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杂文随笔 >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承担责任,拓宽你的可控领域

书籍名:《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作者:博多·舍费尔
推荐阅读: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txt下载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笔趣阁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顶点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快眼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承担责任,拓宽你的可控领域,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有一些你能直接控制和影响的事物,我称为可控领域。还有一些你虽然感兴趣但无法影响的事物。想象一下,一个陌生人砸坏了你的车,这件事虽然和你有关,也就是说在你的个人范畴之内,但并不属于你的可控领域。

对于发生在你个人范畴之内的事情,你需要对你的判断和反应负责。

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可控领域。有相关经验的人都知道,可控领域是可以拓宽的。孩提时代,我们的可控领域很小,20岁时明显大了很多。到今天,它还在继续扩展。你可以通过拓展可控领域来积累你的财富。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问题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所以它不可控,那么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问题所在。如果总是谴责客观因素和他人,我们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拥有控制权的机会。抱怨和指责的行为只会体现出我们的软弱。

之后,我们对事物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也逐渐消失殆尽。如果真的想改善我们的处境,就开始着手吧。解决方法要从内在去找,而非外在。我们可以主动对所有发生在个人范畴之内的事情承担责任,同时继续拓宽可控领域。既然以前已经拓宽过可控领域,我们在未来也能做到。

16岁时,我下定决心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并在那里生活。到达加州之后,我发现一切都与想象的不一样。我坐在旅店的床上,感到十分绝望。我也完全不懂美式英语,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当于零。我怎么在那儿上学和挣钱呢?遭遇这样的困难,我大哭了一场,沮丧极了。但是慢慢地,绝望感消失了,并且被顽强和自豪取代。我去加州,就是为了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我知道,我的目标不那么容易达成。

对于拓宽可控领域,这里有4种方法。



1.从舒适的环境中脱离出来


我们应该离开舒适的环境,也就是使我们感到安全和惬意的环境。当我坐在加州的床上时,我已经远离了我的舒适环境。开始在那个陌生城市摸索时,我的可控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快,我便可以在任意一个区域都感到舒服。然后就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离开最初的舒适环境之后,我也能感到舒服。

如果你经常旅行,那么你肯定也经历过相同的感觉。每次旅行都会将你带离你熟悉的环境。最终你会喜欢上旅行带给你的感觉:新鲜且特别。这样你也就学会了如何在舒适环境之外感受到惬意。

如果我们习惯于在每一次战胜挑战之后都马上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那我们的可控领域便会快速地得以拓展。我也相信,这种态度最接近人类的天性和使命。踏入一个新环境,竭尽全力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虽然对于一艘船来说,在港口更有安全感,但船仅用于停在港口,那我们也不会再造船了。我们虽然需要安全感,但同样也需要冒险和改变。在敢于尝试新事物,迎接新挑战的时刻中,我们会成长起来。拥有最广可控领域的人,几乎一直都处在舒适环境之外。如果没有一场接一场的危机,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像运动员必须通过运动来保持活力,我们也需要新的挑战。



2.问题


问题的存在同样为我们拓宽可控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虽然处在我们的个人范畴之内,却处于我们的可控领域之外。

同时,每一个问题也都为我们带来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可能事情不会有多少好转。不过我们也可以另提一个问题:“我如何创造一种情况,使这个问题不再出现呢?”这种新的情况指:不断拓宽我们的可控领域。

举个例子:你聚会归来,发现家里被入室盗窃,门被撬开,大量财物丢失。如果你只想解决问题,直接给锁匠和保险顾问打电话就好了。但如果你想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就需要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安装一个警报器,买一条看家的狗。如此一来,你就创造了一个防盗环境,你也拓宽了你的可控领域。就算你不在家,你的房子现在也有了监控。

逃避问题不会使人生活富裕。想要拥有更多金钱的人,就应该为自己列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



3.正确的提问方式


我们说过,提问质量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一直都处于一个自我对话的场景中。我们的大脑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如果提问方式是“我能做到吗”,我们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仅仅因为提问方式就会导致出现至少一个疑虑。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我如何做成这件事情呢?”这种提问方式就排除了失败的可能性。你会成功的,问题只是如何成功。“如何”这个问题会促使你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外的。

我们首先要问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做”寻找的是解决方案,“为什么”寻找的是托词。寻找并最终找到托词的人,就没有必要再拓宽他的可控领域了,因为他是不负责的,同时他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提问“怎么做”的人,他的答案很快便会将他引出现有的可控领域。因为“怎么做”是包含“为什么”这一层含义的,而反过来,“为什么”却不包含“怎么做”,也不会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设想一下,如果在加州的时候我只关注我不会的和我不知道的东西,我肯定会找到很多理由赶快回家。这世上有许多一个16岁男孩在陌生国度无法做到的事情。然而,只关注我无法做到的东西并不会给我带来金钱和好处。相反,我必须更多地关注我会的东西。

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我会做什么?我知道什么?我有哪些机会?”比如我会德语,所以我去教了德语课。然而我的英语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如果我必须用英语进行解释时,都没法连续上5分钟的课。于是我就用德语上课。这样上课,虽然刚开始进度十分缓慢,但我的学生进步神速。今天我才知道,实际上这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方式。

如果提的问题是“谁来负责任”,那我们就是在寻找借口。当我们说“你负有责任”时,将事情引向积极方向的机会就消失了。而且,这个关于责任的问题还会将我们一直引向过去。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在当时谁应该对此负责?”但你现在不能拓宽你当时的可控领域,所以需要将精力运用在当下。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应该以当下为中心: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

正确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你拓宽可控领域,让我举最后一个例子。大多数人都会混淆提出“怎么做”和“是否”这两个问题的时机。众所周知,果断决策很重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打算好他们应该“怎么做”了。“怎么做”是一个好的提问方式,但不适用于需要果断决策的场合。

现在再回到我去加州的例子上来。想象一下,如果我当时问自己“如果我下定决心前往加州,我怎么在那边战胜所有的困难呢”,会发生什么?你相信我会决定去吗?

当你做决定时,你应该问“是否”。这个问题的背后还藏着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哪些原因促使你做这件事情?“怎么做”在这个时刻并不重要,它会在之后顺其自然地出现。

做完决定之后,你就不用再关注“是否”这个问题了。你大可不必在遇到第一个困难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决定正确吗?我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些别的方法?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思考如何解决困难,你便会重新提出“是否”的问题。我们都认识一些做决定时患得患失,之后又很快反悔的人。正确的决策顺序应该是:

(1)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决定“是否”要做。

(2)我应该“怎么做”?出现下一个困难的话,你如何解决?一直牢记不放弃的理由。

我们在内心对话场景中提出的问题,能决定我们的前进方向,使我们的可控领域缩小或扩大。



4.扩大你的个人范畴


你的个人范畴包括所有影响你的事物、对你而言重要的和你感兴趣的事物。如果某样事物对于你很重要,那你肯定想对其施加影响。你会不可避免地开始思考如何拓宽你的可控领域,因为你想在个人范畴之内尽可能多地按照你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控制。

假设维利·文齐希和理查德·瑞吉西在一个跨国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工作。如果说维利·文齐希只对自己所在的部门感兴趣,那他的可控领域就不会很大。而理查德·瑞吉西却在考虑公司的发展方向、客户关系和市场策略。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他也和其他各个部门保持关系。他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他想和公司总部也建立联系。他知道竞争有多激烈。于是,瑞吉西先生自然而然地拓宽了自己的可控领域。

研究者发现,一个企业的客户圈子与企业的可控范畴是成比例地增长的。另外一些企业却将精力放在非顾客身上,他们研究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不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让这些人也来购买我们的商品。后者的范畴较前者而言大很多,其客户圈子也相应地快速扩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财务自由之路: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 女人一旦了解理财投资操作,比男人多赚5%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