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西路军·天山风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西路军·天山风云

其他连的士兵都想往一连调(1)

书籍名:《西路军·天山风云》    作者:冯亚光
推荐阅读:西路军·天山风云txt下载 西路军·天山风云笔趣阁 西路军·天山风云顶点 西路军·天山风云快眼 西路军·天山风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西路军·天山风云》其他连的士兵都想往一连调(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38年3月,一天下午,潘同、谷先南、谭庆荣等人,一起被请到督办公署参加盛世才为他们举行的饯行宴会。盛世才亲自督宴,宴席十分丰盛,楼下还有军乐队演奏。

数日之后,邓发找他们谈话,说:“你们很快就要下去了,即将到盛的军中任职,组织上送给你们每人一条毛毯作纪念吧!”邓发详细询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指示下去后应注意的事项,还发给每人一套衣服。

他们连同地方官员共约50人,乘着督办公署派的八九辆专车前往南疆的和田。路,铺在满目的苍黄中,烙得人双眼疼痛;坑坑洼洼、颠颠簸簸,却没有一点儿的旁逸斜出,一览无余地伸向前方,伸向下一个绿洲。车队沿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走了七八天,才到达南疆重镇喀什,继续沿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行车五六天,才到达目的地和田。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绿洲,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称做于阗,后称和阗,远在西汉初已成为一个泱泱大国。其鼎鼎大名如和田玉般嵌入了西域的发展史。和田河伸出长长的手臂将母亲河塔里木挽住,给西域大漠带来平扶,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洗去风尘,走马上任。潘同就任和田警备区少将司令兼和田区行政长,谷先南任和田警备区少校军需处长,谭庆荣任驻和田骑兵三十八团一连少校连长。潘同化名潘柏南,谷先南化名谷志远,谭庆荣化名谭桂标。谭庆荣,壮族,1929年12月11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右江百色起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侦察参谋、教导员兼营长,随西路军左支队进疆。

骑兵三十八团没有营的建制,下属5个大连,其中3个骑兵连,1个机枪连,1个辎重连,每连150人左右。骑兵连各有军马约200匹,连长一般配营职校官,4个排长有上尉、中尉,也有少尉。连队绝大部分是东北籍战士,还有少数新疆人。这支部队原是东北义勇军,因与日军作战失利经苏联境内到新疆,被盛世才收编。士兵年龄多在40岁左右,且多数没有结婚成家。部队思想混乱,士气低落,作风腐败。谭庆荣任连长时刚30岁出头,加上不是东北人,也不是骑兵出身,所以几个排长都看不起他,老兵们也不大理睬他。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从何抓起,真是吃不好,睡不香,日夜在琢磨改造这个连队的办法。他终于想起了红军中的“士兵委员会”,蕴藏在心内的希望汹涌起来。

谭庆荣1929年参加红军后,先后在右江根据地的红七军和中央苏区的红三军团当过战士和基层干部。他不但亲眼看到红军中“士兵委员会”在连队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当过士兵会的委员。他决心用“士兵委员会”的办法来治理骑兵连。他把这个想法向警备司令潘柏南做了汇报,潘司令很支持。他又把想法告诉了蔡志达团长,蔡团长也很赞成。蔡团长虽是个旧军官,但却是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对共产党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对旧军队的腐败作风虽然十分不满却又无能为力。有人带头起来改造这支部队,他是支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西路军·生死档案 西路军·河西浴血 西潮 武夫当权 五四之魂 五十年伤痕 努力工作,不折腾 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逆市布局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