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第13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当初,南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与很多人结成朋党,想要以此独揽朝政大权,急于做官的人争相攀附他,推崇夸奖他是国家的元老。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仰仗宋齐丘的权势,尤其骄横傲慢。等到许文稹等人在紫金山战败后,陈觉和宋齐丘、李景达从濠州逃回来,国人惊慌恐惧。南唐主曾经叹息说:“我的国家一瞬间就变成这样了!”于是他流下眼泪。李徵古说:“陛下应当整治军队来抵御敌人,流眼泪做什么!难道饮酒过量了吗?还是乳母没有来呢?”南唐主神色不安,可是李徵古的举止依然如故。正逢司天奏报:“天象有变化,君主应该避离正殿祈求消除灾祸。”南唐主于是说:“现在正是灾祸频发的时候,我想要放下各种政务,让心境淡泊寂静,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谁?”李徵古说:“宋公,是治理国家的能手,陛下如果厌倦各种政务,为什么不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陈觉说:“陛下深居在宫中,国家大事都委托宋公处理,先执行后奏报,我们经常入宫侍候,只管谈论佛道就可以了。”南唐主心里很生气,立即命令中书舍人豫章人陈乔草拟诏书实行。陈乔惊慌恐惧请求拜见,说:“陛下一旦签署这道诏书,我就不能再来拜见了!”他趁机直言这样做不可行。南唐主笑着说:“你也知道这样做不行吗?”于是作罢。因此南唐主借晋王到藩镇任职的机会,任命李徵古去辅佐他,陈觉从后周返回,也被罢免近臣的职务。
锺谟素与李德明善,以德明之死怨齐丘。及奉使归唐,言于唐主曰:“齐丘乘国之危,遽谋篡窃,陈觉、李徵古为之羽翼,理不可容。”陈觉之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锺谟请覆 [覆:核查。]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上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谟还,以白唐主。唐主欲诛齐丘等,复遣谟入禀于帝。帝以异国之臣,无所可否。己亥,唐主命知枢密院殷崇义草诏暴齐丘、觉、徵古罪恶,听齐丘归九华山旧隐,官爵悉如故。觉责授 [责授:降级授予官职。]国子博士,宣州安置。徵古削夺官爵,赐自尽。党与皆不问。遣使告于周。
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
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 [仆夫:车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泄,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
锺谟一向与李德明关系友善,因为李德明的死而怨恨宋齐丘。等到他奉命出使返回南唐,向南唐主进言说:“宋齐丘趁着国家有危难,加紧图谋纂位窃国,陈觉、李徵古是他的党羽,天理不能相容。”陈觉从后周返回以后,假传皇帝的命令对南唐主说:“听说江南连续多年抗拒朝廷的命令,都是宰相严续的计谋,应当替我将他斩首。”南唐主知道陈觉一向和严续有矛盾,本来就没有相信。锺谟请求去后周核查。南唐主于是通过锺谟回报朝廷,进言说:“长期以来抗拒朝廷大军,都是因为我愚昧糊涂,不是严续的罪过。”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地说:“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严续就是忠臣,我为天下的君主,怎么能让人杀害忠臣呢!”锺谟返回,向南唐主禀报这件事。南唐主想要诛杀宋齐丘等人,再次派锺谟入朝向皇帝禀报。皇帝认为宋齐丘等人是别国的大臣,不置可否。己亥日,南唐主命令知枢密院殷崇义草拟诏书公布宋齐丘、陈觉、李徵古的罪恶,允许宋齐丘返回九华山像以前一样隐居,官职爵位都如故。陈觉被降级授予国子博士,安置在宣州。李徵古被削夺官职爵位,赐其自杀。他们的党羽都不予追究。南唐派使者向后周报告。
丙午日,后蜀任命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
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的车夫安友进和他的爱妾私通,爱妾担心事情败露,就和安友进谋划杀死安审琦,安友进认为不可行,爱妾说:“不这样做,我就先告发你!”安友进害怕而听从了。
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春正月癸丑,审琦醉熟寝,妾取审琦所枕剑授友进而杀之,仍尽杀侍婢在帐下者以灭口。后数日,其子守忠始知之,执友进等剐 [剐:将人肢体碎割的酷刑。]之。
初,有司将立正仗 [正仗:朝廷举行祭天、朝会等重大活动时所用的仪仗。],宿设乐县 [县:同“悬”,悬挂。]于殿庭,帝观之,见钟磬有设而不击者,问乐工,皆不能对。乃命窦俨讨论古今,考正雅乐。王朴素晓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以为:“礼以检形 [检形:指约束言行。],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内,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 [肃:急刻。]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 [旋相为宫:又称旋宫转调法。以十二律任何一律为宫音,其他音的位置也相对变化。]以生七调 [七调:又称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一均 [均:宫音在某律,所得到的新七音就称某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乱,器与工什亡八九。至于黄巢,荡尽无遗。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的人。]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磬之状,殊无相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悬而已。丝、竹、匏、土仅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协律,六曲参涉诸调。盖乐之废缺,无甚于今。陛下武功既著,垂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 [律吕:十二律由低到高排列,奇数为律,偶数为吕。泛指音律。],宣示古今乐录,命臣讨论。臣谨如古法,以秬黍 [秬黍:黑黍。古代以其为长度基准,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与今黄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有三弦,其长九尺,皆应黄钟之声,以次设柱,为十一律,及黄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主者,宫也,徵、商、羽、角、变宫、变徵次焉。发其均主之声,归于本音之律,迭应不乱,乃成其调,凡八十一调。此法久绝,出臣独见,乞集百官校其得失。”诏从之,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春季正月癸丑日,安审琦醉酒熟睡,爱妾取出安审琦枕头下的剑交给安友进而将他杀死,于是把在帐下的侍从婢女全部杀死来灭口。几天后,安审琦的儿子安守忠才知道这件事,抓获安友进等人将他们碎割而死。
当初,有关部门将要陈设重大活动时使用的仪仗,前一晚在宫殿的庭院悬挂乐器,皇帝前去观看,见到悬挂钟磬却不敲打,就询问乐工,都不能回答。于是他命令窦俨讨论古今礼乐制度,考查校正雅乐。王朴向来通晓音律,皇帝向他询问关于音乐的问题,王朴上奏疏,认为:“礼仪用来约束言行,音乐用来修持心灵。在外言行恭顺,在内心灵平和,这样做而天下还不太平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礼乐在上修治,万国在下感化,圣人的教化不急刻而卓有成效,圣人的政令不严厉而天下太平,就是因为这个道理。音乐由人心产生而声音由乐器发出,乐器的声音发出后,又能感化人心。从前黄帝吹九寸的竹管,得到黄钟的正声,截去一半为清声,加长一倍为缓声,增减三分之一的长度生成十二律。十二律轮流为宫音来生成七调,称为一均。一共有十二均、八十四调而音阶齐备。遭逢秦朝灭绝古代学术,历代研习音乐的人很少能使用这种方法。唐太宗在位时,祖孝孙、张文收考查校正雅乐,使八十四调齐备。安史之乱以后,乐器和乐工损失了十分之八九。到黄巢作乱时,就荡然无存了。当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考证《考工记》,铸造镈钟十二件、编钟二百四十件。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现在悬挂的就是。虽然有钟磬的形状,但是完全没有相应的和谐声音,那些钟镈也不问音律,只是循环敲打,编钟、编磬只是白白悬挂罢了。丝、竹、匏、土的乐器只有七个音阶,称为黄钟之宫。保存下来的有九首曲子,考证得知有三首曲子符合音律,六首曲子夹杂各种音调。大概是因为音乐有所亏缺,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了。陛下的军事功绩已经很突出了,现在留意礼仪和音乐,因为我曾经学过音律,就公布古今音乐著作,命令我来讨论。我谨慎遵照古代的方法,用黑黍来确定长度,长度为九寸直径为三分的为黄钟管,和现在黄钟的声音相应,以此推算,得出十二律。因为各律管交替吹奏,不方便得出律声,于是制定律准,有十三根弦,长度为九尺,都与黄钟的声音相应,按顺序设置弦柱,得出十一律,以及黄钟清声,轮流使用七律组成一均。作为均的主音,是宫,其次是徵、商、羽、角、变宫、变徵。发出这一均主音的乐声,回归到本音的音律,重叠应和却不杂乱,才能形成一调,一共八十一调。这种方法失传很久了,出于我的个人见解,请求召集百官校正其对错。”朝廷下诏书采纳王朴的方法,百官都认为正确,于是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