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上海的红颜遗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现代小说 > 上海的红颜遗事

第28节:上海的红颜遗事(28)

书籍名:《上海的红颜遗事》    作者:陈丹燕
推荐阅读:上海的红颜遗事txt下载 上海的红颜遗事笔趣阁 上海的红颜遗事顶点 上海的红颜遗事快眼 上海的红颜遗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上海的红颜遗事》第28节:上海的红颜遗事(28),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雨天里不那么容易朽坏,人们在篱笆上涂了黑色的柏油。到夏天,在阳光下墙篱笆散发着柏油的臭气,开着淡紫色的喇叭花。这是我的记忆,那时候我是很小的孩子,记得在臭臭的,被阳光晒化了柏油的墙篱笆上,开着脆弱的喇叭花,夜里,它们就都谢了,死掉了。到早上,又有新的喇叭花开出来。非常安静的午后,被强迫躺在床上午睡,听到风丝丝地吹过叶子,然后摇动木窗的铁窗钩子,"格啦格啦"。那是在五原路上,姚姚那时候正在离五原路很近的上海音乐学院上学。要是我那时曾经看到过她,一定会羡慕地望着她,因为她已经是一个大女孩子了,我小时候曾那么羡慕一切长大了的,可还没有老的女孩子。她们像开满了花的树一样高大和美好,她们有种娇气而骄傲的神情,对男孩子是这样,对小女孩也是这样。只用眼角看一看你,就飞快地过去了,让人自卑。我就巴望着自己快长大,穿大女孩子才能穿的连衣裙,露出一条锁骨来,很细的一条锁骨,小巧而结实。

"姚姚1963年还能进大学,没考上钢琴系,还能进声乐系唱歌,算是托了她妈妈的福。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1962年那一年,政策比较宽松,家庭背景不红的人,凭自己的本事也可以考大学。只有1962年那一年,以后,又全被压死了。家庭出身有问题,就是你功课再好,也休想上大学,因为国家不培养你们这样的人。"约伯说,"我是真的巧,在1962年考大学,我去考了导演系。要不是正好遇到那一年,我就完了。"

也许,这就是那个琴课很好,可出身不好的男同学在1963年以后销声匿迹的原因。

"到了1963年,上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我问魏绍昌老人。总是这样问他,是因为我喜欢他的回忆和他的表达,喜欢在他的脸上浮现出来对无际往事默默忍耐,但决不忘却的样子。我想那就是一个小人物对历史的像照相机那样的态度。他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无欲无求,间离、角度有限但很真实,它能引导你去想象当时一点一滴的每日生活,和那些被真假莫辩的宏大叙事淹没了的普通人的心情。因为他的平静、松散、即兴,你能感到那里面沉淀着的真实,像自家煎的中药汤,在碗底总会留着厚厚的药沫子。

"强调朴素和划一。大家都穿着蓝色的人民装,或者列宁装。男男女女都一样颜色。刚刚解放的时候,上海人就开始穿人民装了,那时大家当它是时髦衣服穿的。到了1963年,就已经是正常的衣服了,很少有人穿旗袍什么的。我记得,到书店里去找人很困难,人人都穿蓝衣服,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一眼看上去,人人都一样。只能靠高矮胖瘦来区别人了。社会上在提倡学习雷锋,艰苦朴素为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企业家赵本山 隐蔽的总统 隐权力 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 祈念守护人 沉默的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