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鱼玄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惊悚悬疑 > 鱼玄机

关于鱼玄机

书籍名:《鱼玄机》    作者:吴蔚
推荐阅读:鱼玄机txt下载 鱼玄机笔趣阁 鱼玄机顶点 鱼玄机快眼 鱼玄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鱼玄机》关于鱼玄机,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正是仲春时节。《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家。”说的是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开遍,春的气息最为浓郁,正是宜嫁宜娶的大好季节。

不过这个时候的长安城中,最风光的并非满园春色,也并非新人佳妇,而是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

自隋朝实行“科举取士”以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渐趋完善,基本特征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一般试帖经和墨义;进士则试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进士科的要求比明经科更高,当时有俗语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即说明进士科的难度,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唐朝的进士科考试是分级进行的,解试及国子监试、州府试等地方级别的考试在秋天举行,考试合格者于当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师,向礼部交纳解状、家状,次年正月,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二月发榜。

此刻,正是新科进士放榜之时。按照惯例,放榜后,新及第进士要骑马游街。每每这个时候,长安城中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均会倾巢而出观看。其中当然不乏对进士们品头论足者,而更有不少权贵藏身于人群中,暗中观察,意欲从这些进士中为自家爱女觅得佳婿。新科进士中,往往有十之八九都被达官贵人们选作自己的女婿。

今年戊寅科主考官为中书舍人李藩,共取中进士三十人,头名状元为李亿,青年才俊,风度翩翩,自然格外引人瞩目。不少人暗中打听他的来历,得知他来自荆楚之地,只是早已经娶有妻室,未免十分可惜。

除了游街外,唐朝还有宴会和题名的习俗,即新科进士要在曲江宴会,再前往慈恩寺大雁塔,在塔壁题名留念。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取的十七名进士中最为年轻,得意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雁塔题名”只是一时盛会,之后新科进士们会结伴遍游京师,足迹所至,也大多要题名留念。

这一日雨后初晴,新科进士们来到新昌坊崇真观。崇真观本是唐玄宗时国子祭酒李齐古的宅邸,建造于开元年间,也算是有上百年的古迹了。进士们欣欣然游览了一番后,又蜂拥至南楼,争相题名留念。这群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的才子刚刚离开了南楼,鱼玄机便来到了这里。

这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本是长安人士,虽然年纪尚幼,却已经是名噪京华的才女。她自小性情聪慧,喜欢读书属文,尤工韵调,致意于一吟一咏,其诗句广传于长安士族。据说连闻名天下的大才子温庭筠都闻名前来拜访,以“江边柳”为题来考她。鱼玄机微一思索,即作《赋得江边柳》(又名《临江树》)一诗: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情景俱绝,意境高远,感人至深。而此时的鱼玄机才十二岁,小小年纪,诗才着实令人惊艳。她也自此名噪京华,与温庭筠结为忘年之交,终身保持着亲密的师友关系。

看到新科进士在崇真观南楼的题名后,性情率真的鱼玄机一时感慨,提笔在墙壁上题下了一首诗: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城南的终南山云雾缭绕,眼前的题名刚劲有力,如铁笔银钩写成。可恨自己身为女子,出众的诗才空为罗衣遮盖,如今只得举头,空自羡慕这些金榜中的名字。诗句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自负和惋惜,既自负自己才华出众,又惋惜生为女儿身,无法像男子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

这是一个少女的深沉浩叹。不过在当时的时代,一个女子不假雕饰地写出这样的诗,是典型的离经叛道,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鱼玄机却毫不在乎,她本就是一个特立独行、不耐寂寞、不甘雌伏的人,由此也赢得了疏旷不拘、任性自用的名声。

这首诗还引起了新科状元李亿的注意,他对能写出这样诗句的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结识她,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求恳朋友从中介绍。当他终于站到鱼玄机面前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子除了诗才出众外,还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从他看到她的第一眼开始,他便狂热地爱上了她,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家中已经娶有正妻的事实。

而鱼玄机虽自傲才貌,忽得长安最引人瞩目的状元追求,还是有些受宠若惊。以她之为人,自然不甘心为人小妾。只是当爱情来临的时候,身份、地位于她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她爱上了李亿,情愿嫁他为妾。李亿进士及第后任补阙(与拾遗同为谏官),正好在京为官,特意为鱼玄机在长安买了一处宅邸,二人度过了一段郎情妾意的美好时光——一起打马球,一起吟诗作对,风花雪夜,恩爱异常。这是鱼玄机一生中最快乐、最恣意的一年。

也就在这一年,与温庭筠齐名的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抑郁病死,年约四十五岁。同是这一年,日后决定鱼玄机命运的温璋还在外地为官,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刺史,已经以“严酷”知名。

两情相悦虽然甜美,幸福却总是如履薄冰。到了大中十三年(859年)的春天,李亿正妻终于得知丈夫在京师偷娶外室一事,大吵大闹,写信逼迫丈夫立即休掉外室,辞官回鄂州老家。李亿畏惧妻子,不敢不从,于是写下休书,黯然与鱼玄机分手,并离开京师回了鄂州。这段美好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一年。

也就是在二人被迫分离的这一年,唐宣宗因服用道士仙药,疽发于背而死。宦官势力扶持唐宣宗长子郓王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

心上人离开后,鱼玄机依旧一往情深,日夜思念。她甚至写诗给李亿,表示愿意退而求其次,去鄂州执箕帚侍候夫人,以求得一席之地。得不到答复后,她便毅然踏上了前去鄂州追寻李亿的路途。只是,当鱼玄机到达汉阳时,夫人依旧态度坚决,绝不容许她与丈夫见面,她不得不隔着汉江与对岸的李亿遥遥相望。

正是在这一段空自相思相忆的时间里,鱼玄机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有《隔汉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这首诗浪漫缠绵,情真意切,明人钟惺由此赞誉鱼玄机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名媛诗归》)。

如此浓冽幽怨的离愁,依然没有感动铁石心肠的李亿夫人。这一年的秋天,鱼玄机失望之下,又独自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游览。也就是在那里,她结识了女伴国香,后来她怀念这段情谊,还特意寄诗给国香。

即使在江陵,鱼玄机也没有忘记身在鄂州的李亿,情致缠绵,愁肠百结。在相思的煎熬下,又有《江陵愁望寄子安》一诗: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但满腔柔情始终得不到回应,痛苦之下的她多少有些绝望。她没有再去鄂州,而是直接回到了京师长安。她此刻已经明白,李亿断然不可能再回到她身边了。

咸通元年(860年),鱼玄机来到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根据《唐两京城坊考》,咸宜观位于亲仁坊西南隅,因紧靠东市,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鱼玄机之出家,自然并非真心“志慕清虚”,有心修道,而是兴之所致,希望能够找到另一片精彩人生的舞台。

唐朝自立国之初,唐高祖便攀附道教始祖李耳(即老子)做祖先,以此增强从隋朝手中夺取天下的合法性,并将道教列在三教(指儒学、佛教、道教)之首。道教拥有很高的地位,享有很大的特权,甚至独立于法外,道士、女冠犯罪,“所由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唐会要·卷五十》)。而道教也不似佛教那样提倡禁欲,以舒服自在、追求享受为目标,因此唐朝士大夫入道游仙者络绎不绝,而道观多成为交际和游览的场所。加上唐朝的时代特色便是任情旷达,不受约束,妇女地位相对较高,不拘礼法的女子大有人在。京师中的名媛女冠都喜欢广泛的社会交往,吟诗作对,或是吟咏遣怀,或是与人酬唱,清俊济楚,簪星曳月,逐渐形成了以道观为中心的团体。鱼玄机风采绝艳,一加入其中,便成为了佼佼者,风月赏玩之佳句也广播于士林。

鱼玄机一代才色,才敏过人,奔走慕悦其人的男子自然不在少数。她也广为交游,与她来往酬唱的名士们不在少数,从她存世诗歌中能够考订的便有同住亲仁坊的侍御史李郢(一名端公,字楚望,大中十年进士)、大才子温庭筠、员外郎李近仁、昭义节度使刘潼等。她的诗如实记载了她的交游生活,直接表露了内心世界,诗意大胆敞怀,率性真实,不讳言情,毫不掩饰自己多思而深沉的感性,以及渴望生命欢愉的追求,以致被时人认为“自是纵怀”,“乱礼法,败风俗”。鱼玄机却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男人的抛弃确实深深伤害了她的感情,但却没有伤害她的才情。她始终是真诚而率性,豪迈而爽朗的。生命是草,就要翠绿;生命是花,就要艳丽。

只是,这种应酬权贵名士的生活表面看起来热闹风光,其实不过是她用来忘记不幸婚姻的一种鲜活形式,她的内心深处,未必真正平静过。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她想到的依然是那个抛弃了她的负心汉。

到了咸通四年(863年),与鱼玄机交好的昭义节度使刘潼调任河东节度使,需前往太原上任,她也主动要求到刘潼府中当差。也许她想要有一番作为,但她更多的是想要离开京师这个是非之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亿不知怎的得知了消息后,竟然赶来山西找她。也许这是他的本意,他内心深处,从来没有真正忘记过鱼玄机,是以随时随地在留意她的动向;也许是刘潼有心成人之美,以邀请李亿到山西做幕僚为名,刻意撮合。以李亿性格来看,应该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这次意外邂逅,令二人本来就没有完全熄灭的感情之火再一次炽燃了起来。一对有情人手牵着手在山西游山玩水,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这一段快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三年后刘潼调任为西川节度使为止。咸通七年(866年),李亿重新回到鄂州妻子身边,鱼玄机则回到京城,再一次来到咸宜观出家。根据后来鱼玄机多次寄诗给李亿的情形来看,二人临分手之际,李亿多半承诺过什么,比如会来京师再次相会之类,鱼玄机信以为真,苦苦等待,但始终没有等到李亿回头。

这期间,鱼玄机在山西结识的才子左名场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二人有过一段交往。有野史小说描写说左名场容貌酷似李亿,鱼玄机不过借他聊以安慰而已。但这之后不久,鱼玄机正式更名为鱼玄机,似已翻然醒悟,有与过去决裂之意。

幻想虽然破灭,希望却没有就此沉沦,她依旧是“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希冀能找到一份真正的爱情。只是,那些男人都似漂浮不定的灞上柳絮,只是在她生命中匆匆飘过。这使得她对男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不愿意再被男性掣肘人生,以致不久后便写出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千古名句。

咸通九年(868年),鱼玄机因“戕婢”事件被捕入狱。事情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鱼玄机因邻院邀请出门,临行前叮嘱婢女绿翘说:“如果有客人登门,便告知我在何处。”绿翘答应了。然而当天日暮回来,绿翘告知说:“某客来过,知炼师不在,未下马便走了。”鱼玄机由此怀疑绿翘与某客有染,夜里掌灯关门盘问。绿翘回答说:“我执巾盥伺候炼师数年,一直检点,不令有似是之过。某客到后敲门,我只隔门答道:‘炼师不在。’客无言,策马而去。若云情爱,不蓄胸襟多年矣。”鱼玄机听了更加生气,便脱光绿翘衣服拷问,鞭笞百数。绿翘始终不肯承认与某客有私,垂死之时,索要了一杯水,以水酹地,说:“炼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佩荐枕之欢,反以沉猜,厚诬贞正,我今必死于毒手矣。无天则无所诉,若有,谁抑我强魂?是不蠢蠢于冥莫之中,纵尔淫佚!”说完便倒地身亡。鱼玄机想不到弄出了人命,大为恐慌,便悄悄将绿翘埋在了后院。有旁人问起,便说绿翘与人私奔逃走了。后来某一日,有客人到咸宜观宴饮,又到后院小便,“见青蝇数十集于地,驱去复来。详视之,如有血痕且腥”。他感到很奇怪,便悄悄告诉了仆人。仆人兄长刚好是亲仁坊的街卒,曾经向鱼玄机借过钱财,但鱼玄机未予理睬,正怀恨在心,听说后立即带人赶到咸宜观后院,挖出绿翘尸体,犹自“貌如生”。鱼玄机被捆送到京兆府,对杀婢一事供认不讳。她入狱后,有许多朝士为她开脱说情。京兆尹温璋也不敢轻易决断,便“表列上”,意思是将案情写成奏章上奏皇帝,请皇帝决断。然而,到了这年秋天,鱼玄机还是以杀人罪名被杀。

正是在监狱中,鱼玄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赠邻女》一诗。诗中表现出独特的叛逆性,既有女子渴望追求爱情的大胆表述,也充分认识到女性自我价值的自信,向男尊女卑的时代发出了强烈的抗争之声。

鱼玄机“戕婢”一案,实在有诸多可疑之处。且不说案情经过离奇,完全不合常理,单就量刑来说,便令人匪夷所思。唐朝等级制度森严,人分三六九等,有着鸿沟般的等级划分。绿翘是奴婢的身份,《唐律》中规定,“婢乃贱流,本非俦类,奴婢并同畜产”。就是说,绿翘的地位,在她主人的眼中,跟一匹马、一头羊,没什么区别。鱼玄机杀死了绿翘,一般情况下,只需被官府杖打一百就可以了事。最严重的情况,也不过是被判流放到边远地区一年而已。而鱼玄机却独独以“戕婢”被杀,其中内幕着实令人怀疑。鱼玄机个性率直,只有她喜欢并愿意交往的人,才能够成为她的入幕之宾。对于那些她看不上的人,地位再高,她也不屑一顾。传说正是因为如此,她得罪了一些了不得的权贵人物。她的被杀,大概正因为如此。今人已经考证,鱼玄机所谓的“戕婢”一事,也是被人刻意陷害,有人杀了绿翘后埋尸于咸宜观后院,再有意挖出,嫁祸于鱼玄机。鱼玄机在监狱中也有“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之句,似有为自己辩冤之意。

不论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一代传奇女诗人鱼玄机最终以悲剧命运结束了传奇的一生,“白刃血蝤蛴之领,赤棒肉凝脂之肤,人生惨辱,至此已极”。明末清初黄周星也为鱼玄机的被杀深为叹息。但斯人已逝,她的故事以及留下的五十首“缘情绮靡,使事偏能艳动”的诗歌却流传了下来。直至今日,鱼玄机依然是女性文学与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韩熙载夜宴 大汉公主 大唐游侠 我在深圳当市长 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 陌生人效应 引爆点 眨眼之间 大开眼界 林奈:打开自然之门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