,欲屈卿以三千人守城,备御刘粹。”登之曰:“下官亲老在都,又素无部众,情计二三,不敢受此旨。”晦仍问诸将佐:“战士三千足守城否?”南蛮司马周超对曰:“非徒守城而已,若有外寇,可以立功。”登之因曰:“超必能辨,下官请解司马、南郡以授之。”晦即于坐命超为司马,领南义阳太守;转登之为长史,南郡如故。登之,蕴之孙也。
    帝以王弘、檀道济始不预废弑之谋,弘弟昙首又为帝所亲委,事将发,密使报弘,且召道济,欲使讨晦。王华等皆以为不可,帝曰:“道济止于胁从,本非创谋[创谋:主谋。],杀害之事,又所不关。吾抚而使之,必将无虑。”乙丑,道济至建康。
    谢晦竖起幡旗,开始戒严,对司马庾登之说:“我如今要亲自出征,想要委屈你率领三千人镇守江陵,防备抵御刘粹。”庾登之说:“我的双亲都已经年迈,身在建康,而我素来没有自己的直属部队,我考虑再三,不敢接受这个使命。”谢晦又向其他将领和佐臣询问道:“三千士兵足以守城吗?”南蛮司马周超回答:“不仅足以守城,如果有敌人从外面进攻,还可以立功。”庾登之于是说:“周超必定能够胜任,我请求解除司马和南郡太守的职务,转授给他。”谢晦当即在座位上就任命周超为司马,兼任南义阳郡太守;改任庾登之为长史,仍然兼任南郡太守。庚登之是庾蕴的孙子。
    刘宋文帝刘义隆认为王弘、檀道济当初并没有参与废黜、弑杀刘义真、刘义符的阴谋,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又是文帝的亲信,所以在行动之前,文帝暗中派人转告王弘,并且召见檀道济,想要派他去讨伐谢晦。王华等文帝身边的近臣都认为不可,文帝说:“檀道济当初只不过是迫于胁迫而跟从徐羡之等行事,本不是主谋,而谋害之事,更与他没有关系。我们安抚并任用他,不必有其他忧虑。”乙丑日,檀道济到达建康。
    丙寅,下诏暴羡之、亮、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命有司诛之,且曰:“晦据有上流,或不即罪,朕当亲帅六师为其过防。可遣中领军到彦之即日电发,征北将军檀道济骆驿继路,符卫军府州,以时收翦,已命雍州刺史刘粹等断其走伏。罪止元凶,余无所问。”
    是日,诏召羡之、亮。羡之行至西明门外,谢㬭正直,遣报亮云:“殿内有异处分。”亮辞以嫂病暂还,遣使报羡之,羡之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经[自经:上吊自杀。]死。亮乘车出郭门,乘马奔兄迪墓,屯骑校尉郭泓收之。至广莫门,上遣中书舍人以诏书示亮,并谓曰:“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亮读诏书讫,曰:“亮受先帝布衣之眷,遂蒙顾托。黜昏立明,社稷之计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于是诛亮而徙其妻子于建安;诛羡之二子,而宥其兄子佩之。又诛晦子世休,收系谢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