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零九章 意外(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七百零九章 意外(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啥样要饭的人,能这么呢性啊。



这也太厉害了,外面咋那么危险。



没有吃喝施舍给要饭的,居然被打成这熊样回来。



任家村现在被宋福生带动的很心齐。



一看任三叔那副惨样就不干了,简直没王法。



汉子们招呼道:“去个人,快去喊三叔家老大老二老三大孙,就说他们老子爷出事了。然后咱们几个,这都套车跟着去瞧瞧,就不信啦,一群要饭的还能翻了天。”



婆子们也直嚷嚷:“对,你们多去些人跟着,不行先揍他们一顿再报官。没见过这么熊人的,反正他们没有银钱赔,先出口气再说。”



三叔很犯愁,咋办呀,随口扯的谎,大伙却要去报仇,哪有仇人啊?



就在这时,任三叔的几个儿子跑了过来。



一见到爹那副惨样,差些当场落泪。



老爹一把年纪了,在家里,没人敢多说一句重话,天天恨不得当祖宗捧着哄着,去趟城里说是想溜达溜达,却被揍成这副模样回来。



任三叔的大儿子音儿都变了,带着哭腔急眼道:“老二老三抄家伙!”



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套车,“对了,爹,你是在哪里挨得揍?”



“就、就在路上。”



“那伙要饭的大致有多少人?”



任三叔捂着脸,脸通红。



不想骗儿子的,可是他有要守护的人。



马妹子说了,一点儿风声也不能漏,漏了就要收拾他。



憋半响才说:“那伙有十多个老娘们。”



这么撒谎,儿子他们应是遇不到凑巧一帮女的出来讨饭吧?



这样的话,也就不会见到其他要饭的就揍,不会伤及无辜,最终也就是白跑一趟而已。



他大儿子一愣:“老娘们?全是女人?”



“恩那,记不清,就记住有老娘们啦,忽的一下就挠了过来。”



“那抢咱家什么东西没有?”



“没有,我就有毛驴车,身上也没有别的。”



“不给吃的就挠您?”



“啊,是吧。”



汉子们觉得再问不出啥了,走走走,先去看看再说,别拖的太晚再跑喽,沿着路向奉天城寻要饭的总是没错。



任三叔在儿子们走后,直接回了家,已经无心去管其他。



因为他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表白了,失败了,人家拿他当臭狗屎,他多情总被无情伤。



最绝望的是,马妹子往后还不让他瞅了,不让惦记,连默默地关注,她都管,一旦要是发现,就要给他打瘫在炕上。



唉,如果早知是这样,还会不会贪心讲出来。



几位村里婆子,望着任三叔蔫哒哒的背影,面面相觑。



三叔那人是正经人,说话做事有章程。



说句实在的,要是换个人说被十几个老娘们挠了,她们一定会先怀疑你是不是调戏人家啦?



要饭的女人也是女的啊,那惹急该挠也会挠。



但是三叔在村里人心中口碑不错,老伴没了多年一直没找,在村里说话,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很公正,挺受大伙尊敬的。



所以婆子们望着他背影说的是:“啧啧,你说他咋就遇上这种事儿了。”



“是啊,一年不出门,出门放放风,就能遇到要饭里的茬子,茬子还是一帮老娘们。”



任公信快要赶车到村边了,听到外面妇人们七嘴八舌议论,又将骡子车调头,转身就回了家。



“老二,走,你随我一起去县里。”



任子玖正坐在炕头吃大饼卷大葱,闻言无奈道:



“爹啊,今早我才从庄子折腾回来,被冻的到现在都缓不过劲儿,你就自己去呗。不就是去童谣镇问问粮价,那还非用我陪着?”



任公信站在门口:“让你随我去,你就跟着得了,哪里那么多废话。咱家那几个长工不是给放回家让歇两天?今年给他们累坏了。路上没人陪我,我自个害怕。”



您害怕什么。



怕被挠成血葫芦,一帮老娘们,一人叨一下也够他呛啊。



“老二,你不知道,你三叔那脸……”



与此同时。



宋阿爷也在和宋福生说这事儿。



说咱家买卖多,日日往返走这条路,听的心里有些不安。



这是老娘们讨不到吃的,气的只挠人,就跟那毛骡子似的,吃不着它不得尥蹶子?



要是换成一帮讨饭男,穷疯眼了出来劫道才是最要命。



宋福生却觉得此事怎么透着古怪。



一帮要饭的要是真有那个胆量,也就不会沦落到去要饭了。



不过,凡事都有万一,“如若是真的,阿爷你仔细听着点村里的信,不行,回头我去趟县衙,让派一些衙役沿街清理清理。这条路上要饭的是多,都知晓那路上总走有钱人。”



当晚,马老太赶车才进村。



九嫂子她们就急火火告诉道:“你听说了没……”



马老太听完后,挑挑眉,“啊,是嘛,让人挠啦,还没抓着?那行,我出门小心些。”



说话时,任三叔正好戴着口罩棉帽子走过来,口罩是他特意翻出来戴上的,丢不起这份磕碜。



他一看马老太,急忙扭过身。



不让瞅,知道了。



“驾。”



牛车慢慢走远,任三叔才转回身望过去。



而车上的马老太,是打算将这件事深深地埋在心底,就当作没有发生过,与谁也不讲。



咋说啊?一把年纪被求娶,当笑谈都没法谈,臊死啦。



“老大,你这是要干什么去?”



刚过了桥,马老太就看到宋福财匆匆向这面走。



宋福财站住脚说,“娘,我正要去迎您呢。”



“没事儿,我进村就听说了,不就是被挠那点儿破事?我车上带刀,回回车上还一帮人,我们不抢别人就不错了。”



不是因为这个。



二丫掀开车帘对宋福财叫大伯,宋福财一点头,又对车里其他人点了点头,示意你们赶车先回,然后扶着他娘下车,向远处走了走:



“是三弟让我出来迎您,家里来客了,三弟的举人朋友,在等您。”



“他的朋友在等我?怎回事。”



这就是婚礼后遗症的第三个插曲。



宋福财告诉马老太:



三弟的举人朋友喝喜酒时来过咱家,不知您老有没有印象,坐在第三桌把门口那个位置。



看起来像四十出头的年纪,但实际具体多大岁数,他不清楚。



好像是来了解了解李秀那人,听那意思,了解透彻,觉得行了,想求娶。



三弟对那人讲,李秀虽是族里人,但是由于年纪轻轻就守寡,平日里,族里的男人都要对李秀避嫌,这是规矩。



所以关于李秀具体的过往还真不清楚,需要等老娘回来讲。



这不嘛,就等您老呢。



随着宋福财讲完这些,马老太进了院儿。



老太太进三儿家屋里就笑道,“来客啦。”



“婶子,扰了您。”



这位汪举人是带着礼来的,带了四样果脯登门,就是为孝敬宋孝廉的母亲,听闻老太太声音急忙站起身行礼。



他知晓这老太太挺能耐的,一把岁数了开几家铺子,说话做事很是干脆利落。



瞧瞧这位老人家的精神头,头戴灰色狐狸毛帽子,身穿披风,脖子上扎着狐狸毛围巾,精神烁烁。



马老太一边摘帽子挂在衣服挂上,解开披风随手递给她三儿,一边示意汪举人:“你坐,坐。平日里就应该多来串串门,怎么会是扰。”



钱佩英和宋茯苓、米寿,通通躲了出去,为避嫌,方便人家说话。



其实就连此时的李秀也啥都不清楚。



她哪知道宝子三叔家的贵客是冲她来的,还在后面烤蛋糕呢。



又要过年了,再加上最近成亲走礼的多,买卖不错。



李秀都没空烤列巴,竟干大活。



双方坐在沙发上互相客套一番后,汪举人先向马老太和宋福生表示:



这事,他太失礼了。



只是说句实在话,宋家的底细,太难打听,一点儿也打听不到,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门。



马老太抿口茶,点头表示理解,还帮对方解围道:“不怪你,我们家是后搬来的,你确实打听不着什么。一向都是我们向媒婆打听别人家的事。”



宋福生跟着抿口茶,在心里补充:老娘那意思是,我们家想让别人知晓的,你才能知晓。不想让你知道的,你到死也打听不到。



汪举人说:



他见过李秀,那时候他还在考秀才,是在点心棚里见到的。



而来喝喜酒那日,算是第二次见到。



马老太了然:噢,明白,是考棚那阵的事。那看来,你是一眼就相中李秀了是吧?



汪举人紧接着又将自己的情况讲明。



他妻子于四年前离世,家里有一儿两女,皆已成家,儿子在外县做主簿。



经济情况,从前的日子也就是清俭的程度,略有薄产,但基本全置办了书籍。眼下中了举才有所改善。



至于为何忽然动这个念头,是因为两个女儿女婿虽在城里住,离他近便,时而照顾,但是也想着梳洗、煮饭,身边能有个亲近人。这场大雨瘟疫下,更是觉得身边要有个伴。



马老太:明白,然后你就想到李秀了。



那个一见钟情的,比你年纪小好些岁的,长的还挺带劲的,最凑巧的是,你来喝个喜酒又二次见到啦,心里更是刺挠的。



你不找大姑娘,是嫌弃她们不懂事。



娶大姑娘,还要经管岳父岳母一大家子的事。



李秀这种有过经历的,她会惜福,既年轻能照顾你,又懂事俏丽,还没一帮娘家人做拖累,你就觉得这样才是最适合你的。



你虽没说透,但咱老太太懂。



“你的情况,我知了。”



“那婶子,她那面的情况是?”



马老太瞅眼宋福生,当着亲儿面前,撒谎不眨眼道:



“她前面那家是个短命的可怜人,下雨天非要上山下山,遇见野兽被分食。她带着独苗就随我们来了这里。我们能拉拔一把就拉拔一把,她那人,很是能干。利索劲儿,一般女人家比不得。”



听话听音,通过这话,就应该知晓,老太太是希望能撮合成的。



她压根就不提李秀之前还嫁过一家,那家不好使碰不得她,又给打跑之类的。



说那些做什么,她们要是不说,去哪查这些事儿?



倒是说的太细致,汪举人会觉得嫁两家?



嫁一家和嫁两家,谁知道男人在这件事上介不介意。



所以说,老太太想给李秀多擦擦胭粉,往美好了整。



即使她刚才在心里吐槽不少,嫌汪举人年纪大。



李秀才二十几呀,这个都四十七岁啦,翻了一番带拐弯。



可是不得不说,人家是举人老爷,头顶有光环。



人家四十七岁照样能娶水灵灵的大姑娘,是能找大姑娘的身价,却看上李秀,这也算是李秀的福分不是?



咱掏心窝子讲:就这种姻缘,别小瞧,还不好遇见呐。



马老太认为:咱就是刻意去寻都寻不到。



要知道汪举人属于三无和三有的情况。



三无:无父母,不用伺候公婆。无子女拉拔,人家孩子都成亲啦。无负担,略有资产嘛,这回考上举人更能耐啦。



三有,有钱有地位有知识。



阶级最基础的区分,就是从读书人和不识字人这里先来的。



人家一个正儿八经的举人身份,就是七十岁找个不识字的大姑娘也是找得的。



汪举人听完李秀的情况,沉吟一番表示,那他愿意给抚养小儿,还能教李秀的小儿念书,这是他最大的诚意。



说起读书,汪举人看向宋福生还感慨道:“与宋兄不同。我这次进京赶考没戏,毕竟这次就是挂着榜尾,又是这个年纪。已经做好落榜准备。想是回头寻个教书的地方,最好能在奉天学子院里做些什么。”



宋福生能说啥,只会劝:你别灰心,还没去呢。



然后给老娘使个眼色,让趁着这空档去问问。



宋福生觉得直接去试探李秀口风得了,别用媒婆走程序。



两方这么大岁数了,矫情啥?什么规不规矩礼不礼仪的,媒婆上门倒是容易传出很远。就低调的先互相问问,探探口风。



马老太家。



李秀坐在炕沿边摘下口罩,她听完还没来得及惊讶,王婆子她们先:“啥?”



妈呀,吃惊坏了。



举人啊,那可是举人老爷。



李秀你个乡下小妇人,迷倒一个举人老爷来求娶,你行啊。



嗳嗳,你们那语气注意一下。



婶子大娘们,你们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善良啦?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