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杂文随笔 >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结语

书籍名:《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作者:博多·舍费尔
推荐阅读: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txt下载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笔趣阁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顶点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快眼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结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将金钱视为通往幸福的道路


我选择行至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 * *

轻松致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去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率,虽然这点内容是本书的重点,但还有一个问题:“当我们越来越富有,这也意味着我们越来越幸福吗?”答案很明确:“不是。”


金钱不能直接和幸福相提并论。

相反,金钱越多,可能压力越大。

我们来研究研究“富足”一词。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富足应该是让我们能够获得幸福的基础。实现财务自由,可以让我们有能力“舒服地”享受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样看来,财务自由就是通往智慧财富的桥梁。

金钱本身是没有感情偏向的,属于中立的事物。我们怎样去利用金钱,让它发挥什么作用,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金钱最大的魔力在于,它能让卑鄙小人走向毁灭,也能让高尚的人更为强健和高贵。”(乔治·萧伯纳)不过有一点能肯定的是: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金钱(按照我的理解,这是道德层面的行为),同时,在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严肃对待金钱和滥用金钱的危险。如果只停留在投资技巧的谈论上,就太流于表面了,就如同青春期的年轻人在谈论“性”的话题上只会谈论“性技巧”。而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必须清楚,金钱对我们的“外在生活”即物质生活有什么意义,同样,也要探究金钱对我们的“内在生活”即精神生活的意义何在。对于物质和精神这双倍的分量,我想借助500欧元纸币和古代硬币上的标志来加以说明。



500欧元纸币上的标志


当你观察500欧元纸币时,你会发现纸币的正面印有窗户,而背面印有桥梁。根据我的理解,这不仅是表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连接,也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是形成秩序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和交际的前提。窗户则代表逃离僵化的思想束缚,去实现更多愿望的机会。同时,窗户也是自由的象征。桥梁将我们通往的目标和愿望相连,也让我们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

因此,按照我的解释,金钱有多个意义。一方面,金钱意味着自由,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能随心所欲地打造自己的生活。有了金钱,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更多的事情。另一方面,金钱还代表一定的权力。有了金钱,我们还可以影响他人。

权力在这里也代表一种着可能,那就是去帮助别人。这样看来,金钱可以给我们自己和其他人带来极大的幸福。


但是自由也具有欺骗性。

尽管一个人可能表面上实现了物质上的财务自由,但他的内心可能还非常禁锢。他可能变成金钱的奴隶。这里有两个普遍的极端现象:吝啬和贪婪(强迫自己必须不断地累积新的物质财富)。



吝啬和贪婪是不自由的表现形式


吝啬


赚钱后就马上花出去,是无法变得富有的,把钱拿去投资收益可观的产品,才能变得富有。因此,节省是一种很好且很有意义的行为。但是现在有一些不理智且近乎病态的节省行为——特别是发生在许多富人身上。极端的节省就被称为吝啬。节省的人能为他们的行为找到有意义的理由:他想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吝啬鬼”的行为没有任何理由,他们为了吝啬而吝啬。吝啬的人常常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用守财禁锢了自己,由此破坏了他们自然的生命长河。同时,也违背了给予和索取的自然法则。


为金钱而着魔的人,定将成为非自由之身。

吝啬的人只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不是让金钱隶属他。因为自由不是源于金钱的数量,而在于和金钱打交道的方式。跟金钱打交道也如同反映我们情感的一面镜子。当一个人面对金钱吝啬,那么他对个人感情及感情表达方面也会十分吝啬。到头来,吝啬就会成为他的生活态度。吝啬的人对所有人和事都很抠门。吝啬的人还常常缺乏爱人的能力,没有能力“正常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对他们来讲太复杂了。缺乏人际交往和爱,他们就只有通过物质来弥补自己。因为金钱不会和他们过不去,金钱并不复杂。随着吝啬的人逃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们的内心会越发感到空虚。拥有的金钱越多,他们就会越感到寂寞。富足对吝啬的人来讲,只会是负担。



两种治愈吝啬的疗法


没有谁必须忍受吝啬带来的折磨。对此,有两种特别简单的“治愈疗法”。第一个方法是,吝啬的人必须承认,极端的吝啬意味着对人际交往的逃避,并且他必须努力去建立和他人的关系。人际交往让我们的生活更为充实,这是金钱无法比拟的。当生命的时间所剩不多时,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再一味地积蓄更多的财富,而会更多地去关心自己的人际交往。

第二个方法是,吝啬的人应该定期捐出部分积攒的钱。通过这种做法,传递盈余的信号。他以此“自我证明”,他拥有的比需求的多。既然拥有的比需求的多,那就不必吝啬了。如果他学会了捐助,那么对他而言,金钱就新增了一层意义。他感受到金钱不只会让人忧虑,还能传播幸福。将幸福传递给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同时也是将快乐留给我们自己。一个人,只要学会付出,那么富裕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这听起来有点像用捐钱来进行自我治愈,动机是利己的。这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不过事实的确如此。至少,有一部分事实如此。我认为这不应该受到谴责。当然,我们不应该完全出于利己主义去进行捐赠(即使这完全不会减弱受助者的热情)。不过正常的“利己主义”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基督教教义崇尚无私奉献。但是这一点是否真的能实现,还值得怀疑。因为我们还是会常常给自己赠予——至少赠予自己一种舒适的感觉。划船渡人,不也就是渡己吗?


不帮助自己,我们就不可能去帮助别人。

此刻你也许会问,节省和吝啬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肯定不存在明确的答案。一个人身上的节省,换到另外的人身上就可能是吝啬。因此,这之间的界限因人而异,需要自己衡量。不过有一点确定的是:当我们定期去资助有需要的人,那我们肯定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自由。这是我们能够赠予自己的最美好的礼物之一。此外,我们还能附赠自己多少东西,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我们的自我价值观。



作为整体中的部分


定期的捐赠最终会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增强。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我们自己。有好多事情我们都需要感谢他人。感谢我们的先人,感谢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的位置。我们之所以能看得远,那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能从别人的智慧、知识传授、发明创造和成就中受益良多。谁敢宣称“所有的事情他都靠一己之力完成,没有靠别人帮助”,那么他应该扪心自问,如果真正只算自己个人成绩,那他今天会身在何处。

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要长存感激之心。我们要认识到,承认他人成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是一个人,在一项伟大的工程中,我们只是完成其中一项任务。要记住,我们是网状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别人,就如同别人也需要我们一样。

金钱只有流通起来,才具有价值。我们手中的不论是硬币还是纸币,之前都经过了别人之手,只有通过其他人,货币才获得价值。因此,钱就成了联结因素。



贪婪


和吝啬密切相连的就是贪婪,它同样有魔力限制人的自由,让财富变成我们的负担。谁如果只关注自身利益并且只着眼于自己物质的增长,那么他就极易变得贪婪。对于增长的基本需求就会促使他往贪婪的方向发展,继而贪婪又带来压力。那么我们的需求就会发展成恶性循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对此说过:“如果同一产品又唤起新的需求,就算它满足了现存需求,人们也不能拿这一理由来为之辩解……该产品只是填补了由它自己造成的空缺。”



两种治愈贪婪的疗法


有两种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方法来对付贪婪。第一种还是所谓的万能药方:将我们的金钱(和我们的时间)分一些给有需求的人。第二种对付贪婪的方法是:感恩。驱使人们变得贪婪的背后力量正是无法满足于已有的物质财富。而贪婪让人不断逃避着对于享受生活的无能。但我们不要忘了:“人如果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也就不会对过去想拥有的感到满足。”[贝特霍尔德·奥尔巴赫(Berthold Auerbach)]

新的目标会使人分心。相反,谁学会了为当下获得的馈赠感到高兴,就不必逃避了。尼采(Nietzsche)说过:“人们必须像孩童一样去亲近花、草、蝴蝶……谁如果想分享所有的美好,就必须懂得,人类有时候是多么渺小。”

做一个简单的练习:你想出10种自己目前非常感激的事物。比如,健康的身体、能够被爱与爱人、能吃、能跑、能看、能听。所有的这些,都只有不再拥有时,才会让我们倍加珍惜。每天早上,我都会做这样一个练习,无一例外。因为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增强人贪婪的“对立面”:感恩和谦恭。



古代硬币的标志


最初的硬币有两面:一面是皇帝(或者国王)的标志,另一面是上帝(或者其他神灵)的标志。这两个面就代表着现世和神界的权力。

那么金钱就是满足人类本性中这两方面需求的手段: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


如果只注重物质层面的富裕,那么富裕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因为真正的意义只有从我们自身中去寻找。一个劲儿地到外部世界去寻找意义和价值,就如同画饼充饥。

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说明:在我眼中,物质主义本质上并不坏。然而它误导我们将只能从内心去寻找的东西强行转移到外部世界中去。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说过:“如果只为了金钱和利益工作,那我们就是在画地为牢。”

同理,吝啬和贪婪在本质上也并不坏。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坏的是,我们忽视了生活的其他部分,忽视了精神需求。那个时候,吝啬和贪婪就会控制我们整个身心。

由此看来,500欧元纸币上的标志也就表示:金钱创造自由。但它也同样表示,如果吝啬和贪婪决定了我们同金钱之间的关系,那么财务自由最终又会导致不自由。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互补充


很多宗教领袖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种两难的选择,然后得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劝诫众生放弃物质的东西。性和物质欲望要遭受谴责,它们是人类最原始的兽性的部分。一种清心寡欲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态度才是最理想的。

但是,物质世界和人类“兽性”的一面并不是“邪恶的”。它们只不过是人类的一部分而已。谴责自己的某一部分就意味着谴责整个自己,结果就会导致缺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会接受和肯定自身的两面性。

金钱本身并不是像人们误解的那样是万恶之源,而对金钱的热爱才是导致万恶的祸因。只有把金钱视作一切,它对我们来讲才是邪恶的。另外,在我们的文化圈子中,这个现象在穷人身上比在富人身上出现得更为频繁。钱越少的人往往越容易被金钱控制。

我们需要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单有物质世界是远远不够的。而另一方面,生活光有精神世界也无法维持,没有人能只靠内心世界生活,就连天使也无法做到,众所周知,他们都各有各的工作。

我们中常有一种趋势,就是去羡慕那些在某一领域远远赶超我们的人:羡慕富有的人,只因为他们有无法比拟的财富,羡慕超凡脱俗者,因为我们把他们视作尤其“珍稀”的智慧的人。去参观一位富人的别墅,就像和一位佛教高僧促膝长谈那般让人着迷。

物质和精神,单靠某一方面都无法让人满足,两者分别是事物(硬币)的两面。因为一个逃离物质世界的人不可能“完整”。奥古斯丁(Augustinus)说过:“上帝创造了风,那人类就必须安装风帆。”

谁如果忽视了物质层面,就无法变得更好,只会越来越穷苦,继而就会变成他人的包袱。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如果同时能达到财务自由,肯定会更加豁达无忧。

涵盖外部需求的物质世界和追求内心价值的精神世界,从表面上看是两个无法逾越的对立面。但实际上,它们相互补充,如同白昼和黑夜。而且,两者更是相辅相成。

物质和精神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我们。金钱可以作为连接这两个部分的桥梁。它可以调节和满足我们的外部需求,同时也可以唤起我们的内心需求。因此,金钱对我们来讲,也就(再次)成为精神需求的象征。我们要记住,富足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追求没有负担的富足。我们同时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对我们的富足感到满足,才能真正地去享受富足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 女人一旦了解理财投资操作,比男人多赚5%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