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科学院传统从17世纪早期就已发源。如同大学一样,科学院的发端亦在欧洲,首先还是在意大利,然后在法、英、德等国相继出现。17世纪早期,就有比较小规模的各种团体与协会,它们将数学家、自然研究者、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等各种不同领域的学者集结在一起。进入17世纪下半期,这些团体和协会越来越多地被收归国有成为科学院,如巴黎、伦敦、都柏林、柏林、彼得堡、马德里、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罗马等。但具体落实并具有重大意义者,仍当推由莱布尼茨倡议成立的柏林科学院(1700)。柏林科学院(Deut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迅速成为著名的科学研究中心,不仅对自然科学研究与语言、文学研究不加限制,而且致力于各种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1740年起,更名为“普鲁士科学院”(Die Preuß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当年莱布尼茨拒绝进入大学,看重的正是科学院给予学者优游自在的自由创造氛围;日后费希特与施莱尔马赫不约而同反对洪堡的大学理念,看重的也是科学院与大学各司其责、术业专攻的原则坚守。[德]彼得·克劳斯·哈特曼:《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帝国法、宗教和文化》,刘新利等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