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毫无胜算的斗争

书籍名:《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txt下载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笔趣阁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顶点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快眼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毫无胜算的斗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委拉斯凯兹《纺织女》

标题是一幅作品的脸面,与面试时给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评价的基准。于是乎画家们会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作品的标题—蓝天下扭曲到极限的肢体被安上了“带有煮熟四季豆的柔软结构”(Soft Construction with Boiled Beans)[6](达利)这样的标题,用笔尖在整片画布上滴洒颜料后命名为“薰衣草之雾”(Lavender Mist)(波洛克),更有甚者仅仅把各色的细条长方形连在一起就取名叫“百老汇爵士乐”(Broadway Boogie-Woogie)(彼埃·蒙德里安)等等。

不过,在画家仍然奋战于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时代,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吗?在那个以画布尺寸和颜料种类决定作品价格,订购者非富即贵,不是王公贵族就是教会的时代,画家有必要在标题上费心思吗?

答案当然是没必要。不仅没必要特别花时间去纠结作品的标题,甚至不少画作从一开始就不需要名字。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买家会直接向画家提出具体的要求:“我想要大概这么大版面的受胎告知画”,“请画一幅香艳的维纳斯诞生画,我要挂在别墅里”,“这幅公主的肖像要送给缔结了婚约的外国皇室,该怎么画你懂的!”等等。

不过,在作品即将搬运到贵族的别墅或是被拍卖前,宫廷的官吏、仆从等为了制作清单目录,会为画作安上一个一眼就能认出这幅画的名称,不过这类标题基本与昆虫标本上贴着的名签没什么区别。许多年后,公共美术馆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美术馆的管理者也效仿古法,为画作取了诸如“穿玫瑰色长裙的玛格丽特”、“穿白色长裙的玛格丽特”、“穿蓝色长裙的玛格丽特”、“穿戏服的玛格丽特”这类毫无亮点的名字,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与四季豆、爵士乐实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肖像画倒还好,如果历史画和神话画缺少标题,就很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一般说到美女提着男人头颅的画,我们会联想到利落砍下敌军大将何乐弗尼头颅的女中豪杰友第德,或是求得先知约翰头颅的莎乐美公主。前者的特征是持剑,身边跟随着侍女,而后者一般会将头颅盛在盘子里。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发现一幅没有剑没有盘子没有侍女的画,就只能自己展开想象,随意决定:“这幅一定是友第德了!”等很多年之后美术研究不断进步,找到了这幅作品的相关资料,发现过去一直被认作友第德的作品,其实主角是莎乐美,就只好再次擅自更改标题了(当然不可能会有人出来向大众解释、道歉)。

这类例子在美术史中其实稀松平常。

可能你会认为对于一个名气大、工作效率高的宫廷画家,这种不入流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在委拉斯凯兹(Velazquez)的身上,但令人吃惊的是,事实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本作品通称“纺织女”(The Spinners),正式名称是“马德里圣伊莎贝尔壁毯工厂”(The Tapestry Workshop of Santa Isabel),描绘了皇家壁毯工厂内部的情景。前景是纺织女工们,后景中则是前来购物的贵族女性,装饰在画面最深处墙壁上的壁毯正是即将被售出的商品。也许因为这幅作品曾被转卖(1700年的皇宫财产目录上没有这幅画的记录)、反复装饰在不同王族居住的宫殿中,所以不知从何时起,上述对画作的解释就变成了公认的标准解答。

无论如何,自 19世纪本作品被纳入普拉多博物馆的馆藏后,对于画中所画的是“在工厂劳动的纺织女”这一解释,无人提出异议,世人只是对委拉斯凯兹的绝妙画技赞不绝口。光线的真实感以及对纺车迅速回转的动态描绘,都令印象派画家们心醉神迷。(那时,世界即将进入一个不在乎你画了什么,只在乎你是如何将这些东西表现在画布上的时代。)

然而在委拉斯凯兹离世近3个世纪后,1948年,一位西班牙研究者在1664年的财产目录中,发现了《阿剌克涅的教训》一项,并且还将这一发现与本作品联系在了一起。于是,《纺织女》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戏剧性的闪亮大变身。

根据希腊神话记载—

吕提亚[7]城中有一位名叫阿剌克涅(Arachne)的年轻女子,她虽然身份卑微,但因为拥有精湛的纺织技术而名噪一方。阿剌克涅织出的布匹巧夺天工,而其织布速度之快也令人啧啧称奇,连山中的宁芙、住在河川的水精灵也争相前来一睹为快。

有一天,一名前来参观阿剌克涅织布的路人嘴贱问了一句:“你这身超群的技艺是雅典娜女神所赐吗?” 阿剌克涅听到这话,想都没想就立即否认了,甚至还放言道:“我可以与女神一决高下!”面对如此高调的挑衅,雅典娜毫无意外地怒了。



迭戈·委拉斯凯兹



《纺织女》

657年左右,油画,220cm×289cm

普拉多博物馆藏(西班牙)



身为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的雅典娜原本是战争女神,据说她是穿着铠甲、全副武装地从宙斯的额头中诞生的。不过,她与代表着战争破坏性的战神马尔斯不同,雅典娜所司掌的是防御之战。她既是给雅典带来和平橄榄枝的守护神,又是智慧与学问、艺术及手工艺的女神。当然,纺线和机织也都是雅典娜的固有技能。

被嚣张的凡人惹恼的女神化身成一名老妇人,来到雅典城内,装作路人的样子告诫自命不凡的阿剌克涅:“你一个小姑娘与神明作对没有好果子吃!”然而阿剌克涅不但对忠告充耳不闻,还责怪老妇人多管闲事。最后,她说出了一句彻底断送了退路的话:“为什么女神自己不来?因为她不敢和我比试吧!”话还没说完,站在她面前的雅典娜就显露真身:“我这不是来了嘛?”周围的人见此景象都吓得战战兢兢,只有阿剌克涅虽然脸色苍白,但因为坚信自己会胜利,所以强装镇定。终于,命运的对决开始了。

女神织造的纺织品以十二神为中心,四角是斗胆挑战诸神而遭受天罚的凡人们的模样。而阿剌克涅则通过纺织品表现了宙斯等男神引诱人类女子的场面,大胆揭露了诸神的恶行。这虽然是非常大逆不道的行为,但纺织品本身的确毫无瑕疵、精美绝伦。雅典娜看到对手的作品后怒火中烧,伸手就撕碎了这块纺织品,并用织布机上的纺锤(纺线用的工具)打了阿剌克涅的额头。大家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打不过女神又气愤难当的阿剌克涅居然上吊自杀,死了!

不知道雅典娜看到阿剌克涅的尸体挂在房梁上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总之雅典娜施展神力让阿剌克涅又活了过来,但今后她必须作为一只蜘蛛活下去。据说自此之后,世上的蜘蛛就开始孜孜不倦地织起网来。[阿剌克涅(Arachne)在希腊语中是蜘蛛的意思,古人相信蜘蛛网是蜘蛛自己纺织而成的。]

在神话中,诸神对人类总是为所欲为、粗暴蛮横,这个故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凡人即便大胆向神挑战,也只是螳臂当车,结局早已注定,这与无法悖逆命运是同一个道理。

不过,若是雅典娜从一开始就知道眼前这个凡人不可能获胜,那她又为什么要动怒呢?是因为阿剌克涅大不敬的态度?还是因为阿剌克涅的纺织品更胜自己一筹?

而阿剌克涅真正的心愿又是什么?她为何要如此高调、张扬?难道她丝毫没有预感到最终毁灭的结局吗?

如果女神的作品比较优秀,是否能证明艺术的地位高于手工艺?那么输了的话又代表着什么?

阿剌克涅为何要自杀?是因为明明自己胜利却被手下败将殴打,所以心中满是屈辱?还是因为自己已经输了却还要遭受胜利者的羞辱,觉得无法忍受?

雅典娜让自己选择死亡的少女复活,是因为心生怜悯?还是出于更为恶毒的算计,想让不知好歹的挑战者变成蜘蛛承受永久的惩罚?

读者究竟是该同情阿剌克涅,还是应当从故事中读出“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慢必定会引火焚身”这样的寓意?因为在后世,基督教也将“傲慢”列入“七宗罪”之一,与“贪婪”、“淫欲”、“愤怒”、“暴食”、“嫉妒”、“懒惰”并列,告诫世人不可为之。

又或者,这个故事其实想证明女神也有嫉妒的一面吗?(弁财天[8]也被认为是一位爱吃醋的女神。)如果阿剌克涅挑战的是一位男神,说不定会被男神称赞勇气可嘉呢。

这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神话,同时却充满了忧伤的情绪,令人郁闷又难以忘却。

让我们回到正题—委拉斯凯兹的作品。

《纺织女》一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仅仅描绘了工厂劳动的景象,然而在被研究者指出可能与阿剌克涅的故事有关联的那一刻,作品在转眼之间焕发出全新的神采,就像我们在看3D立体图时,那些藏在平面中的小部件会一个个跃然纸上一般。

画面前景中从左侧数过来第二个人,用白色头巾包住头发、正在转动纺车的女子正是化身为人类的雅典娜。我们辨别她的理由是:她是画中唯一一位已经迈入暮年的女性,而且她的背后竖着一把梯子(意味着连接天地)。

为了体现与女神的表里关系,从右数过来的第二位女性背对画面而坐。她就是阿剌克涅。由于她一心纺线的手部动作相当优美,所以即使看不到面孔,鉴赏者也乐意发挥想象力。

画中没有围观比赛的人群。那几位正在拉开门帘、拾起线团、准备布匹的年轻姑娘都衣着朴素,健康而强壮,可以料想她们平日经受的繁重劳动。在到处是线头、灰尘飞舞,破旧且杂乱的工作间中,神与人的殊死决战正在静默中展开。

另一方面,后景宛若一个舞台。它的地板比前景高两段,强调出这个区域的非现实感。由于添加了这一戏剧性的元素,画面产生了一种异化效果,使得前景的纺织工作也展现出某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面貌。这一手法在著名的《宫娥》(The Maids of Honour)中也曾使用,是委拉斯凯兹的拿手好戏。

后景的舞台中,一位全身铠甲的人物被三名精心装扮的女子围住,像是在向人宣告着什么似的,右手高高举起。这位身着铠甲的女人一定是雅典娜本人。画家为了防止鉴赏者认不出女神,还特别发挥服务精神在旁边画上了一把巨大的大提琴。这是雅典娜身为音乐守护神的证明。如此一来,围在女神身边的三个配角,就应该是与雅典娜关系深厚的缪斯(Muses)女神(带来艺术灵感的女神)了吧。而站在舞台正面的女子就是阿剌克涅(虽然与前景中的阿剌克涅所穿服装不同)。舞台上人物群的一系列动作,与神话中雅典娜被阿剌克涅惹怒的情节相呼应。

原本这个场面应当充满紧迫感和张力,但站在右端的缪斯居然把头转向我们鉴赏者这一边,看起来简直是一群外行人在演戏。画面整体充满了画家深藏的心思,让鉴赏者不禁产生奇妙的感觉:仿佛神话本身只是虚构,但纺织竞赛却是真实的。

如果你是一位绘画爱好者,应该能一眼看出,后景中悬挂的壁毯是提香的名作—《欧罗巴的掠夺》(The Rape of Europa)。这幅画表现了宙斯变成公牛诱拐美女欧罗巴的神话故事,也是阿剌克涅作品的其中一个主题(虽然这幅绝赞的壁毯很快会被雅典娜撕个稀巴烂)。

如上所述,这幅《纺织女》中明明满是阿剌克涅神话的小线索,就像哥伦布的鸡蛋一样也许大家一早就想到了,却为何在如此长的时间中从未有人提出疑问呢?

是不是因为将后景中的一群人解释为“前来购买壁毯的贵族女子们”,那些原本感到有些不对劲的人也觉得这种解释挺合理的,所以就妥协了?

还是因为这是权威的美术学家下的定论,所以无从反驳?

现实中不可能有穿着铠甲来购物的女性,工厂里也不可能随地放着大提琴,为什么没有人想到这些问题的异常性呢?

—绘画始终充满着谜团,所以必须睁大双眼才行!

迭戈·委拉斯凯兹(Diego Velazquez,1599~1660)几乎一生都在侍奉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腓力四世(Felipe IV)。多亏了这位天才画家的妙笔生花,身处现代的我们才能一睹“无能王”腓力四世的宫廷生活。



提香·韦切利奥



《欧罗巴的掠夺》

1560~1562年,油画,178cm×205cm

伊莎贝拉 · 斯图尔特 · 加德纳博物馆藏(美国)


[6] 该作品又名“内战的预兆”(Premonition of Civil War)。—译者注

[7] 吕提亚,小亚细亚中西部的富庶古国,位于现在的土耳其西北部。—译者注

[8] 弁财天,原为印度的河神,司掌音乐、智慧、财富,传入日本后成为“七福神”之一。—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 塞利格曼自传 真实的幸福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出乐观的孩子 曲线的秘密 穷人的商机 穷忙族 清算美国 青梅煮酒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