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第11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第1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甲申,谢晦以领军府屋败,悉令家人出外,聚将士于府内;又使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夜,邀檀道济同宿,晦悚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夏季四月甲辰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向东巡视大宁。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镇南将军乞伏吉毗等率领一万步骑兵,向南征讨白苟、车孚、崔提、旁为等四个部族,全部降服。
    刘宋司空徐羡之等因为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是刘宋武帝时期的大将,威望慑服朝廷内外,并且掌管兵权,于是征召檀道济以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二人都到达京师建康,徐羡之等就把废立皇帝的谋划告诉给他们。
    甲申日,领军将军谢晦声称领军将军府房屋破败,于是把家人全部搬迁到别的地方,而在府中招集将士;又派中书舍人刑安泰、潘盛作为内应。这天夜里,谢晦邀请檀道济共居一室,谢晦振奋激动不已,睡不着觉,檀道济却倒头就睡,十分酣甜,谢晦不禁大为敬佩。
    当时少帝刘义符在皇家华林园里建造了一排商店,亲自买入卖出,又跟左右佞臣一起划船取乐。傍晚,刘义符又领着左右游逛天渊池,夜里就在龙舟上歇息。乙酉日凌晨,檀道济领兵开道,徐羡之等跟在后面,从云龙门入宫;邢安泰等已经事先说服皇家禁卫军,因此没有人出来阻止。刘义符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进来击杀刘义符的两个侍从,砍伤刘义符的手指,挟持刘义符出了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别,由军士把刘义符护送到故居太子宫。
    侍中程道惠劝羡之等立皇弟南豫州刺史义恭。羡之等以宜都王义隆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数帝过恶,废为营阳王,以宜都王纂承大统,赦死罪以下。又称皇太后令,奉还玺绂;并废皇后为营阳王妃,迁营阳王于吴。使檀道济入守朝堂。王至吴,止金昌亭;六月癸丑,羡之等使邢安泰就弑之。王多力,突走出昌门,追者以门关踣而弑之。
    裴子野论曰:古者人君养子,能言而师授之辞,能行而傅相之礼。宋之教诲,雅异于斯,居中则任仆妾,处外则近趋走。太子、皇子,有帅,有侍,是二职者,皆台皂也。制其行止,授其法则,导达臧否,罔弗由之;言不及于礼义,识不达于今古,谨敕者能劝之以吝啬,狂愚者或诱之以凶慝。虽有师傅,多以耆艾大夫为之;虽有友及文学,多以膏粱年少为之;具位而已,亦弗与游。幼王临州,长史行事;宣传教命,又有典签;往往专恣,窃弄威权,是以本根虽茂而端良甚寡。嗣君冲幼[冲幼:年幼。],世继奸回,虽恶物丑类,天然自出,然习则生常,其流远矣。降及太宗,举天下而弃之,亦昵比之为也。呜呼!有国有家,其鉴之矣!
    
    刘义隆,选自《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侍中程道惠劝谏徐羡之等人拥立皇弟南豫州刺史刘义恭。徐羡义等认为宜都王刘义隆素来享有很高的威望,又有很多祥瑞之兆出现,于是宣称奉皇太后张氏的命令,列数刘义符过失罪恶,将他废黜为营阳王,而拥立宜都王刘义隆继位,赦免死罪以下的犯人。又声称奉皇太后的命令,收回皇帝印信;将皇后司马茂英贬为营阳王妃,把刘义符迁徙到吴郡。由檀道济入宫守卫朝堂。刘义符到达吴郡后,被幽禁在金昌亭;六月癸丑日,徐羡之等派邢安泰前去刺杀刘义符。刘义符身强力壮,奋战突围,逃出昌门,追兵用门闩将刘义符击倒在地,将他杀死。
    裴子野评论认为:古代君王教养儿子,在儿子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师傅教导他文辞,会走路的时候,就让师傅教导他礼仪。刘宋国的皇家教育,向来与此不同,皇子在宫中的时候就任由奴仆婢女教导,在宫外就亲近左右跟班。太子和皇子都有所属的“帅”和“侍”,但是,担任这两种职务的人全是等级低下的臣仆。太子、皇子们说话做事,教导修养,以及行善行恶都由他们教导;而他们的言论从不涉及礼义,知识不能通达古今,因此拘束谨慎的人能将太子和皇子教导得小气鄙俗,而狂妄粗暴的人则可能把太子和皇子教导得凶暴邪恶。太子、皇子们尽管也有老师,但是多由年老力衰的大臣担任;虽然也设置了“友”和“文学”,但是多由一些纨绔子弟充任;徒有虚名而已,皇子们都不愿意同这些人来往。亲王还年幼就赴州就任,而担负实际责任的,却是长史;宣传教化,又设有典签一职;他们也往往窃取权利,恣意横行,所以皇族根部虽然非常茂盛,但是优良的枝叶却很少。继位的小皇帝年幼,邪恶奸佞的人世代不断,虽然恶物丑类,出自上天,然而习俗已经形成,流毒久远。直到刘宋太宗皇帝刘彧,最是无道,整个国家都背弃他,也是因为亲近奸佞小人的缘故。呜呼!有国有家的人,应该以此为借鉴!
    傅亮帅行台百官奉法驾迎宜都王于江陵。祠部尚书蔡廓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与之别。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弑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时亮已与羡之议害营阳王,乃驰信止之,不及。羡之大怒曰:“与人共计议,如何旋背即卖恶于人邪?”羡之等又遣使者杀前庐陵王义真于新安。
    羡之以荆州地重,恐宜都王至,或别用人,乃亟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
    秋七月,行台至江陵,立行门于城南,题曰“大司马门”。傅亮帅百僚诣门上表,进玺绂,仪物甚盛。宜都王时年十八,下教曰:“猥以不德,谬降大命,顾己兢悸,何以克堪!辄当暂归朝廷,展哀陵寝,并与贤彦申写所怀,望体其心,勿为辞费。”府州佐史并称臣,请题榜诸门,一依宫省;王皆不许。教州、府、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原逋责。
    刘宋尚书令傅亮统领行台的文武百官携带皇帝专用的法驾,前往江陵奉迎宜都王刘义隆。祠部尚书蔡廓随行到达寻阳,因为患病不能继续前行;傅亮就与他分别。蔡廓说:“如今营阳王刘义符身在吴郡,朝廷的供奉理应十分优厚;一旦发生不幸,你们几人就犯了弑君之罪,到了那个时候,想要继续活命就艰难了!”当时,傅亮已经与徐羡之谋划加害营阳王刘义符,听了蔡廓的这番话,就立刻写信给徐羡之,阻止这次行动,却已经来不及了。徐羡之大为愤怒,说:“与人共同谋划好的计策,怎么可以转过身来就改变主意,而让别人承担恶名呢?”徐羡之等又派使者杀死流放到新安的前庐陵王刘义真。
    徐羡之认为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担心宜都王刘义隆到达京师后会任命别人继任,于是他以录尚书事、总领朝政的名义,任命领军将军谢晦代理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希望谢晦居于外地,作为外援,于是替谢晦配备了精锐的军队和能征善战的将领。
    秋季七月,行台到达江陵,在城南立起象征性的宫城城门,题名为“大司马门”。傅亮领着文武百官前往“大司马门”,呈上奏章与皇帝的玉玺、服装,仪式盛大而隆重。宜都王刘义隆当时只有十八岁,发布文告说:“我无德无才,承蒙上天错爱降下大命,实在惊惶不已,怎么能够负担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如今暂时回到京师,祭祀祖先陵墓,并向朝中贤能的大臣言明我的意见,希望各位大臣体谅我的用心,不要再说别的。”荆州府州长史以及其他辅佐官员一律称臣,都请求仿效国都宫城,更改各门的名称;刘义隆一律不应许。而且命令荆州、都督府和宜都国的官署宽宥管辖地区内已判决的罪行,免除无力偿还的债务。
    诸将佐闻营阳、庐陵王死,皆以为疑,劝王不可东下。司马王华曰:“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虽嗣主不纲[不纲:谓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人望未改。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诸生,非有晋宣帝、王大将军之心明矣;受寄崇重,未容遽敢背德。畏庐陵严断[严断:谓严厉断处,不予宽宥。],将来必不自容;以殿下宽睿慈仁,远近所知,且越次奉迎,冀以见德;悠悠之论,殆必不然。又,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孰肯相让!就怀不轨,势必不行。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贪生过深,宁敢一朝顿怀逆志!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殿下但当长驱六辔,以副天人之心。”王曰:“卿复欲为宋昌邪!”长史王昙首、南蛮校尉到彦之皆劝王行,昙首仍陈天人符应。王乃曰:“诸公受遗,不容背义。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乃命王华总后任,留镇荆州。王欲使到彦之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反,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4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2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