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珊瑚梦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珊瑚梦

(二十七)苦乐两心知

书籍名:《珊瑚梦》    作者:忻延
推荐阅读:珊瑚梦txt下载 珊瑚梦笔趣阁 珊瑚梦顶点 珊瑚梦快眼 珊瑚梦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珊瑚梦》(二十七)苦乐两心知,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心灵融合、相濡以沫,是咱俩婚后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最好概括。但结婚不是仅咱俩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你我不仅要相互融入对方,还要相互融入对方的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也许更难,其中的苦乐冷暖只有你知我知,真的无法与外人甚至家人诉说。也正是由于你我在心灵上的相互支撑,我们最终才能真正融入对方的家庭,得到认可和尊重,成为对方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对我们的结合,你家父母原本就不情愿,后虽经一波三折,总算答应,但还是很勉强。这些,从定婚到结婚的整个过程中大人们的言语到行动,桩桩件件的事情中我们都感觉得出来。你深感对我歉疚,但又无能为力;我想到你在娘家的处境,更多了几份怜惜与关爱。我们都惟恐伤了对方,从来不把这事儿说出口,但彼此的心曲都你知我知。我们都明白,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要面对。我们坚信孝心和诚心,可以说明一切,改变一切。



我想尽我的最大努力为你家做些事情,但当时的我真的力不从心。我只是个穷教师,在那个时代,被称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低。我又是外地人,刚来这儿工作,认识的人有限,交际圈子很窄。而你爸当时是县牛奶福利厂厂长,虽说厂子不大,只有三四个职工,几条奶牛,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担负着整个县城的牛奶供应。厂里人手少,又都是残废军人,你爸还得兼任售奶员的工作,天天都是亲自卖奶。由于供不应求,多少婴儿嗷嗷待哺,每天下午出奶的时候,打奶的人排成长龙,尽管都是限量供应,但排在后面的仍然免不了会空手而归。因此,虽说官不大,权亦有限,但在这个小县城里提起“李拐子”(你爸腿上负过伤,是二级残废军人,走路得拄拐杖)来,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我这个“臭老九”当然要“香”很多。我在高中教书,倒也算个好教师,但当时你家姊妹中最大的才上七年级,那时是“白卷英雄”吃香的年代,不要说上高中,就是上大学也不看文化课成绩,所以,压根儿就不需要我给她们辅导。可是,除了辅导你的弟妹们学习我还能为你家帮上什么忙呢?

场面上的不行,文化上的又没用,我只有拼苦力了。你父亲因腿有残疾,干苦力活自然十分吃力。你母亲年老体衰,操持这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缝裢补涮已属不易。你们弟妹六个中你是老大,其它年龄尚幼,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且大都是女孩儿。这样,我便成了家中唯一的男壮劳力。我自小身体弱,骨瘦如柴,上学时,同学们都叫我“排骨”,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吃过苦的人,特别是经过部队农场再教育的锻炼,对苦活累活早有了耐受力。所以,对此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在我们刚结婚的那几年,我每次到你家,都不让自己闲着,主动找活干,拉煤买粮,打扫宅院,清理猪圈,下地窖,储冬菜,等等等等。如果没有其它大的营生,一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担起水桶去挑水。

你一定记的吧,那年冬天快过新年的时候,街上的自来水管冻坏了,很长时间不能从街口的自来水龙头上打水,人们只能到南门外的河中去挑,你家自然也不例外。新年那天学校放假,我便早早去了你家,想把大水缸挑满。数九寒天,河床早已结冰,只能打开冰窟窿从里头用瓢舀水。人多窟窿小,舀一担水很费事,挑水的人排成长龙,得等一两个小时才能轮上一次。天冷冰滑,人流拥挤,不时有人在冰面上滑倒。我虽生在农村,但我们那里是平川,在水井上挑水,从来没有在河里尤其是冬天从冰窟窿里挑过水,所以,当我挑上水的时候不是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而是胆战心惊地“真履薄冰”。人滑倒倒是小事,可把等了那么长时间才挑上的水倾倒了那可是大事啊!

但让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快到中午,当我挑上第二担水的时候,也许是由于肚里空了体力不支,一不小心摔了个仰面朝天,臀部蹾得生疼生疼。疼倒是能忍,只可惜桶里的水全流了,没办法,只好返回去再等。等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你心焦地跑到河边找我,才见我挑着满满的两桶水往回走。你一看我满身的泥水,什么都明白了,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说话都有点哽咽了。我赶紧笑着安慰:

“摔倒的又不只我一个,一点也没摔着,你那是……叫人看见了会笑话的……”

“你倒像没事儿一样……”你也笑了。

回到家,你妈一见我的样子,就说:

“唉,真难为你了,你哪是干这个的呀!”

“没什么,是我自己不小心。”

“快把湿衣服脱下来,小心感冒了。”你说。

“噢。”我答应着。你妹妹们已经把饭端上来了。

“以后不用去挑水了,我赶上奶厂的牛去拉吧。”你爸说。

“要拉也等下次吧,吃了饭我再去挑,今儿一定得把水缸挑满。”

饭后,稍稍歇了歇,我什么话也没说,便又到外间提起水桶,出屋外拿扁担。

“没看出来,你女婿还有股子犟劲儿……”

“这孩子心眼儿实诚……”

“他就是那么个人……”

“……”

隐约听得你爸妈和你在说我,我从窗外瞟了一下屋内,装作没听见,大步流星地挑着水桶出门去了……



你一定还记的吧,那年春夏之交,我们看到院里堆放了很多瓦,几乎把整个院子都占满了。问过父母后才知道,你家住了几十年的老屋因漏雨准备翻修,把三间房上的瓦全部揭去更换新的。这是你家多少年来最大的工程,需要相当的花销和人工。你是唯一成人的女儿,在这样的重要事情上,我们当然该出力了。尽管我们当时债台高筑,但咱俩商量后还是决定:翻修房材料的花销第一是瓦,第二便是石灰。既然瓦你爸已买好,那石灰就由我们出钱买吧。

材料问题解决后,最主要的便是人工,但要外边雇人,那花销可就大了。老姨夫是泥工大师傅,主动来帮忙,你表弟也主动来当小工,再加上我,一大二小,就可以勉强开工了,只是人手少,进度有点慢。施工期间一旦遇上大雨,特别是阴雨连绵,可就麻烦了,揭瓦下的房会永远漏雨,修都没法修,所以还得拼命往前赶工期。

这对我可真的是一次不小的考验。虽说我生在农村,但除了在部队农场那一年——即使那一年大部分时间也只是每天劳动半天——我还没有实打实的当过几天泥水小工。身体素质本就瘦弱,再加上没有经过历练,我怎么能和从小到大一直在农村的你表弟比呢?而且,他是专门来帮忙的,除了当小工其它什么心也不用操,可我不同,还得每天带学生出操,上自习,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一样都不能少。

在那一个多月时间里,我每天为了早点去你家上工,私下和老师们调好课,把一天的课集中在第一节上完,然后匆匆跑去;干上一天的活,临了还要把第二天要用的土和石灰加水焖上,把一切该准备的准备好,该收拾的收拾好;晚饭后再匆匆赶回学校开始工作;等把课备好,作业批改完,已是十一二点,才能熄灯休息。你看着我疲惫不堪的样子,怕我顶不住,劝我给父亲说说,另雇一个小工吧,可以咱们出钱啊。我说,那样多不好,况且咱们哪能出起那个工钱呀,不就是一个多月嘛,扛一扛就过去了。

房子终于翻修好了,竣工的那天晚上,你母亲做了好多菜,答谢老姨夫和你表弟,我们当然也在。

席间,老姨夫动情地对你爸妈说:

“这一个多月我可是天天看着哪,你们这是哪辈子修的福,找下这么个好女婿,就是儿子也难这么尽心啊!”

你爸妈好像有点难为情,看着你说:

“这可是人家美美的福,能找下这么个女婿,是她的福分啊。”

“姐夫人家是大学生,可一点也没架子,跟我这个和土坷垃打交道的很合得来。”你表弟也很动情地说。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落了个‘地主出身’的名,其实是贫寒人家的子弟。”

那晚,一大家子一边吃饭,一边谈叙,气氛欢乐而和谐。在你家,我第一次喝了不少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上海,逆爱寻欢 上海的红颜遗事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企业家赵本山 隐蔽的总统 隐权力 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