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生死柳条边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惊悚悬疑 > 生死柳条边

小帽儿(7)

书籍名:《生死柳条边》    作者:黄世明
推荐阅读:生死柳条边txt下载 生死柳条边笔趣阁 生死柳条边顶点 生死柳条边快眼 生死柳条边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生死柳条边》小帽儿(7),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饭店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几百双眼睛紧盯着出菜口,都想见识见识这两道价值两千块现大洋的“仙品菜”到底是什么模样。

跑堂的从厨间一溜小跑地出来,手托着一个食盘,上边放着两盘菜,随着一声脆生生的喊叫:“来啦!操屁股一盘,臭不要脸一盘!”两盘菜放到那两个人的面前。

饭店里的人都拥到了楼下,桌前围的全是人。

只见那两盘菜,一盘是十二个过油挂浆的鸡屁股,每个鸡屁股中穿进去一根生切的胡萝卜,鸡屁股肥肥嫩嫩,胡萝卜艳红可人,看着真似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品。不知是谁率先叫起好来,饭店里顿时喝彩声一片。

再看另一盘菜,就是一盘常见的葱花拌臭豆腐,一盘臭豆腐被搅得黏黏糊糊,臭气熏天。围观的人互相看了看,似乎在说,这就是那“臭不要脸”呀?这菜做得可有些牵强了。

跑堂的附在胡嫂的耳边说了句什么,胡嫂笑着点点头。

年长的刚看见那盘鸡屁股,先变了脸色,再看那盘臭豆腐,脸色又恢复了正常,他冷笑着说:“想不到千品坊真有高人,这‘操屁股’做得我无话可讲,可这盘‘臭不要脸’就有些名不符实了,臭倒是臭了,可与不要脸却毫不贴边,我想,这如意千品坊也不过如此!”

胡嫂端起那盘“臭不要脸”闻了闻,说:“你说得也对,这臭是够臭了,可与不要脸还是不贴边,那好,咱现在就让它名副其实吧!”说着,胡嫂手腕一翻,将臭豆腐全部扣在年长者的脸上,那张刚才还满是自得的脸顿时被臭豆腐糊满,胡嫂最后说一句:“这就是你要的‘臭不要脸’!”

饭店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少人手舞足蹈地叫起好来。

年长者一边擦着脸上的臭豆腐,一边拉着年轻人就要往外走。

胡嫂一横身拦住去路,说:“菜如你们意做好了,付钱吧,两千现大洋!”

年轻人哭丧着脸说:“老板娘,我们认了,认输了,你让我们走吧,我们哪会有那么些钱啊!”

胡嫂说:“没钱好办,你,回去,让这个‘臭不要脸’留在这里,什么时候拿钱来什么时候放他走!”

年轻人走了约有一顿饭工夫,拿来了两千块现大洋,恭恭敬敬地交给了胡嫂。两人临出门时,年轻人回过头来说:“老板娘,我家主人说了,后会有期!”

这事传开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到胡嫂的饭店自讨没趣。偶尔有哪个人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点了一个突发奇想的菜,一听胡嫂说,你这菜可是仙品,做起来要费些工夫,价钱怕是要贵了些。那人马上连摇头带摆手,说,罢罢罢,你还是随便给我来点啥吧,仙品,吃不起,吃不起。人们传说,这如意千品坊有神人相助,你就是点阎王爷的鬼宴,他都能给你做出来。

为这事,胡嫂特意去黄花寨把花小尤请来,认认真真地敬了花小尤一杯酒,说:“你个小狐狸精,我算是服你了,你咋想出来的呢?”

花小尤自得地说:“我是谁?没有这把握,敢让你立那招牌吗?”



沈阳四平街东西两头,各立有一个雄伟的城楼,东头的叫钟楼,西头的叫鼓楼。每到报更时,先是钟楼敲钟,后是鼓楼敲鼓,接着是八个城楼依次响一声锣。钟鼓楼里的钟鼓可是有些来历的,声音也很动听。锣却有些不讲究了,八个城门八面锣,大小不一,音色不齐,敲锣者也往往是应付差事,睡得迷迷糊糊的,听见钟鼓响了,摸起锣就敲,也不管是敲在了正中间,还是敲在了别的什么地方,反正响了就行。有时黑灯瞎火地一时摸不到锣,找个尿盆代替也是时有的事。传说道光帝东巡祭祖,下榻盛京故宫,忽觉某个城楼报更的锣声声音委靡,很是下作。派人出去查看,竟发现是用尿盆敲的。道光帝怒发冲冠,气黑了龙颜,下令砍了敲尿盆者的头。发诏曰:盛京乃我大清龙兴之地,岂容这等涂墨之事发生,让盛京将军自即日起全部更换报更之锣,以锣音昭示我大清之蒸蒸国运。这报更的锣上升到国运的高度,盛京将军自是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到四平街附近的铜锣胡同,贴出一纸告示,征用报更的新锣。铜锣胡同当时有十几家做锣的,见皇上征用新锣,都使出看家本事,送自家的锣应选。盛京将军像给儿子选媳妇一样,精心选了一整天,最后选中一罗姓铺子的锣。这锣表面看与别家的锣没有什么两样,可敲起来就听出了特色,它不但音色纯美,余音绵长,而且,八面锣合奏,竟能敲出东北民间小调《月牙五更》的头一句曲子。自选用了罗家锣以后,再到报更时,一声钟鸣,一声鼓响后,八个城门就依次敲起了《月牙五更》。道光帝听了,龙颜大悦,将那锣赐名为“奉锣”。盛京将军也亲到铜锣胡同,为罗家铺子书一横匾:罗家锣。

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沈阳有铜锣胡同,有名扬全国的“奉锣”倒是事实。而且,铜锣胡同里也还真有一个罗家铺子,门楣上也真的挂有一个老匾,匾上也真的写有三个字:罗家锣。

这罗家铺子住着父女二人和两个徒弟,一套四合院,父女俩住在正房,两个徒弟住在东厢房,西厢房便是工场。

老罗头是河北人,祖辈以制锣为生。十八年前,家乡大灾,老罗头领着将要临产的妻子闯关东来到盛京。一路上风餐露宿,妻子染了风寒,生下女儿后便撒手西去。可怜老罗头白天当爹,晚上当娘,含辛茹苦十八年,总算是把女儿养大成人。

老罗头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瘦,精精干干的,像一枚山耗子啃过的酸枣核。一双不大的眼睛,平素里总是半睁不睁的,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嘴损的人说,这老罗头的眼睛幸亏肉皮子不合,要不都容易长死。知情的人却说,老罗头是个锣痴,他喜欢半闭着眼睛品味锣的声音,日子久了,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罗家铺子的锣在同行里很有名气,一样的材料,一样的程序,做出来就与别人不一样。而且,老罗头做锣卖锣都十分挑剔,锣做好了,听着稍不如意,立时砸碎回炉。遇上哪个买锣的拿起锣槌一通乱敲,他马上夺回锣,任你出再高的价钱也不卖了,说,我的锣只能卖给懂锣的人。老罗头对锣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锣最重要的是味儿,要会品锣的味儿,好品质的锣要像琴声一样,美如天籁,所以,他给自己的独生女儿取名罗相琴。

老罗头家里有两件宝贝,一件是祖上留下的十二面锣,分上下两行,挂在一个黄花梨木架子上,据说能敲出一曲完整的河北民歌《小白菜》。另一件宝贝就是他的女儿罗相琴。老罗头其貌不扬,这个女儿却生得十分美丽。铜锣胡同里住的都是下层市民,没有什么文化,想形容什么比较复杂的事,喜欢用一个“那”字,后边再加一个长音和两声“啧啧”。比如说哪家汉子与哪家娘儿们偷情了,往往这么说:“知道不?老张家那爷儿们跟老陈家那娘儿们好上了,骗你我是驴,我亲眼看见的,那天,老张家爷儿们在院里,老陈家娘儿们在屋里,两人隔着窗户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啧啧!”再比如,正月十五看灯回来,讲起四平街上的灯会,就说:“今年这灯,那——啧啧!”听着的人就全明白了。说起罗相琴的长相,铜锣胡同的人们也是这么形容的:“这姑娘长得,看人家那皮肤,瞧人家那脸蛋,那眉眼,那——啧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生死绝恋:李莎与李立三的婚姻 谁杀死了秦帝国:帝国兴亡隐秘史 世界的故事:现代(下) 世界的故事:近代早期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 史玉柱精彩语录 史间道 石油之王 十大红色特工 十大黑色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