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六百二十六章 老天爷不成全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六百二十六章 老天爷不成全,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真照宋福生那话来了。



陆畔确实不愿意掺和地方的事。



他不管那些人,那些人也管不到他,别看都是“官”,两码事。



他只听皇上的调令,以及在作战时,听命于上级将领,如果有上级将领的话。



所以说,和谁出面去请他无关。



能请动他的,无非是这事和百姓息息相关。



三位大人以为会直接回府衙议事,没想到,陆将军却让车赶到了浑河边。



此时,浑河边。



这场雨下的,天黑漆漆一片,雨声、河水拍岸声连绵不绝。



陆畔就站在石鱼旁。



水已经淹没到他的小腿肚,脚泡在冰凉的河水里。



顺子给他的少爷打雨伞,风很大,雨伞根本挡不住,小全子等几位小厮也打不了灯笼。



小全子被大风刮的,甚至倒退了两步。



陆畔弯腰用手在摸石鱼上的划痕。



他不想听那些人说现在水位到哪到哪了,他想亲自验证。



陆畔一边摸这些计量水位的痕迹,一边问随行官员问题。



“将军,您说什么?”



风很大,雨声也大。



陆畔满脸的雨水,雨浇的他眼睛睁不开,沉声喊道:“我问你,一个时辰前,水位到哪!”



“噢噢,将军,您看,是到这,”是到这吧?三位大人问留守在这里的衙役。



“报,这条河,上一次发洪水,当时水位上涨情况。”



他恍惚记得是八年前,那时候他还小,对这方面的记载记不太清了。



雨中,三位大人又看向留守在这里的小官员。



陆畔拧眉,雨水顺着脸颊向脖领子里流,说话都向外喷水,问顺子:“他们说什么?”



“少爷,他们说衙门里有详细记载。”意思是您到那里就清楚了,他们眼下心里没数,也需要翻阅。



陆畔点了点头,看起来好像没有不满,转身离开。



他对地方管理不参与,对地方用人更不会发表意见。



可心里却在骂:一帮棒槌,一帮领关饷混日子的。



对某些官员,陆畔好些时候真是打心眼里鄙夷。



尸位素餐。



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你都说他很是尊敬欣赏宋福生,没有茯苓,他也照样。



陆畔现在都怀疑,不提宋福生,就是九族里的那些小子再锻炼一阵是不是也比那些棒槌强?



只看那镖局就知。



有打卡、有保单,领武器需要按手印,执行完回来需要交武器,执行押运任务时,按照路线沿途经过镖局分点需要卡戳。



你再看看这个。



主管的河道官不知上一次发洪水的情况,需要现查阅,我要是自己翻阅,要你干什么?



陆畔没去衙门,直接回了国公府,让顺子他们也能有口热乎饭吃。



在顺子他们吃饭换衣时,陆畔穿着新里衣,正在查阅关于洪水的记载,府里的大夫给他背部换药。



“少爷啊,老夫有句话不知?”



陆畔一摆手制止。



“少爷,您头上这包。”



陆畔又一摆手。



大夫无奈地叹气,拎着药箱出门。



大夫不知,陆公子的伤口泡囊、红肿发炎,给宋福生家盖瓦片功不可没,后脑勺的大包也是从那里砸出来的。



大丫鬟在磨墨,陆畔端正的坐在书桌前,在向皇上请旨,打个“预防针”。



有理有据依照史料罗列,这场暴雨如若连下七日会什么样,连下十四日什么样,连下二十日,奉天府会被淹成什么样。



皇上,必要时,是否出兵抗洪?



与此同时,宋福生在给陆畔洗衣裳。



在他家换下来的,他不洗,谁洗?



钱佩英拿着用小盒装的洗衣液进屋:“老太太今晚不回来啦?”



“刚派人说不回来,在那面挤挤,晚上也对付一口。没事儿,四壮在那面。”



“你今儿考的咋样?忙的一直没问。”



“反正会的是都答上了,我觉得考的挺好。”



一般学渣考完都觉得考的挺好。



“我还寻思考完可得大睡几天,妈的,老天爷不成全。”



钱佩英想起茯苓之前捡回的一小盆雹子:“你猜多大,那最大的雹子?”



“最大的,不得赶上鸡蛋那么大?快赶上了吧?”



钱佩英点点头:“完了,粮食。”



是啊。



宋福生现在就希望明日天气赶紧放晴,他好回村看看。



突降冰雹,还降那么大的,别看就猛的下那么一阵,就那么一会儿,地上雪白一片。



都说老农民种地,一场大风大雹子,田地就会被打溜秃,全靠天赏脸吃饭。



宋福生都不敢想象他家的辣椒秧子。



还山上辣椒呢,估计眼下家里菜园子里种的菜全都得趴地上,大地里的苞米叶子被打成丝。



老农民们啊,这一年,白忙,白挨累种地。



“多亏我和阿爷学尖了,没事儿就买粮。”



学方员外爷。



那位老方,纯是逃荒逃出后遗症,有钱他就买粮,已经到了上瘾的程度。人家说了,不买粮,心慌。



而他和阿爷是谨记: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家里不缺吃时,也要买上些存起来,尤其家里人口多。



也是吓怕了,一个是封城那阵真抓瞎,一个是宋福生告诫自己:咱已经不是现代人了,思维处事不能再像现代似的。



现代,你以为各地每年没有招灾的吗?那为何生活里不缺吃喝,感觉不到?因为国强民富,现代保障很充足。



这里哪能行?



钱佩英听的也犯愁:“咱家那些房子,装修现在也停工了吧?唉,多亏封顶了。也多亏老太太从国公府回来就嚷嚷步步高,要在各户门口盖台阶。像你大伯和老爷子家没盖,这么大雨,水就会进屋,咱几家听了老太太的,就没事儿。”



宋福生说:“装修不要紧,大不了不装了。我现在就担心,别像那几名找陆畔的官员说的,要是不停下雨,咱家前后有河有山,平时风水好,这时候就不好了。”



这话可给钱佩英吓着了:“不能那样吧,咱院子离河离山都有距离,挺远呢。”还能爆发泥石流山洪是咋的?



“那就看,下多大下多久呗?”真是招灾的体质,老宋示意媳妇与他一起拧干衣裳。



:。: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