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西路军·生死档案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西路军·生死档案

序言:我们寻觅(2)

书籍名:《西路军·生死档案》    作者:冯亚光
推荐阅读:西路军·生死档案txt下载 西路军·生死档案笔趣阁 西路军·生死档案顶点 西路军·生死档案快眼 西路军·生死档案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西路军·生死档案》序言:我们寻觅(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伫立黄河岸边,我们凝望着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壁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我们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冷风吹拂着他们单薄的衣角、干裂的嘴唇、火热的胸膛。沉沉夜色中,他们挥手指挥红军健儿奋勇渡河。

1936年10月24日夜,一个孕育着烛天的火焰,浴血的搏击,悲壮的毁灭,永恒的纪念的夜晚!从此,虎豹口这个鲜为人知的龇牙咧嘴的峭峰,就写入了红军军史。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远征的高亢战歌!

我们登上紧依古浪县城的西山头,在早春略带寒凉的野风扑打下,听着穿城而过的火车的鸣笛声,望着鳞次栉比、充满生机的古浪城。古浪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在冰天雪地封冻着的山冈,在凄风苦雨吹打着的壕沟,在城里的每一道街、每一条巷、每一个院落,都曾倒下过英勇血战的红军指战员。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以及两千余名红军将士长眠在这里。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紧紧地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头颅浇铸成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总觉得有股热浪不断地冲击着眼眶,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这是一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分出密杈疏枝,遮住了蓝天白云。它劲松般挺直的树干,是那么坚定,拇指般大小的绿叶,是那么青翠,生机勃勃,朴实无华。马家军曾经将一名红军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我们抚摸着老槐树粗壮躯干上的树皮,开裂而斑驳。老槐树粗干上下有两块碗大的陀螺似的伤疤,50年来越来越大,突兀的瘢痕似乎向人世间昭示着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历史不是凝固的,光明终将代替黑暗。

高台群众喜爱老槐树,尊老槐树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是啊,老槐树在唱歌,在唱一支悲壮的歌,在唱一支欢乐的歌!

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不止一次地萌生过这样奇怪也是合乎逻辑的念头:在这新盖的农舍下面,说不定就有当年红军的白骨;在这枝叶茂盛的枣树下,抓一块普通的土坷垃,说不定就凝结着红军的血渍。这里的小巷、房屋、土墙都可以告诉你几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西路军·河西浴血 西潮 武夫当权 五四之魂 五十年伤痕 努力工作,不折腾 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逆市布局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你拿什么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