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五百六十二章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五百六十二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这回,魏大人只拿走了一条寿司。



隔壁庞大人接踵而至。



一看宋福生吃的是这个,午休时间说了几句闲话后,只掰走了半条。



而且就这半条,庞大人也不想要来着,还是宋福生主动给的。



说尝尝吧,不要不要的,家里小女非得给做,都尝尝他闺女的手艺。



魏大人回了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看着手里的寿司,“呵”,笑了下。



有种人,总是让别人出乎意料。



因为,这紫菜很贵的啊,他认识。



可你看看宋大人平时穿什么,上下值就是那一套官服,赶着牛车来点卯,连台马车也没有。上任多久了?那屋里什么也没添置,手炉是捡他旧的。



而且不止宋大人,宋大人带来的那几位小子,更是简朴的不行,比他家小厮穿的还差。



就是觉得自个看出来了是真困难。



前一阵,搞的他还问过宋福生:来上任有没有什么难处?比如住房。



毕竟乡下来的嘛,以前就是农户。



人家说有房。



在哪条街上?



“中三道街。”



那是中街后面两条街啊,怎么赁房租了那里?你是不是没打听?那里贵,离这里还远。



宋大人当时:“啊,买之前没想到会来这里。”



听听,买的,还很早就买了,不是当上了“宋大人”之后置办的。



最近几日一起吃了几顿饭,更是让他觉得:这都几月旬啦?菠菜、芹菜、韭黄、辣椒等等,青菜样式比他家里吃的好多了。



宋福生也不知道魏大人在纳闷蔬菜的事,要是知道他一定会说:



自家种的,不值钱,和大户人家花很多钱采购是两码事。



因为我们家夏天和普通农户一样,但是一到冬天就来了劲。



打比方芹菜。



秋天时,我们都留了菜根,家里用木架子培土,别人家屋里摆花,我们家是栽种一排排芹菜,一排排新鲜葱、新鲜菠菜。



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一般人不告诉。村里人也不厌恶,见到了不会过多询问,知道这是挣钱手艺。



今年又没办法大量的种植出去卖,就种些自己吃呗,当练练手了。



魏大人咬了口寿司。



紫菜、米饭、胡萝卜、鸡蛋丝、腊肉。



这米饭咋这么香?



宋福生不知道,要是知道还会告诉魏大人:那是米饭蒸熟后,我闺女又用香油和芝麻拌了拌饭。俺闺女,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很废料费钱。



隔壁办公室的庞大人就更是感慨至深了。



甭管到啥年月,现代古代的,公务员也有穷富之分,有的公务员有好几套房子,有的公务员要倾全家之力安家到城里,看起来挺光鲜,光宗耀祖,农村亲戚都说出息了,心酸却只有自己知,置办马车都得是咬牙。



庞大人就属于后者,家底很薄。



本以为来个宋大人,应该是比他不足的,越接触越感觉想茬啦。



所以说,不是寿司的事,是细节决定很多东西,通过几顿饭就让宋福生的同僚们感觉:宋大人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空降这事,本来就……呵呵。



结果条件也不差。



和那些刚上任的穷酸的官员是两码事。



——



三层楼的钱庄门口。



钱佩英望着用大石头凿出来的硕大铜钱,对女儿讲:“那银票上写的能兑换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咱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用石头凿出来的,真是巧手,就没有他们不会凿的。



那个铜钱样式上还带着字,是人家的这个钱号。



铜钱不是空心的嘛,人家摆在楼前镇着,像个屏风似的,义重抬金,一看就很郑重。



宋茯苓却在和弟弟米寿对话:“你刚才说啥?咱们要是将银票兑了,他会扣钱?”



“是呀,姑母和姐姐不晓得嘛?”



是啊,不晓得。



在俺们现代那边,存钱是要给我们利息的,我们存个定期,银行不仅给点高息,而且还为了勾搭我们多多存款送豆油大米。



钱佩英纳闷,问钱米寿:“你是咋知道的啊?”



“以前祖父带我去过钱庄,我听来的,那阵我还问过二春……”



“行啦行啦。”二春是米寿以前的小厮,这个话题可不能让他聊,要不然他个小话痨能扯出很远。



钱佩英和宋茯苓对视一眼,又对视一眼。



母女俩被个小孩子嘲笑了,都没有去过钱庄。



再看米寿,小小年纪就逛过,那时候三四岁呀?



“娘,先进去问问吧。”



“对对对。”



进了钱庄,宋茯苓又隔着栏杆稀奇地看人家的桌子。



那桌子不知道是怎么造的。



零钱、铜板、碎银,收上来一划拉就掉进桌子里封上,四周也都是“储蓄柜”,上着锁。



钱庄此时就一个顾客,一个汉子急匆匆取完急匆匆离开。



她们娘三就显得很突兀,不过拘谨谈不上。



宋茯苓和钱佩英是现代灵魂,到啥时候,甭管见谁,骨子里她俩也觉得咱们是平等的,只要对方讲理,就没有什么不敢问不敢说的。



问我们要是兑换,是要扣钱吗?



对方一脸那是当然了,给你保管钱,那么容易呢,那还不得收点钱。



母女俩看了眼米寿:这小孩说的果然对。



“要是一千两银票都取出来,扣多少?”



对方认真地扫视一番身穿布衣的娘仨:“扣三十五两银。”



啥?



这么黑呀。



宋茯苓第一反应是:奶,难怪我爹给你银票凑了个整,你当时还这这那那觉得很占便宜,其实没多出啥。



钱佩英听完后就是:难怪古代入室盗窃的多,一般人家谁能有是几十两几百两往钱庄村,不划算,难怪都用大箱子装钱。



宋茯苓急忙又问,那要是换成金子,今日能换吗?她背九百多两的白银抱不动啊。米寿在,又不能凭空就给变走,最起来要先倒腾到小红拉的车上。换成金子就好拿了。



然后她听完后,又有了第二反应。



还是在心里对她奶说的话:“我的奶呀,您当时换的金豆子升值啦。”



咋回事呢。



战乱,黄金涨,已经不是以前黄金对白银的比例,那时候是一比十,现在是一比十四。



也就是说,马老太现在要是进城,拿出个小金豆,打比方一两的,就能换出十四两白银。



而当初老太太是用十两白银换一两金。



老太太给自个和小孙女攒的五两五两的小金子,攒了好几个。



钱佩英说:“不行过几天让你奶进趟城。”



那今天?



别换金了,不合适。



这张银票又不吉利,那就掰开,换张新银票:“取五十两银,剩下的你再给我开银票。”



拿五十花花。



白得的。



进城不花钱等于白来。



而这时,对方才知道,这穿着普通的娘仨,问东问西,真有银票啊?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