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第1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敬瑭得唐降兵千余人,刘知远劝敬瑭尽杀之。
九月,契丹主率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从扬武谷向南进发,一路旌旗招展,连绵不断达五十多里。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各自绕城防守,敌人的骑兵从城下经过的时候,也不诱降挟胁他。丁审琦是洺州人。
辛丑日,契丹主到了晋阳,把兵马陈列在汾水北岸的虎北口。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想趁今天就攻破贼兵,可行吗?”石敬瑭派人骑马前去告诉他们说:“南军的实力非常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再议论攻城的计策也不晚。”使者还没有到达契丹的军营,契丹士兵就已经同唐军的骑兵将领高行周、符彦卿开始交战,于是石敬瑭立刻派遣刘知远出兵协助他们。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带领步兵在城西北山下列阵,契丹派遣轻骑兵三千人,不披铠甲,直接冲入唐军的阵列。唐兵看到契丹兵力薄弱,争相驱逐他们,一直追到汾水的水湾,契丹兵涉水离去。唐兵沿着河岸向北前进,契丹的伏兵从东北涌出,冲击唐军,把唐军截为两部分,在北边的步兵大多被契丹军队杀死,在南边的骑兵引退回晋安营寨。契丹指挥军队乘胜攻击,唐兵大败,步兵被杀死的将近一万人,只有骑兵得到保全。张敬达等收集残余部众退守晋安,契丹也带领军队返回虎北口。石敬瑭得到后唐降兵一千多人,刘知远劝说石敬瑭把他们都杀了。
是夕,敬瑭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敬瑭手,恨相见之晚。敬瑭问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曰:“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兵既相接,我气方锐,彼气方沮,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敬瑭甚叹伏。
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甲辰,敬达遣使告败于唐,自是声问不复通。唐主大惧,遣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将洛阳步骑兵屯河阳,诏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将魏州兵二万由青山趣榆次,卢龙节度使、东北面招讨使兼中书令北平王赵德钧将幽州兵出契丹军后,耀州防御使潘环纠合西路戍兵由晋、绛两乳岭出慈、隰、共救晋安寨。契丹主移帐于柳林,游骑过石会关,不见唐兵。
这一天晚上,石敬瑭从北门出去面见契丹主,契丹主握着石敬瑭的手,深表相见恨晚之意。石敬瑭问道:“皇帝从远方过来,人困马倦,急切地同唐军作战而获得大胜,这是什么缘故呢?”契丹主说:“起初,我从北边过来,认为唐军一定会切断雁门的各条通路,在险要之地埋伏军队,那么我就无法顺利前进了。我派人侦察,发现并没有埋伏,我才得以长驱直入,知道大事一定能成功。双方交战后,我方士气正锐盛,敌人士气正沮丧,如果不趁这个时机迅速发动攻势,而旷废时日长久等待,那么谁胜谁负就不可预知了。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够紧急交战而取胜的道理,不能用谁疲劳谁安逸的常理来推论了。”石敬瑭非常赞叹佩服。
壬寅日,石敬瑭率领兵马联合契丹的兵马把晋安寨包围了,在晋安寨的南面设置军营,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设置了很多带着铃铛的绳索和猛犬,敌人连半步都无法通过。这时张敬达所率领的士兵还有五万人,马有一万匹,却只能四面张顾,无路可逃。甲辰日,张敬达派出使者向后唐朝廷报告军事失利的消息,从此之后就音讯全无了。后唐主非常恐惧,派遣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率领洛阳的步兵骑兵驻扎在河阳,后唐主下诏命令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率领魏州的两万兵马从邢州青山赶赴榆次,命令卢龙节度使、东北面招讨使兼中书令北平王赵德钧带领幽州的兵马从契丹军阵的后方出击,命令耀州防御使潘环纠结西路的戍卫兵从晋州、绛州间的两乳岭向慈州、隰州进发,共同营救晋安寨。契丹主把军帐转移到柳林,侦察军情的骑兵经过石会关,没有遇到唐兵。
丁未,唐主下诏亲征。雍王重美曰:“陛下目疾未平,未可远涉风沙。臣虽童稚,愿代陛下北行。”帝意本不欲行,闻之颇悦。张延朗、刘延皓及宣徽南院使刘延朗皆劝帝行,帝不得已,戊申,发洛阳,谓卢文纪曰:“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文纪但拜谢,不能对。己酉,遣刘延朗监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军赴潞州,为大军后援。诸军自凤翔推戴以来,骄悍不为用,彦饶恐其为乱,不敢束之以法。
帝至河阳,心惮北行,召宰相、枢密使议进取方略。卢文纪希帝旨,言:“国家根本、太半在河南。胡兵倏来忽往,不能久留。晋安大寨甚固,况已发三道兵救之。河阳天下津要,车驾宜留此镇抚南北,且遣近臣往督战,苟不能解围,进亦未晚。”张延朗欲因事令赵延寿得解枢务,因曰:“文纪言是也。”帝访于余人,无敢异言者。泽州刺史刘遂凝,鄩之子也,潜自通于石敬瑭,表称车驾不可逾太行。帝议近臣可使北行者,张延朗与翰林学士须昌和凝等皆曰:“赵延寿父德钧以卢龙兵来赴难,宜遣延寿会之。”庚戌,遣枢密使、忠武节度使、随驾诸军都部署、兼侍中赵延寿将兵二万如潞州。辛亥,帝如怀州。以右神武统军康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帅扈从骑兵赴团柏谷。思立,晋阳胡人也。
丁未日,后唐主下诏书,宣布亲自领兵出征。雍王李重美说:“陛下的眼疾还没有好,不能长途跋涉到风沙之地。我虽然还年幼,但愿意代替陛下前往北方讨伐。”后唐主的原意本来就不想北行,听了李重美的话,非常高兴。但是张延朗、刘延皓与宣徽南院使刘延朗却劝说后唐主亲征,后唐主不得已,在戊申日从洛阳出发,并对卢文纪说:“我一向听说你有宰相才识,所以排除众人的意见首先重用你,如今遭到如此祸难,你的高明计策又在哪里呢?”卢文纪只是下拜谢罪,但是说不出可行之法。己酉日,派遣刘延朗监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的部队赶往潞州,做前线晋安寨大军的后援。各路军队自从在凤翔拥戴潞王李从珂以来,日益骄傲强悍,不听从指挥,符彦饶担心他们作乱,不敢用法纪来管束他们。
后唐主到了河阳,心中恐惧,不敢再向北行,召集宰相、枢密使共同商议进取的方略。卢文纪迎合后唐主的心意,说:“国家的根本,大部分在黄河之南。胡人的军队忽来忽往,不能长久停留。晋安的大寨本来就很坚固,况且已经派出范延光、赵德钧、潘环三路的兵马前去援救。河阳是天下的津渡重地,主上最好留在这里镇守,安抚南方与北方,暂且派遣机要大臣前去督战,如果不能解围,再向前进军也不晚。”张延朗想借这件事来解除赵延寿枢密使的职务,因此说:“文纪的话说得很对。”后唐主征询其余的人,没有人敢说出别的意见。泽州刺史刘遂凝,是刘鄩的儿子,秘密与石敬瑭勾结在一起,上表声称皇上的车驾不可越过太行山。于是,后唐主就同他们讨论大臣之中谁可以派到北边。张延朗和翰林学士须昌人和凝等人都说:“赵延寿的父亲赵德钧率领卢龙的兵马前来勤王赴难,应该派赵延寿去同他会合。”庚戌日,派遣枢密使、忠武节度使、随驾诸军都部署、兼侍中赵延寿带领两万兵马开赴潞州。辛亥日,后唐主行进到怀州。任命右神武统军康思立担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带领扈从骑兵前往团柏谷。康思立是晋阳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