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武侠小说 >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

第356章 朝堂之声

书籍名:《我竟是第一位仙人》    作者:拾伍画生
推荐阅读:我竟是第一位仙人txt下载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笔趣阁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顶点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快眼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竟是第一位仙人》第356章 朝堂之声,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七月十五。
     正是五日一朝的朝会,周昭武即位之前,常朝十日一朝,自他即位之后,朝会的时间也由原来的十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除了常朝,还有内朝和大朝会,内朝时间不固定,参加内朝的多为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等加官。
     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周王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周王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周王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政事、谏诤拾遗、作为周王顾问、宿卫皇宫保护周王安全等,与周王关系密切。
     相比于常朝和内朝,大朝会召开规模最大,主要是彰显国家威仪。参加人员庞大,一部分是两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部分是臣服大周的周边少数民族代表。他们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武德殿。
     一直以来都是常朝地点,辰时刚至,也就是早上七点,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全都到齐。
     所有官员分成两排而站,其中右边官员官帽上清一色地插着羽毛,左边则没有。
     显然,右边站着的都是武官,左边站着的自然是文官。
     大周以武立国,所以在大周武人的地位一直都高于文人,故而在站位上武人站在更为尊贵的右边。
     两排官员相隔了数米,谁也不去搭理谁,可谓泾渭分明。
     大王还未上朝,两边的官员都在跟自己熟悉的同僚小声议论。
     “卫大人,你听说了没?咱们刚收回来的箕县又丢了!”
     “确有此事!本官还听说,朱邦国将军战死,可惜了朱将军。”
     “据说是夏人出了位绝世猛将,朱邦国将军就是死在此人手上。”
     “我得到的消息是,夏国那位绝世猛将是当今夏王第六个儿子。”
     “这下麻烦了!夏人本就好战,如今出了位绝世猛将,西面将再无安宁!”
     ……
     众人议论的还是十日前的事,因为京都地处大周东面,与大周西面边境相隔上万里之遥,消息非常滞后。
     这还是最紧要的军事消息,换做其他事情,往往一两个月后,京都方面才能收到。
     当然,朝廷自然还掌握联系西边更快的途径,但是一般不会轻易动用,除非万分紧要之事。
     “王上驾到!”
     随着宦官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所有人立刻停止议论,挺直腰杠,神色严肃。
     一名中年男子从大殿一侧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队近侍。
     这人穿着一袭明黄色龙袍,头上带着天子才能佩戴的冕冠,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红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
     他身形伟岸,比身后的近侍高了将近一个头,颌下留着长须,剑眉英挺,目光坚定,神情肃穆,有如天神下凡。
     此人正是这片土地上身份最尊贵、权势最大之人——周王周昭武。
     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黄金打造而成的龙椅上坐下。
     大殿内的所有文臣武将立刻行礼:“拜见大王!”
     “平身吧!”
     得到周昭武这句话,一众文武大臣才挺直腰杆。
     周昭武目不斜视道:“刚才寡人进殿之前,诸卿似乎在议论西边的战事。寡人也不瞒着诸位,箕县丢了,朱将军战死!”
     殿内立刻变的嘈杂,因为还有不少大臣不知道这件事。
     见殿内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内官立刻提醒一声“肃静!”
     众人这才停止议论。
     “夏国假借送还我大周之宝,派兵偷袭箕县,朱将军战死,箕县守军死伤过半,今日朝会便是议一议此事。”周昭武道。
     “没什么可议的!”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从武官那一排走出,大着嗓子道:“夏人背盟在先,我军自当出兵讨伐!”
     “不错!”
     又是一名武官走了出来,激愤道:“夏国背弃盟约不是一次两次了,跟这种蛮夷小国用不着讲规矩,杀过去就是!”
     “臣附议!”
     “臣附议!”
     ……
     几乎所有的武官都走了上来,唯有那批文官依旧不动如山。
     周昭武看向站在文官最前面一名老者,道:“许相何意?”
     老者一袭红色官袍,头发花白,留着山羊胡,目光深邃,如同两口深渊,手持笏板,不动如山。
     正是当朝左丞相许昌。
     许昌走上前,行了一礼后,道:“臣赞同出兵!”
     “哦?”
     周昭武有些意外,道:“那方才丞相为何不说?”
     许昌道:“臣方才在想,朝廷该出多少兵马?是夺回箕县还是攻打其他地方?会不会就此引发两国大战?”
     “许相这是怕了吗?”
     说话的同样是一名身穿红色官袍的老者,站在一众武官的最前面。
     他须发皆白,年岁比许昌还要大,但身材魁梧,精神饱满,说话之间双眼瞪得跟铜铃一般,犹如一头噬人的猛虎。
     老者正是当朝右丞相,世人尊称太尉的武安侯——程知进。
     许昌看着程知进道:“许昌的意思是,京都离西面边境相隔上万里之遥,边境究竟是何情况,已是十来日的事情。是否出兵,当问明情况再做决定。”
     “许相没有领过兵、打过战,可能不知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等你查明情况,黄花菜都凉了!”
     程知进冷哼一声,抬头看向高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道:“大王莫非忘了不久前夏人的黑鹰军偷袭我阴山马头镇,密谋夺取我军上万匹马,后又屠杀阴山郡多个村子,如今又是偷袭箕县,我军死伤惨重,这累累血债怎能不报?”
     他陡然提高声音:“大王,老程以为没什么好议的。夏人都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不打他们是不知道痛的。”
     “臣有奏!”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红色官袍的中年男子从文官队伍中走出。
     周昭武一见是新任的光禄大夫魏诤,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魏诤道:“大王已经准备好与南面的百越,西南的高山,西北的夏国,北面的蒙兀、郑国、鲁国开战了吗?”
     此话一出,大殿内顿时噤若寒蝉,便是周昭武也是皱起剑眉。
     “一国对六国,大王能敌否?”魏诤又是问道。
     紧随其后,又是几名文官走了出来。
     “大王,战无小事,一旦我大周主动派兵攻打,势必会挑起两国大战。北面的郑国和鲁国绝对不会安安静静地看着,他们一定会出兵。”
     “是啊!大王!若是一战能灭了夏国,此战可打。可夏国如今据有二十八州之地,灭不了它势必会引起它疯狂报复。”
     “臣以为妄言刀兵者该杀!”
     ……
     右边一众武官见都上升到要杀了他们的高度了,哪还能忍住。
     “我看你们这些人就是没卵蛋的怂货!人家都打到咱们头上了,你们还不敢还手!”
     “呸!他们中一定是有人收了夏国的好处,要不然怎么替那些夏人说话?”
     “大王!臣请大王彻查!找出奸细,诛他们九族!”
     ……
     两边人一边喊着对方不顾大局误国误民该杀,另一边喊着对方混进了夏国奸细该株连九族。
     “你们这些莽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打战不要钱吗?打战不死人吗?”
     “我呸!腐儒!没卵子的怂货!听到夏人杀过来是不是裤子都尿湿了?”
     “你们才尿湿裤子呢!我虽是文官,但也是习武之人,有种的咱们比划比划!”
     “哟!还敢跟老子叫板?就你那小身板,老子一拳能把你屎都打出来!”
     “打就打!当老子怕你啊!待会儿打残了,有种地别找大王哭鼻子!”
     “来啊!孙子!”
     ……
     周昭武高坐在龙椅上,看着手底下人在那儿争吵不休,吐沫星子横飞,一只手忍不住扶在额头上。
     脑仁疼。
     眼见两边就要动起手来,内官再次喊道:“肃静!”
     众人闻言,才“恋恋不舍”地分开,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诸卿所言皆是有理,是否出兵,此事容寡人再想想,退朝!”
     说完这话,周昭武走下龙椅,留一众文臣武将在那儿干站着。
     一名年轻的文官凑到左丞相许昌近前,道:“许相,大王这是何意?是打还是不打?”
     许昌目光闪动,沉吟道:“天威难测,大王也许在等什么。”
     “等什么?”年轻文官不解。
     许昌道:“湟州离咱们太远了,战事传到这儿已经过去十来天了,湟州那里肯定有所动作,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年轻文官忽然想到了什么,道:“许相的意思是,大王在等鲍大人的消息?”
     “哼!鲍正这老小子不是省油的灯,大王派他出任湟州刺史,就是将湟州一切都托付给了他,相信鲍正一定会处理好这事的。”许昌捻须说道。
     “这么说,西面一切都由鲍大人决定了,那还议什么?”年轻文官迷糊了。
     许昌看着他道:“你啊!多看、多听、少说话,多学学!”
     “不错!你小子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时,右丞相程知进走了过来,看着许昌笑道:“许相,去老程府上喝两杯?”
     “那就叨扰了!”许昌拱了拱手。
     随后,两人并排着走出了大殿。
     年轻文官看着刚才还针锋相对的左右丞相,转头就结伴而行,顿时傻眼了。
     他回想着两位老大人刚才的话,不知道这二人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不过,有一点他看出来了,这两位老大人十有八九看出了大王的意思。
     “到底什么意思?”
     一头雾水地走出了大殿,忽然想到这事还得问两位老大人,可找了半天都没发现他们的身影,好似凭空消失了。
     他哪里知晓,许昌与程知进刚出武德殿就被一名内官请到太和殿。
     天子周昭武已经褪下了龙袍,换上了常服,慵懒地靠在木质龙椅上。
     左右丞相进来后,立刻躬身行礼。
     “都坐吧。”周昭武很是随意道。
     二人依言跪坐在周昭武的左右下首,显然已经不是头一次来这儿了。
     事实上,太和殿便是周昭武内朝的地方,作为左右丞相自然是经常参与的。
     “你二人对于今天的朝议有何看法?”周昭武道。
     二人彼此看了对方一眼,都知道周昭武这是要听他们讲真话了。
     “许爱卿,你先说。”周昭武看向左下首的许昌。
     许昌道:“老臣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你这话是寡人那位新晋破虏将军说的,他说得很有道理。”周昭武道。
     许昌接着道:“老臣以为,战争的发起需要考虑多方的因素。第一条就是思想,民众的思想能否与君王保持一致。如果臣子与百姓都不支持打战,君王一意孤行发起战争,这样的战争必败!”
     “你说得不错。”
     周昭武点头,之前他在朝堂上抛出这个问题就是想看看文武百官的意见。
     他周昭武能在短短十几年将大周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并且国力蒸蒸日上,靠的就是他能处处为百姓着想。
     “程老将军的意思呢?”他又看向另一边的程知进。
     程知进道:“箕县被夺已有一段时日,鲍正那老小子一定已经做出了应对,不妨等等鲍正的消息。如果夏人得寸进尺,老臣觉得此战必须要打,还得大打!”
     他杀气腾腾道:“我大周在大王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远胜先王。可是从来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将士们的刀剑都生锈了。大周如今正需要一场大战,一场立威之战,让周边那些蛮夷小国不敢在小觑我大周。”
     周昭武微微点头,随即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北面的鲁国、郑国横插一脚当如何应对?”
     “刷!”
     程知进直接起身,斩钉截铁道:“老臣愿披甲上阵,替大王誓死守住北境!”
     “老臣也愿意走一趟北面,为大王分忧!”许昌也起身说道。
     周昭武闻言大喜:“好!好啊!君臣一心,我大周必胜!”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骚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特比伦世界 网游:剑破岁月长河你们不该降临 疯了!全球被华夏流卡牌疯狂种草 诡异序列:从国术开始长生 快穿:我成了末日救世主 中国特种兵之异界纵横 摆烂五百年,剑仙身份藏不住了! 穿书之带着变异犬闯末世 人间正道:将军梦从救解语石开始 穿越仙侠,别人修仙我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