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西路军·河西浴血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西路军·河西浴血

“渡河刻不容缓”(1)

书籍名:《西路军·河西浴血》    作者:冯亚光
推荐阅读:西路军·河西浴血txt下载 西路军·河西浴血笔趣阁 西路军·河西浴血顶点 西路军·河西浴血快眼 西路军·河西浴血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西路军·河西浴血》“渡河刻不容缓”(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靖远城南,一条灰色的浑浊的河蜿蜒喘息。这条河在地图上称做祖厉河,因河水含有大量硭硝而苦涩,不能饮用和灌溉,当地群众叫它苦水河。苦水河滩全是白茫茫的硭硝和盐碱,只在离河几里远的地方才渐渐开始有零星的树和瘦弱的草。苦水河像一条病病歪歪的巨龙,长年蠕动在从会宁到靖远的山峦间,最后进入黄河。只有在下雨的时候,奄奄一息的河水,才像是注入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利箭般地向黄河射去,任什么高山深壑也阻挡不住。

前些日子,苦水河两岸小村,狗汪汪地叫着,胆小怕事的村民紧闭着柴门,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只有一些大胆的孩子,不顾大人们的呵斥,偷偷地溜出来,怯生生地望着往来穿梭的一群群“共产”。

红三十军开赴这里,驻扎在离黄河20里至40里的小芦子和大芦子一带。红四方面军造船队开始在苦水河边加紧造船。担任突击任务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的指战员以班、排为单位,紧张地演练着上船、渡河、登陆和强攻滩头阵地的战术动作。斧、锯、刨的响声,阵阵冲杀的喊声,汇成了热闹的一片,删改着黄土高原肆意的凄凉。

苦水河,水流击岸,河声盈耳。岸边土坡上,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正在观察部队训练。他敦敦实实,面色红润,中等个头,圆盘脸,一双大眼像是为了扩大视野,几乎拉向太阳穴上,双眼透出火热的光芒。他席地而坐,从河滩演练处望过去,蓝湛湛的苍穹下,秋阳疲倦地将它灿烂的光辉洒向大地,山峦和田野披上了一层耀人眼目的金色轻纱。稀疏的树丛和衰草带着秋色的金黄与火红,为荒凉破败的黄土高原乡村点缀着少得可怜的生机。

熊厚发1914年3月5日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甘家湾一户普通农家。父亲以榨油为业,艰难度日。因家境贫寒,童年时的熊厚发只读了两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榨油。黄麻起义的隆隆炮声震醒了熊厚发的家乡,宣化店也爆发了起义。起义的勇士们举起如林的大刀和长矛,射着破旧的土炮和鸟铳,赶走了反动民团,没收了豪绅地主的财产。这次壮举,熊厚发的父亲是领导者之一。年仅13岁的熊厚发跟在父亲身后,举着一把小砍刀,参加了火热的斗争。不久,父亲积劳成疾病故。1930年,16岁的熊厚发告别了断墙残壁的甘家湾,告别了朝不保夕的母亲、两个姐姐和新婚的妻子萧阳春,毅然参加了红军。部队转移后,宣化店反动民团把他的大姐熊厚兰抓去卖到河南,生死不明,他二姐因生活所迫当了童养媳,两年后他妻子萧春阳也被迫改嫁。母亲一人寡居,苦受苦熬着,在望子不归的期待中悄然离开人世。

革命者也是血肉之躯,熊厚发常常思念鹰巢燕窝,多少次梦回故里,泪洒母怀!泪水、血水……枪声、炮声……唤起熊厚发慓悍的血性,点燃他向旧世界复仇的烈焰。他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在硝烟中傲然挺立。1934年9月,他刚刚20岁就当上了红八十八师师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西潮 武夫当权 五四之魂 五十年伤痕 努力工作,不折腾 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逆市布局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你拿什么吸引我 那些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