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韩熙载夜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惊悚悬疑 > 韩熙载夜宴

韩熙载

书籍名:《韩熙载夜宴》    作者:吴蔚
推荐阅读:韩熙载夜宴txt下载 韩熙载夜宴笔趣阁 韩熙载夜宴顶点 韩熙载夜宴快眼 韩熙载夜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韩熙载夜宴》韩熙载,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韩熙载,字叔言,淮州北海(今山东)人,平卢军留后韩光嗣之子。他自幼勤学苦读,曾与同乡好友史虚白一道隐居在中岳嵩山读书,后游学于洛阳,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此时他才二十岁出头,正是胸怀天下的年纪。天成元年(926年),后唐发生多起兵变,中原陷入一片混乱,韩光嗣被杀,韩熙载被迫离开中原,与史虚白一道在好友李谷的掩护下逃往南方。

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后唐进士,为人厚重刚毅,善谈论,与韩熙载交好。他因为家乡靠近淮水,熟悉地形,让韩熙载、史虚白伪装成商贾,从正阳渡淮河,这样可以顺利逃入对面吴国境内。传说几人分手前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于是二人就此预定,各自要有一番作为。后来周世宗柴荣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南唐淮南之地,李谷进封为赵国公,入宋后不久病死,宋朝赠其侍中,可谓仕途顺利、一生荣光,而韩熙载和史虚白在南唐却无所作为。

当年七月,韩熙载与史虚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吴国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吴国大权已经旁落,执政的实际上是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朝中最受信任的大臣为宋齐丘,史虚白一见他就说:“吾可代彼。”(《南唐书》)宋齐丘很是不平,想杀杀史虚白的傲气,便设宴招待,等他喝得半醉时,有意让他写作朝廷书檄、诗赋、碑颂等各种文体。不料史虚白握笔在手,笔不停缀,瞬间写完,词采磊落,坐客惊服。徐知诰很是赏识,问他军国大计,史虚白说:“中原方横流,独江淮阜。兵食俱足,当长驱以定大业,毋失事机,为他日悔。”意思是让吴国趁中原兵乱,一举北上,尽快实现统一大业。然而徐知诰正谋划从吴国夺权,自己当皇帝,哪里有这等远见,因而只是敷衍了事。史虚白看出此人不足以谋,便以有病为由推辞官职,果断离去,从此寄情山水,诗酒自娱,绝意世事,后与其子合力著有《钓矶立谈》一书。

史虚白看出徐知诰目光短浅、成不了大事,韩熙载肯定也能看出来,只是他出身显贵之家,少年得志,名利之心极重,不肯轻易离开宦场。初见徐知诰时,便献上《行止状》一篇:

熙载本贯齐州,隐居嵩岳。虽叨科第,且晦姓名。今则慕义来朝,假身为价。既及疆境,合贡行藏集。闻钓巨鳌者不投取鱼之饵,断长鲸者非用杀鸡之刀。是故有经邦治乱之才,可以践股肱辅弼之位,得之则佐时成绩,救万姓之焦熬,失之则遁世藏名,卧一山之苍翠。某妄思幼稚便异诸童,竹马蒿弓,固罔亲于好弄;杏坛槐里,宁不倦于修身,但励志以为文;每栖心而学武,得麟经于泗水,宁怯义图;受豹略于邳圯,方酣勇战。占惟奇骨,梦以生松,敢期隆印之文,缅愧担簦之路。于是撄龙颔虎须,缮献捷之师徒,筑受降之城垒,争雄笔阵,决胜词锋,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之一箭。场中劲敌,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鸿儒遥望而进。摧坚垒横行四海,高步出群,姓名遂列于烟霄,行止遂离于尘俗。且口有舌而手有指,腰有剑而袖有锤。时方乱离,迹犹飘泛。徒以术探韬略,气激云霓,瞋目张而闪电摇,怒吻发而惊雷动。神区鬼甸,天盖地车,斗霹雳于山中,未为跷捷;唱樗蒲于筵上,不是酋豪。蕴机谋而自有英雄,伏劲节而岂甘贫贱。但攘袂叱咤,拔剑长嗟。不偶良时,孰能言志。既逢昭代,合展壮图。伏闻大兴隆基,聿齐文教,联显异于中土,走明思于外夷。万邦咸贞,四海如砥,燮和天地。岩廊有禹、稷、皋陶、洒扫烟尘;藩汉有韩、彭、卫、霍,岂独汉称三杰,周举十人,凝王气于神都,吐祥云于丹阙。急贤共理,侔汉氏之悬科。待旦旁求,类周人之设“学而”。又邻邦作畛,敌境连封。一条之鸡犬相闻,两岸之马牛相望。彼则恃之以力,数言而顿见倾亡。此则理之以贤,一坐而更无骚动。由是兴衰之势,审吉凶之机得,上顺天心,次量人事。且向明背暗,舍短从长,圣贤所图,古今一致。然而出青山而裹足,渡长淮而弃。遥终赴于天池,星远须还于帝座。是携长策来诣大朝。伏惟司空楚剑倚天,秦松发地。言雄武则平宽绛、灌,语兵机则高掩孙、吴。经授素王,书传元女。莫不鞭挞宇宙,驱役风霆,牢愁积而髀肉消,顺气激而腕臂扼。一怒而豺狼窜匿,再呼而神鬼愁惊。挞蛮鼓而簸朱旗。雷奔电走,掉燕锤而挥白刃;月落星飞,命将拉龙使兵擒虎。可以力平鲸海,可以拳击鳌山。破坚每事于先登,敌无不克。策马常居于后,殿功乃非矜。国家付以肺肝,用为保障,勋藏盟府,名镂景钟。今则政举六条,地方千里,示之以宽猛,化之以温恭。缮甲兵而耀武威,绥户口而恤农事。谩洒随车之雨,沾沃良田;轻摇逐扇之风,吹消沴气。可谓仁而有断,谦而愈光。贤豪向义以归心,奸宄望风而屏迹。行见秉旄仗钺,列土分茅,修职贡以勤王;控临四海,率诸侯而定霸。弹压八方,遐迩具瞻,威名洽著。况复,临广庭以待士,开上宫以礼贤。前席请论其韬钤,危坐愿闻于典故。古今英杰孰可比论。某方越通津,已观至化,及来上谒,罔弃谀才。是敢辄迹行藏,尽铺毫幅。况闻鸟有凤,鱼有龙,草有芝,泉有醴,斯皆佳瑞出应,昌期集辛。处士谬知人理,足以副明君之奖善,恢圣代之乐贤。昔娄敬布衣,上言于汉祖;曹刿草泽,陈谋于鲁公;失范增而项氏不兴;得吕望而周朝遂霸。使远人之来格,实正德之克昭。谨具行止如前,请准式。顺义六年七月归朝进士韩熙载状。

畅述生平之志,文采斐然,气势恢宏。然而徐知诰本出身贫寒,长期寄人篱下,为人谨慎,不喜张扬,对韩熙载这样自视极高又不拘小节的热血青年,实在是难以真心赏识,加上此刻正全力夺权,因怕韩熙载节外生枝,有意放他到外地为官,历任滁、和、常三州从事。

直到十一年后,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南唐,改名李昪,这才将韩熙载召回都城金陵为官,署为秘书郎,掌太子东宫文翰,属于闲职。太子李璟即位后,因韩熙载是东宫旧僚,开始信用有加。韩熙载趁机又向李璟推荐了好友史虚白,说他有经世治国之才,堪以大用。李璟连忙派人召史虚白到金陵,想看看这传说中的大才子到底有什么本事。史虚白闭口不谈国事,喝得酩酊大醉后在王宫的台阶上撒尿,最终打消了李璟起用他的念头。

韩熙载却没有史虚白那般超脱名利的勇气,他起初尚得到李璟信任,数言朝事,无所回隐。史虚白在其著作《钓矶立谈》对好友有一段生动描述:

初,熙载自以羁旅被遇,思展布肢体,以报人主。内念报国之意,莫急于人材。于是大开门馆,延纳俊彦。凡占一技一能之士,无不加意收采,唯恐不及。虽久病疲荼,亦不废。接待至诚,奖进后辈,乃其天性。每得一文笔,手必缮写,辗转爱玩,至其纸生毛,犹不忍遽舍。后房蓄声妓,皆天下妙绝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之观,所以娱侑宾客者,皆曲臻其妙。是以一时豪杰,如萧俨、江文蔚、常梦锡、冯延已、冯延鲁、徐铉、徐锴、潘佑、舒雅、张洎之徒,举集其门。熙载又长于剧谈,与相反覆论难,多深切当世之务。故熙载每有表疏,论列闻听,翕然以为当惬。

生动描写了韩熙载如何为了报国延纳俊才,然而他为人孤傲,不事逢迎,很快遭到权臣宋齐丘等的忌恨,陷入朝中党争之中,从此无力自拔。

保大四年(946年),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州(今福建长汀)、建州(今福建建瓯)、抚州(今江西抚州)、信州(今江西上饶)兵马进攻闽国福州(今福建),由于南唐将领互相争功,又由于吴越发兵增援闽国,导致南唐军队惨败,精锐尽失,虽灭亡闽国,得到部分闽国土地,但得不偿失,福州也被吴越占领。李璟下诏诛杀陈觉等人,经宋齐丘、冯延巳从中说合后,又改流放蕲州。韩熙载上表弹劾宋齐丘、冯延巳二人与陈觉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宋齐丘等立即大肆攻击韩熙载性情懒散、嗜酒猖狂、朝直多缺,由于宋齐丘对南唐有开国之功,势力极大,李璟不得不罢免韩熙载,甚至一度贬其为和州司马。

这一次被贬对韩熙载打击很大,热情终于逐渐冷却,满腔抱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他对人生充满了挫败感,决意选择随波逐流来等待生命的终结。在外面当了多年小官后,锋芒也开始收敛,最终再次被召回京师,任虞部郎中、史馆修撰,后拜中书舍人。

此时正值后周大军进攻淮南,李璟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抵御周军,却又因为父亲曾欲立李景达为太子而不放心,又加派忌贤妒能的陈觉为监军使,韩熙载劝阻道:“亲莫过亲王,重莫过元帅,何必再任命监军使!”然而李璟不听,最终酿成了南唐彻底惨败,被迫割让淮南十四州给后周,并称臣纳贡,从此再无实力与中原抗衡,只能苟安于一隅。后周一方谋划的主要军师,正是韩熙载好友李谷。

因痛失淮南,李璟怒杀心腹宰相宋齐丘,但仍不免时常郁郁,不久病死。后主李煜即位,任命韩熙载为吏部侍郎。不久因国用不足,韩熙载请铸铁钱,与宰相严续争论,声震殿廷,被李煜认为失礼改授秘书监。但一年后仍然认为韩熙载有才,复官为吏部侍郎,并升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此刻的韩熙载,已经在反反复复的仕途沉浮中被消磨掉了最后的雄心,日益旷达不羁,沉湎于声色,不久被人弹劾放纵不检点,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安置于洪州。韩熙载不愿意离开金陵,上表乞哀,表示要尽斥诸伎。李煜见他年老可怜,又有悔改之心,便将他留了下来,不料韩熙载立即故态复萌,又大开夜宴,夜夜笙歌。李煜由此叹道:“吾亦无如之何!”

开宝元年(968年)五月,韩熙载撰成《格言》五卷、《格言后述》三卷,进献给后主李煜,并上疏“论刑政之要,古今之势,灾异之变”。李煜读后很是赞赏,遂升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这是韩熙载生前所任的最高官职,但始终没有担任过宰相。

开宝三年(970年),韩熙载病死。据《十国春秋》记载,其墓志铭为:“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没于京凤台里之官舍。”一直在重用还是不用之间徘徊不定的李煜阅读韩熙载旧作,非常痛惜,特下诏赠韩熙载左仆射、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谥“文靖”。韩熙载生前未能得到的官职,终于在死后得到,他地下有知,不知道该是何种反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大汉公主 大唐游侠 我在深圳当市长 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 陌生人效应 引爆点 眨眼之间 大开眼界 林奈:打开自然之门的大师 电影管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