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隐权力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杂文随笔 > 隐权力

第41节:食权者的分肥原理(8)

书籍名:《隐权力》    作者:吴钩
推荐阅读:隐权力txt下载 隐权力笔趣阁 隐权力顶点 隐权力快眼 隐权力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隐权力》第41节:食权者的分肥原理(8),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四是“交仓之苦”。漕米交仓,则有“仓官常例”,另外,收粮衙门的书吏、经纪等人也会巧立名目极力需索,每船又要花费数十两。

五是“河兑之苦”。“河兑”即由仓院派员到运河码头收兑漕米,本来是出于“收交两便”的考虑,却经常发生践踏、偷盗、混筹、抢筹等弊。

除了“过淮”、“抵通”所产生的种种陋规杂费之外,另据嘉庆年间山东巡抚陈大文的调查,运丁每年还要给漕帮的领运千总、本卫守备、总漕、巡漕及督粮道等领导,致送年节寿辰规礼,数目从每人七百两至十六两不等,大体上视其对于运丁的加害权而定。上述这些开销计算下来,运丁所收漕规,往往所余无几,甚至颗粒无剩。

如果能在太空中鸟瞰,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帝国幅员辽阔,大地上水网纵横,从长江至大运河,载满漕米的粮船衔尾而过,鱼贯北上。我总是忍不住将帝国的漕运水网想象成一张巨大的权力网络,从首都发出的征漕命令,好比滔滔江河之水,奔流而下,直达各州县收漕码头。但是,就如江河设有水坝、关闸拦水,帝国的征漕权力链条也被切成一段一段,形成各个势力码头,不同的势力码头有不同的“老大”,却奉行相同的权力逻辑:“我的地盘听我的”,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而所谓的“买路钱”,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浮收勒折的漕规、老百姓的膏血。

这便是帝国漕运线上的权力分肥格局。官府其实也知道这个漕规分肥格局,《崇阳县志》收录的一则“武昌府告示”就明明白白地写道:“湖北漕务积弊,民苦浮动,官无经制,其取于民者厚,而交于公者微,类皆中饱于丁船杂费及上下衙门一切陋规。”

尾 声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要将崇阳县“钟九闹漕”的故事讲述完毕。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适值新任湖北巡抚赵炳言到任,他得悉武昌府与崇阳县对钟人杰等“刁衿讼棍”花灯节大闹县城、拆毁粮胥房屋一事久延不办,大为不满,便下了一道批示:委派“明干大员,督提惩办”。钟人杰等人听到风声,“无不悚惧”,这时又传出金太和不得保释的消息,更加疑惧。于是在金太和子侄的鼓动下,在十二月初十这天,钟人杰又率众围攻县城,威胁官府释放金太和。

十三日黎明,他们占领了城内的关帝庙,众人情绪激动,大呼“杀太爷”,事态越闹越大了。当日黄昏,一直在拖延时间、“以候府援”的知县师长治等不到救兵,只得硬着头皮前往关帝庙与钟人杰等人谈判,结果被怒火中烧的暴动者一刀捅死。可怜这位到任不到半年的县太爷,与崇阳粮户可谓无怨无仇,却莫明其妙做了刀下之鬼,成了“食权集团”的替罪羊、暴民反抗权力分肥格局的牺牲品,死后还被朝廷视为“办理不善”,导致“闹漕”恶化成暴动造反。师长治的家丁殷再生因此还写了一篇《崇阳冤狱始末记》,为主人鸣冤叫屈。

崇阳暴动惊动了道光皇帝,在朝廷派重兵围剿之后,次年春即被镇压下来,为首的钟人杰、陈宝铭、汪敦族被杀死于京城。暴动前一直被关押在武昌监狱中的金太和,也被“斩于省市,传首崇阳,悬杆示众”。

官兵压境围剿崇阳县时,曾将钟人杰立于城乡各处、勒刻征漕新章程的碑石击毁净尽,不过,闹漕事件结束后,官府又刻碑禁革漕粮陋规,安抚民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只要权力分肥原理仍然有效,只要各个“食权集团”仍然隐匿于漕运线上,这些漕粮陋规迟早就会死灰复燃,而钟人杰与金太和们,也大概会在哪一天诞生出来、卷土重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 祈念守护人 沉默的巡游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财务自由之路: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