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128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128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丁未,魏主如河西。
    起初,明帝还是亲王时,因褚渊风度翩翩,有素雅的气质,便与他成为要好的朋友。等到明帝即位,他们之间也十分信任依托。明帝病势加重,褚渊正在吴郡太守任上,明帝紧急将召褚渊入宫。褚渊来到京城,到宫中晋见,明帝泪流满面地说:“我病得很重,因此召见你,想让你穿黄棉袄!”黄棉袄是乳母穿的衣服,意为向他托孤。明帝和褚渊谋划将建安王刘休仁诛杀,褚渊认为不该那样做,明帝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很呆,不足与你谋划国家大事。”褚渊害怕,被迫从命。于是,明帝再次将褚渊任命为吏部尚书。庚午日,又将尚书右仆射袁粲任命为尚书公,将褚渊任命为左仆射。
    明帝十分厌恶太子屯骑校尉寿寂之的勇猛雄健。恰巧,相关部门奏报寿寂之擅自将巡逻军官诛杀,明帝把寿寂之贬到越州,在途中杀了他。
    丙戌日,追废已故晋平王刘休祐为平民。
    巴陵王刘休若来到京口,听说建安王刘休仁被毒死,越发恐惧。明帝认为刘休若为人较温和,有着憨厚的品格,能协调纠纷,各方人士都很敬重他,恐怕他将来会夺取幼主刘昱的帝位。明帝原打算派使臣前去将刘休若诛杀,担心他抗命,想要征召他到朝廷朝见,又怕这样会使他猜疑震惊。六月丁酉日,明帝将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将刘休若任命为江州刺史。明帝亲自给刘休若写信,十分亲切地征召刘休若到京师来,出席七月七日的皇家盛宴。
    丁未日,北魏主前往河西。
    秋七月,巴陵哀王休若至建康;乙丑,赐死于第,赠侍中、司空。复以桂阳王休范为江州刺史。时上诸弟俱尽,唯休范以人才凡劣,不为上所忌,故得全。
    秋季七月,巴陵哀王刘休若来到建康。乙丑日,明帝派人前往巴陵王府,下令让刘休若自尽。将刘休若追赠为侍中、司空。再命令桂阳王刘休范返回江州出任刺史。当时,明帝清除了他所有的兄弟,唯独刘休范由于人品低劣,才能平庸,不被明帝忌惮,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沈约论曰:“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太祖经国之义虽弘,隆家之道不足。彭城王照不窥古,徒见昆弟之义,未识君臣之礼,冀以家情行之国道,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翦落洪枝,不待顾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履霜有渐,坚冰自至:事情的发展就像从下霜到形成坚冰一样,是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所由来远矣!
    沈约评论说:圣人制定法律,创立制度,务必称引古代明圣的君主。这是因为古代明君圣王遗留下来的教训与风范,完全能够成为后世的榜样。太祖文帝虽然有宏大的整治国家的规划,然而使家族兴隆的办法却存在不足。彭城王刘义康不了解历史,所以看到的只有兄弟之情,却不懂得君臣的礼节,想在治国时运用家族中的亲情。人主已经起了疑心,他还要冒犯;宠信已经用尽,他还不醒悟。以致仅仅犯了只需斥责训诫的小错误,却将杀身灭门的大祸招来。开创猜忌的先例,警示了后人。太宗明帝因袭猜忌的情绪,根据先例,残杀兄弟,毫无顾忌。随后,朝廷的根本得不到保护,幼主孤零,坐在宝座上,国家的威严和权柄由于皇帝的势弱而发生变化,皇室的命运也随着人心而发生变化。这就像降霜结冰一样,逐渐形成,起因在很久以前。
    裴子野论曰:“夫噬虎之兽,知爱己子;搏狸之鸟,非护异巢。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在原:指兄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宋德告终,非天废也。夫危亡之君,未尝不先弃本枝,妪煦旁孽;推诚嬖狎,疾恶父兄。前乘覆车,后来并辔。借使叔仲有国,犹不失配天;而他人入室,将七庙绝祀;曾是莫怀,甘心揃落。晋武背文明之托,而覆中州者贾后;太祖弃初宁之誓,而登合殿者元凶。祸福无门,奚其豫择!友于兄弟,不亦安乎!
    裴子野评论说:吞食猛虎的猛兽,懂得疼爱自己的儿子;与狸猫搏斗的飞鸟,不保护其他鸟类的巢穴。太宗明帝为了保护自己的养子,却对一母同胞兄弟进行屠杀,昏庸无道到了极点,自然不懂得兄弟和父子的伦常。宋朝的灭亡,并不是上天的意愿。亡国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先将本枝砍断,而对旁枝进行培育的。与邪恶却信任的人推心置腹,对父亲或兄弟却深为厌恶。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还在并驾齐驱。若是兄弟继承帝位,祖先的灵位还是会配享上天,但他人占据宝座,七座祖庙的祭祀将全部断绝。不将这件事挂怀,情愿把本枝一一剪落。晋武帝不遵从母亲王元姬的嘱托,结果贾后令中原沦陷。太祖文帝不遵守初宁陵誓言,使得元凶刘劭登上宝座。祸福无门,怎么能事先选择!兄弟互相亲爱,怎会不平安!
    丙寅,魏主至阴山。
    初,吴喜之讨会稽也,言于上曰:“得寻阳王子房及诸贼帅,皆即于东戮之。”既而生送子房,释顾琛等。上以其新立大功,不问,而心衔之。及克荆州,剽掠,赃以万计。寿寂之死,喜为淮陵太守,督豫州诸军事,闻之,内惧,启乞中散大夫[中散大夫:为当时一种闲散无职权的官职。],上尤疑骇。或谮萧道成在淮阴有二心于魏,上封银壶酒,使喜自持赐道成。道成惧,欲逃,喜以情告道成,且先为之饮,道成即饮之。喜还朝,保证道成。或密以启上,上以喜多计数,素得人情,恐其不能事幼主;乃召喜入内殿,与共言谑甚款。既出,赐以名馔。寻赐死,然犹发诏赙赐。
    丙寅日,北魏主到达阴山。
    起初,吴喜征讨寻阳政权的会稽郡时,向明帝报告说:“若是抓住寻阳王刘子房和贼寇的将领,就在东部当场杀掉。”后来将刘子房活捉,押至建康,并将吴郡太守顾琛等释放。明帝因吴喜刚刚立下大功,并未追究,但心中十分痛恨。等到将荆州攻克后,吴喜肆意掠夺,贪赃以万计。寿寂之被杀时,吴喜担任淮陵太守,统管豫州诸军事,得到消息,很是恐惧,向明帝上奏请求调任中散大夫,明帝疑心大起。这时,有人暗中揭发萧道成在淮阴与北魏私通。明帝把酒装银壶里,加上封条,派吴喜亲自给萧道成送去。萧道成害怕,准备逃走,吴喜对萧道成说出实情,并且先喝下了一些,萧道成这才敢喝。吴喜返回京师,在皇帝面前担保萧道成的忠贞。然而,有人暗中检举,明帝认为吴喜有太多的谋略,而又一向有人缘,担心他不能侍奉幼主,于是将吴喜召到后宫内殿,随意闲谈,偶尔打趣开开玩笑,非常密切。吴喜告辞出来,明帝又给他赏赐名菜。然后命他自杀,但依然下诏颁发丧葬费用。
    又与刘勔等诏曰:“吴喜轻狡万端,苟取物情。昔大明中,黟、歙有亡命数千人,攻县邑,杀官长,刘子尚遣三千精甲讨之,再往失利。孝武以喜将数十人至县,说诱群贼,贼即归降。诡数幻惑,乃能如此。及泰始初东讨,止有三百人,直造三吴,凡再经薄战,而自破冈以东,至海十郡[至海十郡:指晋陵、义兴、吴郡、吴兴、南东海、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等十郡。],无不清荡。百姓闻吴河东来,便望风自退;若非积取三吴人情,何以得弭伏如此!寻喜心迹,岂可奉守文之主,遭国家可乘之会邪!譬如饵药,当人羸冷,资散石以全身,及热势发动,去坚积以止患,非忘其功,势不获已耳。”
    戊寅,以淮阴为北兖州,征萧道成入朝。道成所亲以朝廷方诛大臣,劝勿就征,道成曰:“诸卿殊不见事!主上自以太子稚弱,翦除诸弟,何预他人!今唯应速发;淹留顾望,必将见疑。且骨肉相残,自非灵长之祚,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既至,拜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明帝又给刘勔等人下诏,对杀吴喜的原因解释说:“吴喜轻浮狡诈,变化多端,很会收买人心。曾经,在大明年间,黟县与歙县有数千亡命徒,进攻县城,杀害官员,刘子尚派三千精锐士卒前去征讨,但两次都被打败。孝武帝派吴喜带领数十人抵达县城,对群贼游说诱降,群贼当即投降。诡秘蛊惑的人,才会这样。等到泰始初年,派吴喜东征,他仅仅带了三百人,竟可以长驱直入三吴,小小地奋战两次,从破冈向东,直到大海,一共十郡,全都得以平定。百姓得知吴喜到来,全部望风自退,要不是多年以来赢得三吴人士的感情,怎么可以令他们如此心服!探查吴喜的心迹,一定不会尊奉正统君主,而放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好比吃药,在人发冷的时候,应当服热身的药;在人发热的时候,应当服退热的药。并不是忘记了他的功劳,而是被形势逼迫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