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5》第10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结陈:即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诸葛亮派遣使节前往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觉、吃饭以及办事状况,不询问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对于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足数升。”司马懿对别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很少而事务繁杂,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汉后主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侍奉,同时咨询国家大事。李福抵达,和诸葛亮谈论完毕,辞别离去,几天之后又返回。诸葛亮说:“我清楚您返回的目的,近来虽然整天谈话,却有些事情还没有交代,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询问的事情,蒋琬适合。”李福谢罪说:“日前的确不曾询问请教,如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事,所以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事?”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谁可继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撤退。百姓跑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追击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鸣鼓,像是即将向司马懿发动进攻,司马懿退军,不敢逼近。杨仪于是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因此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说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预料诸葛亮活着,不能预料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前往诸葛亮营垒所在地察看,感叹地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司马懿的军队追到赤岸,没有追上,于是返回。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假借:宽容。]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费祎使吴,吴主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函夏:即函诸夏,后指全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当初,蜀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待士兵。每次随从诸葛亮出兵,总是试图请求带兵万人,与诸葛亮分道行军在潼关会师,仿效过去韩信请求自己带领一部分军队的先例,诸葛亮制止而不允许。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叹息遗憾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杨仪办事干练敏捷,诸葛亮每次出兵,杨仪经常规划调遣部署,筹措军粮,不假思索,顷刻便办好,军事节制调度,都依靠杨仪处理。魏延性情高傲自负,当时众将都谦让回避他,只有杨仪对他不加宽容,魏延因此愤恨,二人有如水火不能相容。诸葛亮深深爱惜二人的才干,不忍心偏废一方。
费祎出使吴国,吴主酒醉,询问费祎说:“杨仪、魏延是如同牧童一样的小人,虽然曾经凭借鸡鸣狗吠的本事有益于时务,然而既然已经任用他们,势必不能轻视。倘若一旦诸葛亮不在了,势必发生祸乱。各位糊涂,不知道要用心防备这一点,难道这就是所谓为子孙谋虑吗?”费祎回答:“杨仪、魏延不和,源起于私人恩怨,而没有黥布、韩信的反叛之心。现在正在扫除强敌,统一全国,功劳依靠人才来成就,基业需要人才来光大,倘若舍弃他们而不任用,防备他们成为后患,如同防备发生风浪反而废弃舟楫一样,不是长久之计。”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自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诸葛亮病危时,与杨仪以及司马费祎等安排死后退军调度之事,命令魏延在后面断后,姜维在他后面;倘若魏延不服从命令,便自行发动军队。诸葛亮去世,杨仪秘不发丧,命令费祎去魏延那里了解他的意向。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但我还在。相府的亲信与官属便可将遗体送回归葬,我当亲自率领各路大军攻打贼军;怎么能因为一人死去而废弛天下的大事呢!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就应当接受杨仪的约束,作为断后的将军吗?”他就私自与费祎一起做出撤退与留下的安排,让费祎亲笔写信加上自己的签名,传告下面将领。费祎欺诈魏延说:“我当替您回去向杨仪解释。杨仪是个文官,很少经历军事,一定不会违反命令。”费祎出门,策马奔驰而去。魏延不久就后悔了,但是已经追不到费祎了。
延遣人觇仪等,欲按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交至:一齐来到。]。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
魏延派人窥探到杨仪等人打算依据诸葛亮既定的计划,各军营相继带领部队撤还,魏延非常恼怒,抢在杨仪尚未发兵之前,率领所属部队径直先行南归,将所过之处的栈道全部烧毁。魏延、杨仪各自上表陈述对方反叛,一天之内,羽书一齐送到都城。汉后主就此事向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询问,董允、蒋琬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下令砍伐山林打通道路,昼夜兼程行军,紧随在魏延的后面。魏延先到,占据南谷口,派遣军队迎击杨仪等人,杨仪等人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何平呵斥先登上南谷口的士兵说:“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魏延的部众清楚魏延理亏,不愿意为他卖命,都四散逃走了。魏延独自与他的儿子以及数人逃亡,奔向汉中,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击斩杀他们,最终杀了魏延三族。蒋琬率领宿卫各军向北赶赴汉中,刚走出几十里,魏延被杀的讯息传来,于是回军。开始时,魏延打算杀死杨仪等人,希望舆论让自己接替诸葛亮辅政,所以没有向魏投降而向南回击杨仪,的确没有反叛之心。
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余饶:富余。],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