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隐权力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杂文随笔 > 隐权力

第32节:隐权力的维持成本(8)

书籍名:《隐权力》    作者:吴钩
推荐阅读:隐权力txt下载 隐权力笔趣阁 隐权力顶点 隐权力快眼 隐权力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隐权力》第32节:隐权力的维持成本(8),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张集馨担任陕西督粮道之时,陕西的巡抚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根据张集馨的记录,我们知道林则徐每年都接受张氏五千二百两礼金,但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说林则徐受贿贪赃,因为林则徐的清廉是史有明载的,这也可以从他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写于陕西巡抚任上的《析产阄书》看出来。这份遗嘱性质的文书透露:林则徐的田屋产业约值三万两银,是他从养廉银中抠出来购置的,至于存款,则“目下无现银可分”。他还告诉三个儿子:“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

那么张集馨每年送他的五千二百两银(其他陕西官员致送的礼金姑且不计)到哪里去了呢?我暂时找不到相应的记录,不过我们想象得到:正如张集馨需要将他的大部分收入拿出来用于官场应酬、人情往来,林则徐为维持其权力,同样需要支付成本。

政由贿成

我们当然可以将当时官场上的人情应酬与送礼政治视为腐败,但必须看到,这种“腐败”实在有其“合理”之处。首先,帝国无法提供一种制度化的权力分配预期,官员的权力份额受到各种隐权力因素的侵蚀,为了保持权力份额不流失,官员需要通过人情网络来获得隐权力支持。用当时的名目来说,这叫做“通声气”、“保位”、“求升擢”、“以幸提携”。

张集馨、林则徐都算得上是有良心的清官,但张氏不能不浮收,林氏也不能不收受礼金,否则,他们如何掏得出那么大数目的权力维持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集馨送陕甘总督的礼钱相对少一些,当然也不能说明陕甘总督要比陕西巡抚清廉,而是因为,陕甘总督远驻兰州,关系网络半径越长,关系紧密度越弱,权力的边际效用也递减,维护的价格也随之降低。

张集馨晚年对仕途前程深感失望,回想起自己调任地方以来,每次致送的礼金“不可谓不厚矣”,但自己的官位一直停留在布政使上,十年来不得寸进,所以心中颇为感慨:我送出了那么多厚礼,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将我的政绩奏报给皇上,应酬送礼又有什么用?张集馨说得有些过激,事实上,与他“旧交相得、推心置腹”的琦善、每年收他五千二百两礼金的林则徐,都曾密保过他。应酬送礼究竟有没有用处,看看张集馨的一次经历就知道了——

咸丰三年(1853年),张集馨在河南布政使任上,被顶头上司直隶总督桂良参了一本,遭革职。桂良为什么要弹劾张集馨,写在奏折上的理由是张“不听调度,滥用帑金”,按张集馨自己的说法,则是因为桂良“欲置人于死地,以泄其借钱不遂之嫌”。总督向下属支借经费,张集馨竟没有爽快答应,这等于破坏了他与桂良之间的人情关系,剪掉了自己的权力脐带,被参革似乎也是意料中事。三年后,张集馨起复,署任甘肃布政使,因担心桂良从中作梗(作梗就是一种隐权力),便委托与他交好的保定知府代为疏通。保定知府跑去跟桂良说,张集馨以前犯了差错,现在已非常后悔,希望能拜在总督大人门下,执弟子礼。桂良听后大悦,给张集馨来了封信,张集馨也赶紧复信,然后赶去拜见,并送上“土宜八色”厚礼:貂尾褂筒一件,大铁箱鼻烟两大捺,本色貂帽沿两副,衣料四件,平金佩件一大匣。门包小费,一概齐全,不敢稍有疏略,因为“畏其凶焰,又恐遇事生波也”。张集馨如此毕恭毕敬,总算修复了他与桂良之间的人情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 祈念守护人 沉默的巡游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财务自由之路: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