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

第82页

书籍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    作者:司马光
推荐阅读: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txt下载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笔趣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顶点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快眼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9》第8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岐王听说皇帝进入洛阳,心中十分不安,便派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李继曮入朝进贡,开始上表以臣子自称。皇帝认为他是前朝老臣,和太祖辈分相同,于是特别以厚礼相待,每次颁布诏书时只以岐王相称而不直呼其名。庚戌日,朝廷加授李继曮中书令头衔,并送他回去。
    皇帝颁布敕令:“宦官不应居留在外,所有前朝宦官和各道监军以及私家所养的人,无论贵贱,一律遣送回京城。”当时皇帝身边已有五百人,到了这时候将近一千人。皇帝赐给他们的俸禄都很优厚,用一定的职务安置他们,让他们充当自己的心腹。宫内各司使,从天祐年间开始,都用一般士人代替,这时再次起用宦官,宦官逐渐干预政事。不久再次设置各道监军,节度使领兵出征或留在朝中,军府政务都由监军处理,他们欺凌主帅,仗势争权,因此各藩镇都非常愤怒。
    契丹出塞。召李嗣源旋师 [旋师:回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曮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癸丑,表请正藩臣之礼,优诏不许。
    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豆卢革曰:“钱谷细事,一健吏可办耳。魏都根本之地,顾不重乎!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余,智力不足,必不得已,使之居朝廷,众人辅之,犹愈于专委方面也。”革为之言于崇韬,崇韬乃奏留张宪于东京。甲寅,以正言为租庸使。正言昏懦,谦利其易制故也。
    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契丹军队退出边塞。皇帝命令李嗣源率军回师,派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在瓦桥驻守。
    李继曮看到唐军十分强大,回来向岐王报告,岐王更加畏惧。癸丑日,岐王上表请求正藩臣的礼节,皇帝下诏没有批准。
    孔谦对张宪的到来不满,向豆卢革进言说:“钱粮是细小的事,一个精干的官吏就可以处理。魏都是国家的根本之地,难道不应当更重视吗?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余,才智不足,如果不得已,可以让他在朝廷任职,众人辅佐他,要好过专门委任他独自担任一方事。”豆卢革为孔谦将这个意思告诉了郭崇韬,郭崇韬于是奏请将张宪留在东京。甲寅日,将王正言任命为租庸使。王正言昏聩懦弱,孔谦是因为他容易被控制才选择了他。
    李存审奏报契丹人已经退去,又得到了新州。
    戊午日,皇帝敕令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全都隶属于租庸使管辖。
    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迎太后、太妃于晋阳,太妃曰:“陵庙在此,若相与俱行,岁时何人奉祀!”遂留不来。太后至,庚申,上出迎于河阳;辛酉,从太后入洛阳。
    二月己巳朔,上祀南郊,大赦。孔谦欲聚敛以求媚,凡赦文所蠲者,谦复征之。自是每有诏令,人皆不信,百姓愁怨。
    郭崇韬初至汴、洛,颇受藩镇馈遗,所亲或谏之,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藉外财!但以伪梁之季,贿赂成风,今河南藩镇,皆梁之旧臣,主上之仇雠也,若拒,其意能无惧乎!吾特为国家藏之私室耳。”及将祀南郊,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先是,宦官劝帝分天下财赋为内外府,州县上供者入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入内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于是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积。及有司办郊祀,乏劳军钱,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倾家所有以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助有司。”上默然久之,曰:“吾晋阳自有储积,可令租庸辇取以相助。”于是取李继韬私第金帛数十万以益之,军士皆不满望 [满望:满足所望,相当于满意。],始怨恨,有离心矣。
    皇帝派其弟李存渥、其子李继岌前往晋阳迎接太后、太妃,太妃说:“祖宗陵庙在此处,如果我们一起离开,每年四时由谁来奉祀祖先!”于是她留下没有前来。太后到了洛阳,庚申日,皇帝来到河阳迎接;辛酉日,皇帝跟随太后进入洛阳。
    二月己巳朔日,皇帝来到南郊祭天,宣布大赦。孔谦想用搜刮民财的方法讨好皇帝,凡是赦文中免除的租税,孔谦恢复征收。从此每次发布诏令,人们都并不相信,百姓都感到忧愁怨恨。
    郭崇韬来到汴梁、洛阳之初,收受了大量藩镇的馈赠,他的亲信中有人劝谏他,郭崇韬说:“我集将相职位于一身,俸禄多达巨万,难道还要借用外财!只是伪梁末期,贿赂形成风气,如今黄河以南的藩镇官吏都是从前伪梁的旧臣,与皇帝是仇人,如果拒绝他们,他们心中怎么能不感到害怕呢!我是替国家先将这些钱收藏在家里。”等到皇帝即将前往南郊祭天时,郭崇韬带头捐献劳军钱十万缗。在这之前,宦官们曾劝说皇帝将国家的财政分为内府、外府,州县上缴的税收归外府,充当国家的经费,方镇贡献的归内府,供皇帝饮宴、游乐以及赏赐左右所用。于是外府的费用经常短缺没有剩余,而内府钱财却堆得像山一样。等到有关部门要筹办郊祀时,慰劳军队的费用不足,郭崇韬对皇帝说:“我已拿出所有家产资助郊祀大礼,希望陛下也从内府拿出一些钱财资助给有关部门。”皇帝沉默了许久,说:“我在晋阳自有积蓄,可以命令租庸使用车运来相助。”于是从李继韬的家中取来数十万金帛帮助主管部门。军队的士卒都十分不满,开始有了怨恨之情和叛离之心。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榷安邑、解县盐,每季输省课。己卯,以继麟充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己,进岐王爵为秦王,仍不名、不拜。
    郭崇韬知李绍宏怏怏,乃置内句使,掌句三司财赋,以绍宏为之,冀弭其意,而绍宏终不悦,徒使州县增移报之烦。
    崇韬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旦夕车马填门。性刚急,遇事辄发,嬖幸侥求,多所摧仰,宦官疾之,朝夕短之于上。崇韬扼腕,欲制之不能。豆卢革、韦说尝问之曰:“汾阳王本太原人徙华阴,公世家雁门,岂其枝派邪?”崇韬因曰:“遭乱,亡失谱谍,尝闻先人言,上距汾阳四世耳。”革曰:“然则固从祖也。”崇韬由是以膏梁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 [引拔:引进提拔。]浮华,鄙弃勋旧。有求官者,崇韬曰:“深知公功能,然门地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由是嬖幸疾之于内,勋旧怨之于外。崇韬屡请以枢密使让李绍宏,上不许;又请分枢密院事归内诸司以轻其权,而宦官谤之不已。崇韬郁郁不得志,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其人曰:“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求安邑、解县的盐实行专卖,每季向朝廷征收缴送一次。己卯日,将李继麟任命为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巳日,将岐王李茂贞进封为秦王,仍然不称名、不下拜。
    郭崇韬知道李绍宏心里不高兴,于是设置了内句使,负责三司财赋的考核,让李绍宏担任此职,希望消除他不满的情绪,然而李绍宏始终还是不高兴,只是使州县在移报时徒然增加了许多麻烦。
    郭崇韬兼将相之职,又兼领地方节度使,他将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其权力可与皇帝相比,每天早晚门前都被车马填满。他生性刚愎急躁,遇事容易发作,皇帝宠爱的人有非分的请求,多数遭到压制,宦官们对他非常憎恨,每天在皇帝面前说他的短处。郭崇韬非常愤怒,想制裁他们但又无能为力。豆卢革、韦说曾经问他说:“汾阳王郭子仪原为太原人,后来迁到华阴,您世代居于雁门,是不是他的枝派?”郭崇韬于是说:“由于遭受动乱,丢失了谱牒,曾经从先人那里听说,我上与汾阳王相距只有四世罢了。”豆卢革说:“那么就是堂祖父。”郭崇韬于是便以出身高门自居,也经常鉴别人们的门第,引进提拔华而不实的人,轻视舍弃从前有过功劳的旧臣,有请求官职的人,郭崇韬说:“我十分了解你的功绩和才能,然而你出身寒门,不敢有所任用,恐怕受到名流的讥笑。”因此嬖幸宠臣在宫内中伤他,从前的功臣在外怨恨他。郭崇韬屡次请求把枢密使的官职让给李绍宏,皇帝一直不同意;又请求把枢密院的事务分出一部分给宦官掌握的内诸司以减轻他的权力,然而宦官们对他的毁谤却没完没了。郭崇韬郁郁不得志,便与他的亲信们谋划回到本镇暂避,和他一起谋划的那个亲信说:“不可以这样做,蛟龙失去水,蝼蚁都可以将它制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20 赢家的诅咒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9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0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8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7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6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