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五百八十章 为你操碎了心,磨破了嘴( 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五百八十章 为你操碎了心,磨破了嘴( 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这什么孩子。



长大了真是不如以前好玩。



宋福生松开米寿,让去一边吃饭,不抱着了。



米寿就像没看出姑父嫌弃似的,吃过饭,姐姐帮姑母拾掇桌子时,他盘腿坐在宋福生面前,唠嗑道:



“先生说……”



宋福生上来就打岔。



又是那老任头?他不乐意听。



“我也是你先生,是我给你启的蒙。”



“姑父,你听我讲,是任先生,里正爷爷,眼下的先生。



先生说,书本浩如烟海,读起来固然枯燥无味,但是比起好些书生连赶考的盘缠也没有,我们已经很好很好。



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些书生从老家步行、吃饭、搭车、住店,一直到考前的所有花销。



讲过那些穷书生的赶考花销,全靠倾一家之力种地攒的那点盘缠。



还给我们算过一年到头卖了粮,其实也攒不下几个钱。



要是遇上灾年,吃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卖粮换科考途中的花销啦。



所以有的书生会出现想下场去科考,却因银子不凑手,还要在家接着攒盘缠的情况。”



米寿微皱小眉头:“就这,咱还算他一次下场就考中。要是考不中,我刚才说的那些,从头再来一遍。”



宋福生疑惑:“先生讲这些做什么,你们一个个才多大。”



“是因为有人说闲话。”



“谁,啥时候,说你啊?”



米寿摇头:



“就前一阵,金宝哥哥我们几个和村里娃闹着玩,闹狠了,那家女人背后说我们也就是托生对了人家,要不是你有本事和叔伯能干,我们别说读书了,路上就会饿死。



金宝哥哥就要回家告奶,是先生听说后给拦住的,然后就讲了这些,意指我们真的要好好读书,多多惜福。”



钱米寿往前凑了凑,忽然拉住宋福生的两只大手,满眼真诚和佩服道:



“先生讲时,我就想起了您。姑父,你没娶上姑母前,是不是读书就那么费劲?”



娶上之后,他就晓得了,祖父说过,花了钱家不少银,那阵应是就不苦了。



宋福生翻翻眼皮,回忆了下,唉:



“恩,想念书要赶三十里路,村里没学堂,不像你们过条河就到。



过年回家,赶上下雪,三十里路走下来,一进屋像个雪人,冻的嘴打哆嗦,手僵硬,想喝口热水,抱饭碗都抱不住。



像这天不是那么特别冷了,屋里黑,为了省灯油,更是坐在院子里头学,手经常冻裂,脚冻的痒痒。”



米寿听的心疼坏了:“姑父,我会记住的,赶明不想学了就想想你,赶明金宝哥哥要是再在学堂胡闹,我就揍他。”



宋福生摸了把孩子脑袋。



厨房。



钱佩英一边刷碗一边探头瞅了瞅,小声问女儿:“他爷俩在叽叽咕咕聊什么呢?”



宋茯苓笑:“互相讲寓言故事,激励对方好好学习。”



钱佩英闻言撇了撇嘴,也憋不住笑道:“你爹就在米寿面前,一天天形象可好啦。还特意嘱咐我,不准在米寿面前揭短。”



第二日一大清早,宋福生还处于迷迷糊糊中,就感觉手旁边孩子动。



他含含糊糊道:“是米寿不?咋起这么早,来,进被窝再睡会儿。”



米寿脆声声回答道:“闻鸡起舞,一日之计在于晨,姑父,我等会儿就要去学堂啦。”



闭着眼睛的宋福生:“……”



得,他也起来吧。



给孩子当个好榜样。



早饭桌子还没有撤掉时,田喜发就他们进屋了。



宋福生握着筷子问:“吃了没?你们咋来啦?”



才问完就看到田喜发向外背粮袋子,大嫂二嫂往外拽粮袋子,外面阿爷张罗着,瞬间就给炕下面空出块地方。



他大哥二哥抬着一张大方桌走了进来。



大哥宋福财说:“老三,你盘腿坐炕上念书不得劲,我和你二哥昨儿做了张桌子椅子,你下炕试试,来,看看中不中?不中我们再调整。”



宋福生下炕,趿拉着棉鞋坐在新桌子前:“行,高度正好,挺得劲。”



他大姐又笑着走了进来。



宋银凤一边说那还真没白忙,一边将在屋里穿的新棉拖鞋给了宋福生,解释道:“我看三弟妹给胖丫做的那双挺好,在屋里穿上炕下炕近便,就是薄,给你就做了一双厚的。”



“大姐,谢谢啊。”



……



也不知是桌子椅子棉鞋的作用,还是米寿的“寓言故事”起了效果,老爸要给弟弟打个样,宋茯苓掐着手指头计算,老爸自动自觉坚持了三天。



一口气撑下来,就三天。



做到了早上米寿去学堂,他就老老实实坐在那背书。



六点到八点读什么,八点到十一点背什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两点到五点,晚饭后,油灯照耀下,看以儒家归属论,典籍、文学书籍。



三天后,就不是他了。



一大早,老爸就开始拿着书打哈欠。



过一会儿,放下书,出门。



太爷爷问他:“要什么呀?福生。”



宋茯苓听到老爸说:“不要什么,就是溜达溜达。阿爷,你可能不懂学习方面的事,这种事吧,它得劳逸结合。”



太爷爷:“没有劳,啥活也不用你干,快进屋温书。”



“那个,做好的列巴奶砖我去给送一趟?我去,不用与他们废话,见到我就能结钱。”



“不用你,我们眼下去,提一嘴任家村你名,都不查车的,进去也结钱。”



硬给撵了回来。



回来后,宋茯苓就看到老爸坐在书桌前,俩手插在暖袖里,一会儿脸凑近书瞧瞧,一会儿俩手把着椅子,耷拉着眼皮看课桌上摆的书。



一会儿又活动活动颈椎,要喝茶,“闺女,给我倒水,没有茶水了。”



就这么的,跟要了命似的熬过第四天。



第五天,老爸又开始了,更是惦记出门。



咱也不知道他出去要干啥,没有什么可要干的不是吗?



奶奶来地窖取东西看见他问:“不念书,出来晃悠么?”



老爸没好气道:“我上茅房不行啊?”



奶奶取完东西从地窖里爬出来,又看见儿子了:“咋又出来啦?”



老爸:“啧,我上茅房。”



宋茯苓听到奶奶在窗根下,嘀嘀咕咕道:“啧,怎的总啦啦尿呢,三儿这是啥毛病,抽空得瞧瞧啊。”



她噗嗤一下笑了。



是被气笑的。



真的,她都要佩服死老爸了,就这么点坚持吗?



此时,也是真的想为所有当儿女的出面吐槽:



这就是你们家长的坚持?



教育孩子一套一套的,实际上给你们现在扔回学校,像初中高中生那样学习任务很重的坐在那里不停学习,你们也坐不住吧?扪心自问一下,或许还不如儿女。



一个个,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口口声声考清北考重点,当家长的自己曾经都没做到,嘴一张却说的可轻松了。



不过,话说回来,她此时的身份很双向,这不也等于是看守老爸学习的“家长”吗?



也很想替家长们吐槽:



那作业、学习,考试,你是能躲过去是怎么的?



既然下定决心了就好好的。



明明很简单的背一背,你早晚也得背书,快些背下也就不用坐在那遭罪了多好?



不的。



抱着书,坐在那打哈欠发呆,这么的那么的,胡乱折腾、



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但就是能不动笔写就决不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不是爹你教米寿的原话吗?



唉,一个小时能搞定的事,老爸非得抓耳挠腮磨磨蹭蹭俩小时完成。



宋茯苓:“真是……”



第十天。



宋福生掐着睛明穴,掐一会儿,看一会儿书,闭会儿眼睛,像是在默读。



宋茯苓坐在炕上练毛笔字,头都没抬就提醒:“咳!”



宋福生急忙往前坐了坐,端正姿势给书拽过来看。



就这个听到咳嗽的本能动作,忽然让宋茯苓心软。



宋茯苓将毛笔放好,抬头看过去,想了想,下了炕。



去灶房时,她特意大声对钱佩英说:“娘,我去烤炉房转转,给送表格,和姐姐们聊会天。”



“啊,去吧,活动活动。”



宋茯苓一走,宋福生果然扔了书本就开始放松,躺在炕上,趁自己一人在屋没人看见,还发脾气将鞋给甩了。



钱佩英进屋瞅他那样无奈地笑:“你闺女就那么吓人吗?”



宋福生一听,满肚子委屈,扑腾盘腿坐起来道:“那头上跟长了双眼睛似的,咱也不知道她是咋发现我开小差的。我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她就咳嗽。”



“呵呵呵呵呵。”



没办法,钱佩英每每听老宋吐槽就是憋不住笑。



自从老宋开始学习,好些回她都笑出了眼泪。



这可真是上辈子欠的,欠学习,上学那阵,坐最后一排调皮捣蛋,弄个笤帚拖布都能玩起来,也欠好老师收拾。



这回来了这里,都还上吧。



人到中年不得已,还得被闺女逼学习。



宋福生拧着两眉道:



“你还能笑出来,你咋这么没同情心。你知不知道,你闺女一天跟个鬼似的,眼睛竟盯着我。



嗳?她也不说我,也不咋滴,就用眼睛看我,可她那眼神就是在逼我。



就没见过她这样的,二十多岁了,不孝。”



“嗳嗳?你这又二十多岁啦,”钱佩英揭短:“你不是说你闺女十五都不到吗?离过生日还差几个月,不到十五,然后按周岁算,不到十四周岁,也就是十三,生日又小,你都恨不得给周到十二去,眼下这又骂孩子二十多啦。”



宋福生耳朵忽然动了动,“别说了别说了,回来啦。”自个急忙下炕,现找鞋套上。



当宋茯苓进屋的时候,宋福生已经拿着书背着手,站在窗前读上了。



宋茯苓摇头:老爸像不像我们小时候,老妈老爸开门进家,咱们急忙关电视写作业的模样?



看来需要谈谈,会不会是因为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的学,所以老爸才会往后拖着蹭时间。



毕竟,学完这一样还有下一样跟着,索性就一直磨蹭。



“爹,你只要把每天的任务都学完,之后你愿意干啥就干啥,你看这样行吗?”



“真的?”



“真的,咱这里没有学无止境,咱有止境。”



宋福生连连点头,闺女要是这么说的话,这孩子还是体贴的,心里立马轻松不少。



不过,仍是止不住感慨,与女儿发牢骚道:“茯苓啊,不是爹不以身作则,你就想想,从早到晚这么学,啥人也学废了,很痛苦的,你能想象得到吧?”



宋茯苓笑出了声,“爹,你的痛苦我还真想象不到。”



又过了五天。



宋茯苓、钱佩英、马老太进城啦,给宋福生高兴坏了,他提前两天就学完了今天该学的。



也就是说,今儿他能彻底待着啦。



“上山,我上山转悠一圈,完了给村里瞧瞧那面搭水车怎么个搭法。再绕着咱们这面走一走,定下来到底怎么盖,哪家挨着哪家。”



“富贵,忠玉,走。”



“嗳,来啦来啦。”宋富贵和王忠玉也很高兴。



宋富贵还说呐:“你是真不容易,我这回亲眼见着了一天天在家念书,再也不遗憾以前家穷供不起我。我宁可凿石头。”



这话可说进了宋福生的心里:可不是?



这里考试没有及格线,要是能考六十分就录取,他就掐着分学呗,贴边能过就行。



但是这里特娘的,择优录取。咱也不知道前面能有多么优秀。



与此同时。



钱佩英也在问这个问题:“闺女,你和我讲实话,就这段日子学下来,你觉得你爹考秀才把握不?”



宋茯苓沉吟了一下,“不知道能考第几名。”



“啥?”听这意思能考过,还想让考前几名?



“娘,你别告诉他,毕竟是我认为,我又不是考官。



我参照的是好些年没科举了,今年突然开恩科恢复科考,题应该能简单一些,以我爹原身的扎实水平应该没问题。



不过,你想啊,多少年才恢复考试,报名的人也会增多,录取率相对会低,择优录取。



而且越往上考,越会往实用题上出,需要实用型人才嘛。



比如往上考举人考进士,会往平叛战乱,还有北方恢复经济方面出。



反正咱先去书肆,我再看看历年真题吧。”



钱佩英是晕晕乎乎进的书肆,秀才还没考呢,闺女就已经着手准备让老宋考举人,甚至是进士?



另一面,单独去了药房的马老太,正在拧眉看郎中。



心想:



我就是想问问抓啥药能让我儿上茅房次数少点,免得科举的时候被考官在试卷上卡屎戳,你怎么竟说些我老太太听不懂的话?



郎中被瞪了一会儿后,实属无奈不再说专业词汇,而是接地气问道:“我问你,你儿是不是动作慢了憋不住,解开裤子尿不出,提上裤子还想尿,滴滴答答不成线,这回能听懂话了吧?”



马老太回忆了一下,不知道啊,不管啦,先吃着:“恩。”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