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珊瑚梦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珊瑚梦

(二十二)春节成婚

书籍名:《珊瑚梦》    作者:忻延
推荐阅读:珊瑚梦txt下载 珊瑚梦笔趣阁 珊瑚梦顶点 珊瑚梦快眼 珊瑚梦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珊瑚梦》(二十二)春节成婚,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春节将到,学校放假,我们该准备回家结婚的事了。

学校特别照顾,从食堂给我特批了二斤胡油,五斤白面。我又托学生家长从粮站特批了十斤白面,托学生从村里买了三斤胡油。这是家里最缺的东西,有这五斤胡油、十五斤白面,只婚宴及婚礼前后用,应该够了。

婚礼对你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事,我该为你再准备些什么呢?而你自己该准备的那就更多了。但越临近过年你的工作越忙,不仅上班时间根本无法抽出身来办自己的事,而且还天天加班,有时甚至到晚上十点以后。而你又一下也舍不得请假,因为一旦请假工资就没有了。

其它我还可以代你办,但领结婚证总得两人一起去吧。结果,直到回家的前一天下午六点,咱俩才匆匆忙忙地跑到市民委员会,可具体管结婚登记的人早下班了。好在那人是我教过的一位学生的家长,我便跑到人家家里去找。听说我第二天一早就要回老家,是来急着办结婚证的,十分热情,立即同我一起专门到办公室办理。

他拿出两份盖有“县革命委员会”大印的大红“结婚证”让我们在印好的位置填写姓名、性别、年龄,我们写好后,他又郑重地盖上了“县城关市民革命委员会”的大红印章,下面的日期是: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一日。

这一切办妥后,他把两份“结婚证”分别递到你我手中,并向我们表示祝贺。可我们却因为来时匆忙,身上竟没带一些喜糖,我又不抽烟,身上连盒香烟也没有,只能连声地说:“对不起,实在对不起,连颗糖也没……”真是尴尬极了。

不过,这最重要的一件事办得如此顺利,心里还是十分高兴。出了市民委员会大门,在路灯下,我们把大红的结婚证张开,双手捧着,边走边看,在大街上第一次肩并肩,手拉手,靠得那么近……



第二天一早,我便到了你家。你的弟妹们高兴得又蹦又跳,你父母给我们做了当时最好的饭油糕粉汤。吃了饭,你弟妹们高兴地放起了喜炮,我们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启程了。

下午五点多钟,我们下了火车,但到我家还有三十多里的路程。家里已经提前把自行车捎到城里一位远房亲戚家。下车后,我赶紧到亲戚家骑上自行车,便带着你上路了。车轮蹬得飞快,我们迎着冬日斜阳的光辉,像一对比翼鸟并翅向家里飞去。

但冬季日短,当我们走下公路,踏上回家的土路时,太阳已经落山。土路本就坑坑洼洼,加上积雪还未溶化,天光渐暗,我们又带着不少东西,我带着你骑车行进越来越困难,几次都几乎摔倒。

“不远了吧?”你在我身后说。

“就三五里了,再坚持会儿就到。”

“那我下来,咱们推着车子走吧。”

“也行。”我下了车,“那我推着你走。”

“我还用你推着走?你蹬了一路,够累的了。”

“我不累。”

“还说不累呢,看你头上都出汗了。”

“我是怕你累着。”

“我又不是纸糊的。”

“好,那就由你吧。”

我推着车,两个人边走边聊,不觉已到家了。



父母早做好饭等着了。见我们到家,高兴得不得了,赶忙让你上炕。一会儿,饭便端上来了。一家人吃了饭,聊了一会儿,父母亲说:

“你们坐了一天车,够累得了,早点歇着吧。”

你第一次进了属于自己的家。一眼便看到迎门墙上中间是一幅“红梅傲雪迎春”的大幅国画,两边配着两个篆字条幅,便笑着说:

“我见过的新房都是一幅领袖像,两条红对联,你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别出心裁!”

“那你喜欢吗?”

“喜欢,喜欢!那条幅上的字我不认得,但这幅红梅画我特喜欢。”

“你不是叫美美吗?梅花最美,梅和美又谐音,我这是专门为你买的,那两边的条幅更是我亲手制作,也是颂扬梅花的。”

“你真是有心人。”

“快上炕歇着吧。”

“咦?你家还有这些东西呀?”你的眼睛扫过全炕,看着铺的是高级蓝花栽绒毯子,靠墙是一个绘着花鸟画的黑油漆炕柜,惊诧地说。

“这都是我爷爷置下的,也算是传家宝了。我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本来准备卖了这两件东西供我,二姑夫主动提出每月给我五元钱,这才没卖。”

“那你可得记着二姑夫的大恩,好好报答啊!”

“那是当然了。”

“今天坐车累了,早点睡吧。”

“睡吧。”

我们第一次躺在了一起。



第二天,你便为准备婚礼忙开了。

你我婚礼上穿的衣服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停当,你说:

“能借台缝纫机吗?”

我去问母亲,母亲说:

“隔壁邻居家有,我去借吧。”

母亲说着,出去了。一会儿,便和隔壁婶子一起把缝纫机抬来了。婶子一见你,就夸奖说:

“啊呀,会在缝纫机上做衣服哪,真不简单!”

我赶忙解释说:

“她在服装厂工作。”

“噢,是缝纫工人哪,好,好!正月要有空,教教俺家?女吧,结婚要下个缝纫机,不会用,成摆设了。”

“行,行。婶子,过年要是有什么缝的,拿过来吧。”你热情地说。

“那敢情好,你先缝你的吧,反正俺们也不会用,这缝纫机就一直放你家吧。”

“多谢婶子。”

这下可有你的用武之地了。不仅你我婚礼上的衣服,妹妹婚礼上的衣服,而且全家需要缝制的衣服,甚至连街坊邻居的衣服都拿来让你做了,一时间,你的声名便传遍整个巷子。



正月初六,我们和妹妹的婚礼同时举行。为此,我专门拟了一副对联,贴在喜棚上:

双喜临门

天外飞来比翼鸟

邻乡盛开并蒂莲

鉴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我们的婚礼,未置鼓乐,请的人也不是很多,但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院子里挤满看热闹的街坊邻居,气氛还是隆重而热烈的。

新婚之夜——只有到新婚之夜——我们才真正同床共枕,第一次尽享鱼水之欢,把自己的一切完完全全交给了对方。也许我们真是太傻冒太笨拙了,以致在新婚被褥上留下永久的印记。临了你还带点害羞地说:

“这要让你妈看见,多丢人呀……”

我则笑着纠正:

“这有什么丢人的!我妈要是真的看见,也会感到欣慰的,知道她的儿媳妇儿是真正的黄花闺女……”

“那倒也是……”你欣慰地笑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我们一生都对这个“第一次”刻骨铭心,相互更加信任和敬重,以至多少年后,还时不时笑着提起……



婚礼之后,元宵节之前的一天,我们一家六口,我带着我妈,妹夫带着我爸,妹妹带着你,三辆自行车穿街过巷,鱼贯而行,进城去照全家福和我们的结婚纪念照片。村人看见,无不在后面啧啧称赞:“真是有德行的好人家!”

进了城,连照相馆的师傅也对我们称羡不已,服务特别热情。我们照了六人的全家福,照了父母的合影,然后便是你我的结婚照,妹妹和妹夫的结婚照,最后你和妹妹还特意照了一张姑嫂照……

这些照片我们都一直珍藏着。特别是你我的那张结婚照,每次打开影集,我们总是看了又看。

你总要指着照片,发一番感慨:

“看,那时候,我多显小啊,简直还是个小闺女,明显比你小多了,可如今,你要是染了发,咱俩在一起,倒看得差不多了……”

我也总要拿起照片,端详来端详去:

“是啊,可我要是几个月不染发,就显得老多了,而你,还是一头乌发……”



那是一个多么甜蜜温馨、亲情融融的年节啊!

可是,今年这个年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上海,逆爱寻欢 上海的红颜遗事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企业家赵本山 隐蔽的总统 隐权力 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